本站搜索:
您好!  请 注册登录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名家
名人名家
 
  姓 名:   周水其  
  职 位:   
  公 司:   





 

龙泉市道太乡,有一位几十年如一日造林育林的农民,他叫周水其。18年来,他坚持向荒山要绿色,造林1225亩,育林2万余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让一片又一片荒山披上了绿装,把一处又一处责任山抚育得郁郁葱葱……在第25个植树节来临之际,我们向他表示敬意。

 

《丽水日报》2006年03月10日报道 2006年春节刚过,周水其就已经在山上忙开来了:去年植下的300亩松木林正需要大量补苗。按照林业局的验收标准,这片林成活率已经达到85%,符合造林标准。可周水其不这么想,他觉得85%的要求还太低了,他要让自己植下的树苗成活率达到95%。于是,春节一过,他就买来16000多株树苗上山了,等到植树节来临时,他的树苗已全部栽进土里。在当地,人们都称他为“新时代的‘育林大王’”。

进军荒山,他甘当“山大王”

龙泉市道太乡,位于云和和龙泉交界处,总面积35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占了300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几十年来,道太乡的森林覆盖率一直居龙泉市首位。后来随着紧水滩电站的建造,大部分农田被淹没,道太乡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林木之乡”了。

周水其就是在建电站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从公路边移民到王庄村沈村自然村的。这个皮肤黝黑的农民对山地有着很深的感情,时年33岁的他看着四周绵绵的群山,总觉得自己应该干点什么。

上世纪八十年代木材价格看好,许多农民纷纷向大山进军,伐木卖钱。农民手上的钱多了,可山上的树木却越来越少了。对此,身为退伍军人、党员的周水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祖辈留下的树木被砍光了,留给子孙后代的就是荒山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一些村民见山上的树木日渐减少,纷纷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时,周水其却有了一个主意:把村民们的责任山承包过来,在山上造林育林。他觉得,造林育林虽然短时间内只有投入没有回报,但长期效益不可低估,更何况这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子孙后代的事,值!

于是他一家一户地联系村民,把自己的想法跟他们说,责任山由他代管,不仅可以让他们的山林重新披上绿装,还可以让他们日后“坐享其成”——等到山上的林木出效益时,他和村民共同分享利益。村民们被说通了,纷纷同意和他签订租赁协议。当年,周水其就分三次承包了村民的责任山共132亩,此后,他承包过来的责任山数字逐年上升。

1988年国务院颁发文件,鼓励农民荒山造林。好政策激发了周水其,他造林育林的积极性更高了。当年,他就造了速丰杉木林36亩,第二年他又造了速丰杉木林36亩,此后每年他造林的亩数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90年营造速丰杉木林63亩,普通杉木林147亩;1994年营造松木林77亩。

投入资金,他不惜“背水一战”

从1988年到1994年,周水其已经造林359亩,先后投入资金6万余元。其中有一部分是国家荒山造林补助,一部分是多年积蓄,另有向亲戚朋友借的,向银行贷款的。由于林业收益周期长,回报慢,他家中的经济陷入了困境。这时,有的村民取笑他是傻子,放着好日子不过,把钱扔到荒山上,妻子也开始埋怨他只顾荒山不顾家。

但是周水其已经给自己切断了退路,他“背水一战”,向荒山投入更多的资金继续实施他的造林计划。他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到回报,但一旦等营造的小树苗都长成有用之材,他得到的回报将是丰厚的!

十多年过去了,造林的树木进入了间伐期,周水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03年,国务院又颁布了新政策,鼓励全社会办林业,加强生态建设。尝到了甜头的周水其看到了大好时机,又开始了第二次向荒山要绿色的行动。这次,他决定向疏林山进军。1999年至2004年,他分别向云和县、龙泉市3个乡镇17个行政村的100余户林农签订合同,代管责任山,取得了连片2万余亩疏林山和荒山二十年的抚育经营权。同时在2002年营造针阔混交林258亩,2003年营造了273亩,2005年营造338亩。林业部门给予了大力扶持,每亩给了他110至180元不等的补助。龙泉市移民办从移民开发资金中补助了他2万余元。

为了支持父亲,女儿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8万元钱全部给了父亲投到林业中。周水其问女儿:“你把钱都‘贡献’给了爸爸,你后悔不后悔?”女儿说:“您的事也就是我的事,我有什么好后悔的!”女儿的一席话深深地感动了周水其,他觉得自己唯有前进才能对得起女儿的一片孝心。

有了政府的扶持和女儿的孝心,周水其对向荒山要绿色更有信心了。

不思休息,他轮回唱着“四季歌”

“春季补苗,夏季巡护,秋季抚育,冬季防火……”周水其向记者“唱”起了他的“四季歌”。的确,造林育林是一项耗时间的工程,没有一点拼劲是做不了这项事业的。周水其能沉得下心来完成这项事业,凭的就是这股子拼劲。一年365天,有300天时间他是在山上度过的,一年四季都有忙的事。“树苗栽下去了,要像照看孩子一样地天天看护着,给它浇水,给它松土,还要注意观察它是否成活,成活多少。栽下去的树苗要是看护不好,牛还会来啃呢!”周水其说,所以他除了栽树育树,还得满山跑,一刻也没有清闲。

家里人已经养成了习惯,知道天不黑他是不会回到家里来的,所以白天都不用指望他为家里干点什么。“一般不到晚上是找不到我的,我白天都在山上,山上手机没有信号。只有到了晚上天全黑了,别人才会把电话打到我家里来找我!”

自从和荒山打上了交道,周水其说他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我记得18年来我在家休息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有两次在家休息时间较长的,那都是因为身体出了点毛病。一次是在1996年,种树时闪了腰,后来到医院一查,查出了“椎间盘突出”,住院半个月,回家又休息了40多天。另一次是在2005年,也是闪了腰,这次情况更严重,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动了手术,歇了半年。”躺在病床上的周水其心却在山上,自己上不了山,就嘱咐妻子帮他照看山林。妻子也被丈夫的执着精神打动,每天除了做家务、照顾丈夫外,就抽时间上山,按丈夫吩咐的去做。每次从山上回来,她都要向丈夫汇报山上的情况:两个月前栽下的松木苗成活了多少,死了多少;森林的防火带铲了多少米了;前几天回家的帮工提前回来了……周水其身体恢复了,能自己上山了,妻子也成了他的好帮手。

勤能补拙,他成了“造林专家”

周水其营造的大多是针阔混交林,这是道太乡林业工作站第一任站长赖美林给他提的建议,理由是混交林有许多好处,例如:养分互补;提高抗击病虫害的能力等等。如今在周水其承包的责任山上,这样的混交林比比皆是,它们正茁壮成长着,有的已经到了间伐期。2万余亩的疏山林,经过科学改造和管理,如今已是郁郁葱葱,一派繁茂景象,总积蓄量超出了3万立方米。

现任道太乡林业工作站站长的汤淑波说:“我担任站长的一年时间内,跟周水其有了无数次的接触,也亲眼看到他是怎样造林育林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周水其造林育林的经验比我们都要丰富了。”

周水其说,他开始造林育林时也碰到过不少难题,最大的难题就是栽下的苗木死株现象多,第二年春天,补苗木成了一大主要任务。后来通过长期摸索,他得出了一条经验:栽植时用白色尼龙袋装苗木,因为以前用的黑色尼龙袋有吸收热量的作用,导致树苗根系的泥土发干,影响成活率。而白色尼龙袋对太阳光有反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树苗根系上的水分。

在抚育上,周水其采取整块管理的方式,请了许多懂行的人来管理。全部山林长期定专人看管,分散在各自然村的山林则分别请了6名管理人员来管理,同时还季节性地请人上山劳动。周水其营造的林木既有商品采伐用、园林绿化用,也有食用菌取材用。松木、木荷等树木可作为木制品加工企业的收购木材;枫香、马褂木(学名拟赤杨)则是观赏木,可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和道路绿化树;而其它一些小乔木则可用作柴火或食用菌取材用,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生态效益。

18年来,周水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营造荒山1225亩,抚育山林2万余亩,总投入超出40余万元。如今,成片成片郁郁葱葱的林木植被对大自然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促进了良性循环,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无法用面积来衡量、用金钱来计算的。

情系青山,他赢得了一片掌声

从周水其承包山林开始,道太乡的林业工作站站长走过了四任。每一任站长在任职期间,都对周水其的造林育林行动给予了全力的支持。第一任站长赖美林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周水其承包第一片荒山时的冲劲,他说,周水其第一次来到林业站向他提出要承包荒山的设想时,他就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他陪周水其到山上作了实地勘察,告诉他应该植哪些树,什么树适宜在什么土质上生长,还为他争取了部分造林资金,为他选苗育苗。第四任站长也是现任的站长汤淑波说:“我们对周水其的扶助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资金上给他争取一些国债项目,二是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反过来说,周水其也是在帮助我们做好林业工作。由于道太乡山区面积广,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畅,林农们对资源开发比较盲目,法制观念比较淡薄,政策的宣传、技术的推广、森林防火意识的加强等等,都通过周水其的行为影响了一大批人。”

记者采访了龙泉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张建章,他对周水其造林育林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周水其承包的山地约占整个道太乡山地面积的1/20,让这么多的荒山披上绿装,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道太乡副乡长卓金松说:“我们道太乡是华东地区第一大乡,面积比上海宝山区还多一个平方公里,可是由于山高路远,信息闭塞,经济相对落后,农民除了靠山吃山和外出打工外,基本上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周水其的这种租赁集中管理模式是一个独创,现在我们正在全乡范围内推广他的这种模式,并已经形成小气候了。”

2006年,周水其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他去年承包过来的300多亩山地上,他说多成活一株苗木就多一分成功的喜悦,山林也多添一分绿色。村民们羡慕周水其将来一定会过上好日子,都说他有眼光。周水其乐呵呵地说:“再也听不到有人说我是傻子了。改造荒山,造林育林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了社会、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 © 2003-2018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下午17;30)  闽ICP备12016890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