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郁闭度调查精度的几点建议
杜文峰 王凤臻 李 庆
摘 要 森林调查中,由于受多方面的原因影响,郁闭度调查精度很不稳定,严重地影响了森林调查质量和精度。为此,本文探讨了影响郁闭度调查精度的因素,并提出了几点提高郁闭度调查精度的建议。
关键词 郁闭度 森林调查 精度
郁闭度是森林调查的一个重要测树因子,同时也是地类划分、林分类型划分、小班区划和林分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主要指标。准确地调查郁闭度,对提高森林调查质量和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森林调查中,对郁闭度的调查,由于受重视程度、调查人员素质、调查方法、应用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其调查精度不是很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已成为制约森林调查质量和精度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结合十几年森林调查工作体会,就提高郁闭度调查精度,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 提高调查人员素质,重视郁闭度调查
根据目前森林调查中郁闭度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分析,调查人员素质及重视程度,是决定郁闭度调查精度的主要方面。一方面,由于目前郁闭度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大都属目测范畴,受地形、地貌、调查人员目测经验及主观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林冠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很难准确定位,其郁闭度调查精度就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调查人员对郁闭度调查重要性认识不足,认真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为图省工省时,简化调查程序,无论有无目测经验者,大都以目测值代替调查值,其精度难以得到保证。三是业务主管部门,在森林调查中,虽然将郁闭度调查精度作为质检的主要项目,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从严要求,也影响了郁闭度调查精度。为此,在森林调查中,要从提高调查人员素质入手,加强对郁闭度调查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调查方法,从严要求,以提高郁闭度调查精度和森林调查质量。
2 应用高科技,加快郁闭度调查方法的研究
多年来,对郁闭度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实用性、严密性、科学性差,也是造成森林调查中郁闭度调查精度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依靠的“抬头望”法调查郁闭度,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由于林冠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是以目视定位,受地形地貌、调查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调查精度不够稳定,实际上是一种很粗放的调查方法。目前,生产和科研单位为了精确的测定郁闭度指标,又采用“绘制林冠投影”的方法,这种方法测定的郁闭度比较接近实际,但需要全林每木勾绘林冠投影,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还耗费较大物力和财力。因这种方法仍然以定位树冠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来计算,所以仍属目测范畴,除科学研究外,一般森林调查中较少采用。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先进的测树仪器研制成功,但有关郁闭度测树仪器的研制相对来说就慢了许多,八十年代研制的郁闭度测定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至今也没有在森林调查中普及应用。鉴于以上情况,希望有关测树专家和学者,在现有测定郁闭度方法的基础上,应用高科技,加大对郁闭度测定方法的研究力度,尽快研制出省工省时、既精又准的郁闭度测定仪器。
3 综合运用郁闭度调查方法
3.1 平均木法及每木实测法的提出
在森林调查中,对郁闭度0.3以下被调查单位,采取目测调查方法,郁闭度调查精度很难保证。因而郁闭度0.3以下的被调查单位,特别是郁闭度在0.1或0.2边缘线附近的被调查单位,地类划分(无林地、疏林地、有林地),误差就会增大。笔者在森林调查外业中,探索出对目测郁闭度0.3以下的被调查单位,采取平均木法或每木实测法调查其郁闭度。即在目测郁闭度0.3以下的被调查单位中,对株数较多者,实测3~5株平均木冠幅,求其株平均冠幅,计算被调查单位郁闭度。其计算公式为:


对株数较少者,采取每木实测冠幅面积法,其计算公式为:郁闭度=

3.2 综合运用郁闭度调查方法
森林调查中,综合运用郁闭度调查方法,对提高郁闭度调查精度,减少误差,准确地划分地类、小班等非常重要。所谓的综合运用郁闭度调查方法,就是根据郁闭度目测数值的大小,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即目测加平均木法或每木实测法、目测加对角线法或折线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被调查单位的郁闭度。其测定程序为:一是将郁闭度分成0.3以下、0.3~0.6、0.6以上三个等级,目测被调查单位郁闭度所在等级,根据所在等级确定测定方法;二是对目测郁闭度落入0.3以下等级者,采取平均木法或每木实测法,调查该调查单位郁闭度。对目测郁闭度在0.1或0.2边缘线附近的调查单位,应认真对待,切不可凭经验或为图省时,马马虎虎;三是对目测郁闭度0.3~0.6之间的被调查单位,应根据地形地貌特点,采取对角线或折线法调查郁闭度;四是对目测郁闭度0.6以上的被调查单位,应在条件许可下,采取对角线或折线法,对目测郁闭度加以验证,尽量取得最准确的郁闭度数值。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十几年来在森林调查中就郁闭度调查的一点体会,欢迎专家学者及同行们批评指正,并相互探讨,交流学习,共同为提高森林调查郁闭度调查精度作出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林业厅250014济南文化东路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