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症状 春天毛白杨展叶期,受侵染的冬芽早于健康芽2~3日萌动,形成黄色绣球花状的病叶。严重受害的病叶经三周左右即干枯。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染后,在叶背面产生散生的黄色粉堆,即病菌的夏孢子堆。严重时夏孢子堆可以联合成大块,且叶背柄部隆起。受侵叶片上有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枯死。嫩梢受害后,其上产生溃疡斑。 2. 病原及发病规律 毛白杨锈病是有担子菌亚门栅锈属Melampsora真菌引起。该病菌以菌丝体在冬芽和枝梢的溃疡斑内越冬。春季,受害冬芽开放时即形成大量夏孢子堆,成为当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夏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透角质层侵入。靠风力传播。一般春季气温高发病早,降雨多,湿度大,发病重。苗木稠密,水浇条件好或低洼地发病重。
3. 防治措施 (1) 早春清除病芽。但必须注意,清除操作时避免孢子飞散,否则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2) 选育抗病强的品系。 (3) 发病期间喷洒100倍50%的代森锌或者500~1000倍50%退菌特等杀菌剂有一定的效果,粉锈宁用于银白杨效果很好,但毛白杨叶片对粉锈宁极为敏感,易生药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