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4/27 8:10:57
黄杉俗名红杉,又叫香粉树,学科名是刨花润楠.是中国特有树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杉树干端直,枝下高较高;木质部中有树脂道及树脂细胞,材质坚韧,纹理细致,富有弹性,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是制作家具、船舶、车辆及建筑等用材。黄杉是常绿乔木,叶呈条形,长约1~3㎝,呈黄绿色,树姿优美,可以作为风景林绿化树种。 1 黄杉生长的自然条件 黄杉适应性强,生长较快。主要分布于湖北西部、贵州东北部、湖南西北部、四川南部及云南中部和东北部,在四川西南部、云南中部与东北部、贵州西北部生于海拔1500~2800m的地带。黄杉喜光,最适宜于温暖湿润夏季多雨的地区。黄杉耐旱、耐寒能力强,适生于年平均气温在12~18℃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在1℃以上,绝对最低气温在-10℃以上,年降雨量在700㎜以上的地区。要求土质湿润肥沃,土层深厚,酸性至中性砂壤土、壤土及红壤。 2 育苗技术 2.1 采种 黄杉一般于4~5月份开花,当年10~11月球果成熟。于11月中旬,选择生长迅速、健壮、主干通直、抗性强、无病虫害的20~25a的优良母树作为采种树。采回球果后,放于通风的光滑地面晒干,干后用木棒轻轻敲打球果,种子就从球果中弹出。收集种子后,除去杂质、空粒及损伤的种子,阴干,即可播种或贮藏备用。 2.2 苗圃地选择 选择坡度在8°以下的半阳坡或平地,土质疏松,土壤肥沃,保水透气性好,便于排水并且水源方便的沙壤土地块作为苗圃地,切忌选粘重土壤和积水地。 2.3 整地,营养土配制及装袋 选好苗圃地后,应细致整地。无论是新苗圃地或老苗圃地,都应在11~12月份进行1次全面整地,深挖翻土,拣净石头草根。经过一段时间的暴晒和风化,于3~4月份或播种前再烧挖1~2次,然后碎土做床;床面宽为1~1.2m(相当于并排放30个营养袋的宽度),长以地形和管理方便为宜;床面要整平,土块要敲细;床面的熟土,应集于一旁作营养土的配料。用2份已腐熟的农家肥和3份腐殖质土,再加4份苗圃地的熟土和1份细沙混匀,进行2~3d暴晒,然后敲细,用1㎜孔径的筛子筛去粗粒及杂草作成营养土,以备装袋。 装袋后以30个营养袋为1排,并排装于整好的苗床上,排与排之间相距40㎝,四周用土埋好(埋土与营养袋相平为宜)。 2.4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黄杉育苗的关键环节。种子处理得好坏与发芽率和出苗时间关系很大。黄杉种子的处理多采用石灰浆沤种法,即用10%的石灰液 加少量硫酸铜泡种5~6d,然后取出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泡种1~2d,即可播种。用此方法处理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 2.5 播种 播种一般于3月中旬进行,播种方式为点播。点播前将营养袋浇透水,每个营养袋播1粒处理过的种子。播完后再在营养袋上面覆盖一层细沙,厚度以看不到种子为宜。播种后要及时喷洒清水,注意不能冲走细沙。出苗后要搭遮荫棚,防止幼苗被太阳暴晒。第2年6~7月份苗高10~15㎝时,即可出圃造林。 3 造林技术 造林要选择疏林地,进行带状整地,山区沿等高线整地。带宽1m,留宽1m的灌丛带,作为防护带。整地时,先把表面的腐殖土集于一旁,待植苗时用。然后打塘,塘的规格为30㎝×30㎝×30㎝或40㎝×40㎝×40㎝。黄杉的初植密度为株行距2m×1m较好。一般以雨季6~7月份为最佳造林时间。 造林时应选择粗壮,无病虫害,无损伤的1~2级苗木。定植时,除去营养袋,将苗木直立端正地植苗于塘正中,然后将备好的腐殖土填入塘中,边填边踏实。填土应略高于塘面成小丘形。 4 抚育管理 黄杉造林后要及时检查成活情况,遇到自然死亡植株,应尽快补植。每年对新造林地进行1~2次杂草清除,除草在9~10月进行为宜。造林地要随时注意防火,加强造林地块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进行松根培土和施肥,以促进苗木生长。在抚育管理中,应随时除去幼树基部的萌条,以促进主干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