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提供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供您参考:
一、成林抚育
使用嫁接苗,栽植得当,管理到位,2—3年后可达到幼林早实丰产,经过2—3年产量就逐渐提高,进入结果旺盛期,这段时间较长,一般40年左右,有的可延长到60—70年,这是油茶生长上经济价值最高的时期。
要促使大面积油茶高产稳产,就要抓好成林抚育管理。措施包括垦复、修剪、施肥、灌溉等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
二、修剪
1、修剪的作用
在于充分利用空间,使整个树冠上、下、内、外都能结果,同时使枝叶不致完全郁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繁殖机会。而最大作用,尤在于平衡树势,调剂树体各部份营养物质的分配,使果实发育均匀,大小一致。此外,剪除多余的枝叶,还可以节约肥料。
2、修剪时间
头年12月至第二年3月(收摘茶果后到春梢萌发前)。
3、修剪原则
(1)要修得均匀,通风透光为宜,上、下不过分重叠(若重叠,一般剪去向冠内横生,保留向外扩展的,剪去生长不良的,保留生长健壮的),左右不拥挤;
(2)一般油茶树一次修剪不宜过大,应以疏删、轻修为主,把枯枝、病虫枝、下脚枝、寄生枝等剪掉为适宜;
(3)对无主干的“单枝”,要疏删,每蔸保留原则上不得超过1株健壮的枝条进行培育;
(4)剪时,还应考虑到油茶生长力的强弱。生长力强的轻剪,以增大结果部位。生长力弱的则应重剪,以促进其生长。幼年树强枝应重剪,弱枝轻剪,以平衡树势。对幼年结果树则应强枝轻剪,弱枝重剪,以调节其生长,有利于结果。
(5)无论刀砍或锯,切口都要光滑。
4、修剪步骤
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剪冠内,后剪冠外。要求小空,内饱外满,左右不重,枝叶繁茂,通风透光,增大结果体积。一般剪去干枯枝、衰老枝、下脚枝、病虫枝、荫蔽枝、蚂蚁枝、寄生枝等。对徒长枝、交叉枝视情况合理修剪。对火烧后萌发的签筒枝应以疏删为主,每蔸选留1—2根好的培养,其余砍去。
三、施肥
油茶成林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基肥,一般每亩施磷肥20—25千克、土粪600千克、枯饼5—10千克。氮、磷、钾要配合施用,才能对油茶每个生长发育阶段起促进和协调作用,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有利。基肥在冬季施。
追肥应根据树龄大小、土壤肥瘦而定。沟施、穴施或喷施要根据追肥的种类及时间而定。具体追肥计划是:
四、灌溉
在夏秋两季,正是油茶壮果长油阶段,迫切需要水分,如果水分不足,就会出现“七月干球,八月干油”的现象,果小油少,引起早落,大旱之年,还会死树。所以,在林内搞一些蓄水保水和灌溉设施,是集约经营的一项必要措施。可采用修建“三用池”和修建山塘水库的办法,解决灌溉的问题。“三用池”就是在油茶林内修建若干简便水池,每池蓄水两三百担,既能蓄水防旱,又能调施肥料、配制农药,到了冬季又可沤制土杂肥。
五、在油茶林中间种
1、间种目的:促进土壤熟化,加厚活土层,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林地环境,有利于油茶的生产,同时可以增加经济收益。
2、间种作物的种类:
(1)土壤较好、坡度平缓,密度适中,阳光充足的油茶园:红薯、马铃薯、早黄豆、蚕豆、豌豆、绿豆等。
(2)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阳光充足、水源方便的林地:白菜、萝卜等蔬菜。
(3)土壤疏松、地势平坦、密度较稀、阳光充足的林地:花生、油菜、黄豆等。
(4)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密度稍大、光照较弱的油茶林地:白术、生姜等。
(5)土壤、坡度一般,密度较大、水源较方便的油茶林地:杉苗等。
(6)土壤一般、坡度稍陡、阳光充足的林地:紫云英、巴西苜蓿等绿肥植物。
(7)坡度较陡的林地:水平带状间种紫穗槐、胡枝子等灌木绿肥。
3、间作原则:间作作物要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矮杆直立,早熟、高产的优良品种。
4、间作方法:
(1)适时早播:一般来说,同样的作物播种,油茶林地要比旱土或稻田提早5—7天。
(2)增施肥料。
(3)合理轮作。
六、病虫害防治
A、主要虫害防治
1、油茶尺蠖
防治方法:人工防治有灭蛹、刮卵和捕蛾等。药物防治应掌握在3龄以前,用3%敌百虫粉,每亩2千克喷杀,防治效果好。90%敌百虫2000—3000倍液;亚铵硫酸800—1000倍液等喷杀。
2、油茶刺绵蚧
防治方法:人工剪除虫源,关键在4—5月,将被害枝叶集中烧毁。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大发生时,喷90%敌百虫晶体等200—1500倍液效果好。
B、主要病害防治
1、油茶炭疽病
防治措施:科学营林,综合治理,摸清病源,重点防治。砍除严重病株烧毁,清除病源。在修剪时,将一切病源体(如枝、叶、芽和病果等)去除。在11月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喷树体各部,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夏季在发病高峰来临前,喷1%波尔多液3—4次,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300倍或50%多菌灵500倍3—4次,都有很好的效果。
2、油茶煤病
防治方法:煤病由诱发害虫引起,因此,要防治病害,就必须防治油茶刺绵蚧等害虫,以虫灭病自然会防除。详见刺绵蚧防治方法。
七、果实采收与处理
1、果实的采收
油茶果实的采收是油茶生产管理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油茶管理上的最后一环。油茶是以取籽榨油为目的,这与其他水果等不同。水果采收不能碰坏或砸伤果实,否则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效果。油茶采收相对来讲,就不象水果那么严格。在果实采收前20—30天,要现场进行预测估产,做好采收计划和劳动力的安排,霜降类的高产新品种一般在10月20日前后开始采收。采收的时间应严格掌握,不能过早,过早采收的果实出油率低。采收时要一个一个的山头、作业区完成,以防漏采。果实采回以后,一般堆放在晒场即可,采收要在几天内集中完成,否则,果实开裂,茶籽落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种子的处理
果实堆放在晒场上,经过7—10天日晒,也可几天翻动一次,以促进果实脱籽。一周以后,在晴天要抓紧时间组织劳力捻籽,捻出的茶籽,要立即在阳光下晒10—20天。当茶籽含水量在12%—13%左右时,可用袋或筐装好放于通风室内,或马上进行加工榨油或调运到需要的地方去。如遇到阴雨天气,对捻出的茶籽要及时进行烘干,以防茶籽发霉变质,尤其是破碎的茶籽,会影响到榨出油的质量,酸价提高,油的品质下降。因此,茶籽必须及时装袋在干燥处存放。
油茶种子如存放时间较长,或作播种用种,最好用托布津或多菌灵处理消毒以后堆放在室内,一般高度在40—50厘米,并经常注意检查,如发现发霉的种子要及时去除,并要防治鼠害。
八、老林更新改造
油茶老林,树龄不一,品种杂乱,稀密不匀,病虫害较多,产量不稳定。要进行更新改造。总的作法是:稀的补植,密的间伐,劣的换种,老残砍掉,病重的淘汰。
1、疏林补植:有些老油茶林,林相比较杂乱,缺株很多,影响单位面积产量,不利于水土保持。对这些油茶林进行补植,保持合理的株行距,增产潜力是很大的。疏林补植应在早春进行,选用品种好的大苗补植,使每亩密度达到80株左右。对密度过大的老林,应适当间伐。
2、老林更新:油茶树长到一定年龄,树势衰退,结果很少。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应有计划地进行更新复状。更新的方法有萌芽更新和预植更新两种。
萌芽更新的方法简便,恢复生产能力快,而且大多数老树根部都已长有萌芽条,只要砍掉老树,萌芽条就会迅速成长,3—4年开花结实,6—7年能恢复正常生产,萌芽更新在冬季或早春进行,在离地面7—15厘米处锯断,再用利刀削平锯口,涂一层黄泥。根部的萌芽条不要留得过多,选离地面最近、生长势最旺的2—3条外,其余陆续萌发的萌条都要及时抹除。抹芽要连基部一起切除,以防重发,浪费养分。
对于品种不良或已经过萌芽更新的老油茶树,可采用预植更新的方法。一般采用良种大苗,先在老树旁栽植,待长大时把老树连根挖掉。
老林更新是当前油茶产区一项很重要的增产措施,但在更新时,要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先老先更,逐株、逐批更替,不要强求一律,影响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