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杉毛虫主要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宽大,由翅基到外缘有4条浅褐色波状纹,翅缘亚外缘有9个灰黑色色斑,后翅斑纹。雌虫触角短栉齿状,腹部粗肥。雄虫触角羽状,腹部瘦小,体密披赤褐色鳞片;卵,近圆形而略扁,灰褐色,卵壳坚硬有三条黄白色环纹,中间一条环纹的两侧,各有一灰褐色圆点;幼虫,有七龄,各龄幼虫的体色、体长变化很大,老熟幼虫体粗状近黑色,腹部背后有明显的蝶形斑,各节背后着生2丛发达的黑色刚毛束;蛹,纺锤形,后期呈深褐色,各节稀生,淡褐色短毛,茧长椭圆形,初期灰白色,后为枯黄色,上缀有青毛。
生物学特征:一年一代,以卵过冬。于1月中旬开始孵化,3月上旬孵化盛期,4月上旬结束;结茧化蛹始于7月上旬,8月上旬结束;成虫9月中旬开始羽化,9月下旬为羽化产卵盛期,10月上旬结束。产卵量平均为308粒/头,幼虫有七龄,历期149天,初期有群集,吐丝下垂习性,每天9-11时为主要取食时间,当中午气温大于300c时,幼虫常爬向枝干背荫处或杂草丛中避热停止取食,平均一生取食针叶931枚。老龄幼虫会自相残杀,在林间杂草、灌木、杂竹或柳杉枝条结茧化蛹,近水源处较多。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工程,应做到即保护天敌的生存繁衍,又控制害虫过度增长,柳杉毛虫的防治措施主要采用营林、生物、人工和化学药剂除治等措施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防治的预期效果。
营林措施:改变林分结构,提倡营造混交林,加强抚育管理。保护好林中的阔叶树次生林木,保持适当郁闭度。
生物措施:充分保护、开发、利用天敌资源,保持林间生态平衡,促进寄生蜂,黑蚂蚁等天敌的繁衍或施放白僵菌、Bt,以控制害虫的增长,蔓延。加强监测 与预报,及时掌握虫情消长。
人工措施:可在8-9月组织人工摘茧,集中烧毁或深埋。
化学措施:化学药剂会对害虫的天敌、生态环境引起不良影响,但在虫口密度过大,且已爆发成灾时,可适当采用长效低毒、少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抢救性的喷洒灭虫。如:敌杀死500倍液加少许机油弥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