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pigeon     提问时间: 2009/2/23 14:58:16
问题:
 

专家老师好:

        我想请教您个林业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就是现在林业中的一些树木自身会挥发一种有机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产生坏的影响,怎么去计算这个污染物的量那?又怎么做好污染物排放预测那?我不知道这个方程。老师能给我讲解一下吗?谢谢老师了。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2/23 17:10:16

森林污染物对空气的影响可相互抵消

种植树木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都是空气污染物,但合起来,会稍微抵消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人员说,温室保温用的二氧化碳可以削弱种植树木释放的碳氢化合物。   

研究人员Todd Rosenstiel说,商用的种植树木包括白杨、桉树和阿拉伯树胶;都会释放出高浓度的异戊二烯(碳氢化合物)——一种极容易生成地表臭氧的化学物质。   

由于二氧化碳的影响是不可预知的,而且世界范围内的农艺树木释放出的碳氢化合物(如异戊二烯)在数量上正迅速增长。所以,研究人员建议,也许可以利用环境基因工程,减少异戊二烯的释放量。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2/23 17:18:41

树木的相生相克与混合造林     

树木间的这种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学科——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表明,生物化学作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一些靠干扰细胞的分裂或靠抑制养分的吸收和传导,影响植物的营养和生长,但大量的干扰作用是与呼吸作用及其他能量转化过程相联系,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阻止植物的定居或毒死已定居的植物,但大多数只是降低植物的生长。据报道,被发现的生化抑制物质大多属酚化合物和萜烯类,它们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体中,通过降雨淋洗;地上和根系分泌,枯落物分解等途径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去,影响着包括自身在内的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    

对树木间克生关系的深入研究,无疑会大大丰富树种混变理论,经典的树种混交理论,往往侧重于考虑造林树种和个体间的机械、生物、生理生态等作用方式,而忽视生物化学作用,将生化关系定为非主要的作用方式。树种选择时注重树种的阴阳性,根的深浅性、叶的针阔型和生长特点等方面,忽略了树种间克生作用的影响,事实上,这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有些树种之间生化作用的程度还较强,营造混交林时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目前,生产上已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松与赤杨,锦鸡儿与松树、杨树种在一起有良好的作用,而松与接骨木榆树与栎树、白桦与松树、柏树与桔树都具有相克现象不能种在一起。许多植物不能与胡桃为邻,苹果和杏相邻生长远比樱桃相邻适宜等等。    

林业生产上应利用这种有利有害的基本原理,来指导植物之间的组合搭配,组建成高质量、高效益、和谐、稳定的林分结构。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2/23 21:20:49

环境污染计量的三个计算过程

  1.根据环境污染状态计算实物型损失。污染破坏程度一般是用污染物浓度来反映的。该计算过程的关键是建立污染物浓度与导致各种实物型损失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些函数关系的类型取决于环境污染的三种主要形式:①扇式影响,即一种环境污染产生多种影响,使函数表现为叠加型;②链式影响,即一种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沿其因果链依次传递,使函数表现为关联型;③网式影响,是扇式影响与链式影响的综合,使函数表现为关联叠加。

  2.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实物型损失的合理货币化是保证环境会计信息可靠的又一重要环节。该计算过程应重点考虑污染可能造成的价值损失,如水污染会造成农田污染损失,农田污染又会加剧水污染的损失。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函数应用十分广泛。

  3.货币化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企业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等原则的要求对货币化损失进行确认与计量。其日常账务可用待摊方法和预提方法进行处理:①待摊方法。在企业发生污染损失金额较大且受害期较长时,按总损失扣除残料价值、可收回的赔偿款后的金额,借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环保赔偿款”、“应交环保税”等科目;分期摊销时,借记“环境损失-污染损失”科目,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②预提方法。逐期预提环境损失支出时,借记“环境损失-污染损失”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实际支付时,借记“预提费用”、“应付环保赔偿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还应在期末或至少每年年终,对环境污染造成的生态资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减值计提准备。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