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系五加科(Araliacede)植物人参panaxginseng C.A.Meyer,历史上以采集野生入药,称“野山参”。为我国稀有物种(世界上目前只有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北部有少量分布,我国生长地也只局限于长白山脉,其质量最佳)。野山参由于生长缓慢,以及人为的肆意采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林下培植人参就是利用天然的林冠和林地等自然条件,模拟野生人参生长的生态环境,采用免耕法,播种或移栽后自然生长几十年,使其外观形态及内在质量均与野生人参相同。其好处一是投资少,成本低,经济效益高;二是不破坏植被,有利于水土保持,有较高的生态效益;三是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做到了林、地的立体经营。新宾县经过多年的试验开发,已利用林下栽培人参16万亩,目前生长情况良好,经专家鉴定,其外部形态,与野山参相近,药用成份与同龄野山参相同。
一、 选地
在林下种植人参,因为是顺其自然生长,所以必须模拟山参的生长条件进行选地,选地的好坏是林下培植人参成败的关键。
1、 林地的树种:
选择以杨、槐、色、桦、榆、柞树等为主的阔叶林,针阔混交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林木稀疏高大,林冠下生有2米高左右的灌丛(参农称二层林)这样的林地环境,上有乔木,中有灌木(榛柴、胡枝子、金刚鼠李等),下有草本(东北茶、掌叶铁线蕨、百合等),上、中、下形成多层遮阴,既透光又不强,既漏雨又不大的自然保护层,郁闭度在0.5--0.8之间为宜,透光率在15--20%之间。
2.土壤条件:
林下种参,土壤是首要问题,它关系到人参能否生存几十年,及生长出的参形及内在质量好坏。
①选择土壤最好是富含黑腐殖质的砂壤土,上有腐殖质层,底土是黄泥底,保水性能好。但受条件限制,每片山场土壤类型不尽一致,土壤条件可稍为放宽,但过于瘠薄的土壤,遇有天旱,容易死苗,不能选用。
②土壤疏松团粒结构好,土壤含砂量在15--20%左右,通透性好,保苗靠货。
③土壤PH值在5.5--7.0,呈微酸性和中性。
④粘重土、灰质土、涝洼地、漏风地禁用。
3.坡向与坡度:
①坡向:选择窝风向阳的东坡、北坡,东南、西南、东北坡向,南坡和风口(刺风头)坡向不可选用。
②坡度:可选择在20-40度之间的坡度,稍有沟棱、山岗、孤石等都无所妨碍,过陡的山帽和过于平坦的地带以及土壤含水量高的谷底都不适合。
二、清场规划种植区:
1.清理场地:为了方便种植与管理,要将过密的乔木和林下的杂草,影响光照1米高以下的灌丛适当进行清理,清理的原则是只清理过密影响光照的部分,切忌一刀切,必须保证天然植物层的遮光的效果,地表的土壤不能翻动,保留原始状态,地上的枯枝落叶除过厚影响播种的地方可做适当清理外,一般不要清理,以利保温、保湿、防病以及肥化土壤。
2.规划种植区域:清完场,根据山形地貌规划种植区或种植带。种植区(带)宽3--4米,长30--40米,种植区间设人行道,宽40--60cm。
3.设看护房:在种参基地四周方便看护管理处建警房,供看护管理人员使用。
三、种植方法:
1.选种:林下种参可选择长脖芦参或用二马牙品种。前者抗逆性强,有利保苗,后者产量高,芦形好。从最近几年市场的需求看,二马牙品种颇受商家青睐,有压倒其它品种的趋势。“二马牙”是一个农家品种,经多年的驯化培育,其种性有许多变异,林下种植应选择标准的二马牙品种,以求日后参形完美。
2.种子处理:当年采收的种子如不经处理,直接播种,由于林下地温低,往往不能完成种子后熟,影响出苗,在播种前需要将人参种子进行人工催芽处理。(催芽方法略)。种子处理后,要尽量安排秋播,如需翌年春播,可将种子与3倍(体积)的细砂拌匀,装入编织袋中,湿度保持在35%,选一方便管理、向阳高燥的场所挖窖冬储,种子上覆土20cm,覆土上再加盖覆盖物,以防春季种子过早萌动。
3.种植方法:
免耕种植,采取不刨土、不耕耘、不破坏原土层结构的方法进行种植。
A.穴播:可用木棍扎眼,采用35×40cm等距穴播,穴深3--4cm,每穴播1粒裂口种子。每亩种约8000--10000穴,为提高保苗率,生产中也有每穴播2粒种子的,但实践看虽然保苗率提高了,但往往两棵参根扭缠在一起,影响参体形状,故不宜采用。
B.垵播:用镐头在种植区内按上述株行距刨垵种植,但由于在刨垵时,破坏了土表土壤和植被,控防病作用下降。
C.覆土与覆盖:覆土应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积水,后再将原树叶覆盖在覆土上,做为人参出土后的保护层。
D.播种时间:秋播:当发现种子炸口后即可播种,一般在每年10月末左右;春播:一般不提倡春播,因为经过处理的种子翌春播种,容易碰伤胚芽,影响日后参根的形体,但确需春播,必须保证在种子“露白”前,选择晴好天气播种,我县的春播时间在4月中下旬。
四、栽植方法(移栽):
在林下栽植人参应依照“直立而生,蠕动而卧”的山参生长规律做到不转芦,不跑纹,不拔节(芦),不变形。
1、培育参苗:栽植人参用的参苗,必须采用林下种植的参苗,因为只有林下种植出的参苗才保有野山参的特征,而且抗性强。通过参场培育出的参苗不能作为林下移栽用,因为园参在参园生长几年后,其形体基本固定,后天无法改变,移栽后在商品参的种类上只能称为“充山参”。另外,园参生长环境优越,生长速度快,干物质积累少,抗逆力差,影响栽植后的生长年限,商品参等级低。
2、挑选参苗:在林下栽植人参用的参苗,参龄必须在5年以上,苗龄越长,栽植后出商品越快,但栽植难度越高。经移栽后的人参,培育时间较长,所以对移栽用的参苗,必须严格挑选。
①移栽用的参苗,必须通体无伤无病,有病难以成活生长,而有伤即使成活也影响日后商品等级;
②要生有园芦,只有在苗期生有园芦的参,日后才能长出好芦形;
③参苗的主体必须上粗下细,其余的笨体参一律选除不用;
④参苗的肩上要有细纹,无纹或粗纹、断纹不宜做种苗用;
⑤对参苗不能人为整理体形,不下须。
3、移栽时间:应在每年10月20日至11月10日期间移栽,在此适宜时期内,移栽时间尽量后移,过早气温高,成活率低,过迟气温低不方便作业。
4、移栽方法
①在整好的林地里,事先规划好行距,而后按行自山上往山下刨坑栽植,刨坑时把表土放一边再把底土放一边;
②坑刨好后,把挑选好的参苗,按其苗期生长的朝向,找好阴阳面(有纹的一面是阳面),依照苗期支根走向、体态舒展开根须摆放,芦头斜朝山下,呈半立半斜式。
③复土:先把底土复回,再复表土,复土应略高于地面,复土厚度4-5cm,而后在复土上面再盖上树叶,以利防寒保水。
五、看护与管理:
1、清理遮光树(草):
播种前虽然已对林地进行了清理,但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以及遮光树(草)的生长,必须还需每年对林地环境进行密度整理。清理要依照以下几个原则:①林地生长的草不能拔除,而林地如透光适宜,一般草不需清理,因为草在人参生长中起重要的保护和调节空气湿度作用,如确实影响人参生长,可采取剪除或割除影响人参生长的部分,剪除的草要放到步道上;②清理影响光照的乔木,要在冬季土壤结冻后进行,否则由于践踏等原因会对人参造成伤害,清理方法可根据情况,采取剪枝,清除或在夏季牵拉枝条等办法;③清理后的林地依然必须保留二层遮光树,疏密适当;随着人参生长年限的延长,可适当逐年增加透光度,但最高透光度不能超过30%;④在清理遮光树时,应尽量淘汰大叶树种(柞、椴、楸等)大叶树种遮光严密,且落叶太厚,影响人参来年出苗;透光度大的地方应及时栽上落叶松或刺槐等遮光树。
2、防鼠害
林下种参,鼠害较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防住。
①养猫捕鼠;
②利用捕鼠工具捕鼠,如下铁夹子等;
③投药杀鼠:投药时应放在隐秘处,以免鸟类误食。投放范围应扩大到种参范围以外1/3的地方,且要坚持经常,以防外来鼠迁入。
3、适时采籽。林下种参不能在早期把参籽掐下,即参农俗称的“下头”,因为下头后会造成参根变形跑纹,影响人参等级,一定到籽红成熟后再采下。
4、看护。种植林下参很重要的工作是看护,尤其是生长十几年以后,更要特别注意。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封山的办法进行管理,并设专人看护,昼夜巡视,一年四季禁止外人和牲畜进入种植区,更不得随意砍伐林木和割柴。
新宾县利用林下培植人参,有近20年的历史,早期播种和移栽的已收获应市。林下种植人参,其培育的目标是“野山参”,所以在栽培管理中应尽量选择和创造与野山参相似的生长环境,遵循“缓慢生长,顺其自然”的栽培原则,才能收到预期的生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