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金灿林业     提问时间: 2008/5/2 10:29:01
邮箱:654615752@qq.com
问题:
 
专家们好!我请教我的今年种植的速生杨得了溃疡病,询问怎样治疗?我们和别人请教告诉说用刀刮破然后喷上多菌灵1:800.这样做可以吗?急切的盼望各位专家的指教!!!!!!!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8/5/2 10:55:26

杨树真菌性溃疡病的防治

症状特点:该病危害杨树的枝干,且以刚移栽的幼树发病为重。病斑有两种类型。①水疱型:此为该病害的最常见症状,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cm,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色液体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直径0.52.0cm,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并把病斑周围染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②枯斑型: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渍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湿润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中下部,严重时扩展到干上部及枝条。受害最重的是新定植的幼树,不仅发病株率高,病斑总面积所占干表面积的比例也较大。

发病规律: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78月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9月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10月以后停止。春季气温达10以上,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2428℃时最适宜发病。病菌从伤口或皮孔进入,潜育期约1个月。潜伏侵染是杨树溃疡病的重要特点,当树势衰弱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当年在健壮的树上发病的病斑,翌年有些可以自然愈合。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未移植的苗木一般不发病或病害很轻。一经移植,水分失去平衡,树势衰弱,病害便易于发生。春季发病高峰是前年秋季侵染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当年春季侵染的缘故。春季造林时,初定植幼林上的新病斑也是头年在苗圃感染所致。所以,苗木带菌数量与新林地幼树的发病程度密切相关。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是发病的重要诱因,也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的“三北”地区杨树防护林溃疡病特别普遍而严重的主要原因。起苗时大量伤根和造林时苗木大量失水,是初栽幼树易于发病的内在原因。

杨树的不同种类及品系对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白杨派树种抗病,黑杨派树种抗性中等,而青杨派树种则多易感病。青杨派与黑杨派树种的杂交品系绝大多数也是较易感病的。青杨、小青杨、群众杨、北京杨都是高度感病的杨树。在抗病的派别中,有的品系是感病的,如毛白杨是较抗病的树种,但其中有些品系(三倍体毛白杨))却十分感病。在感病类型中也有抗病品系。同时,树种的感病性与其所处环境条件关系也非常密切。

防治建议:①选用抗病派系或品种,避免从病区或发病园圃调运苗木。②适地适树。植树前,应根据栽植地发生溃疡病可能性的大小选择树种。干旱、瘠薄的土壤地段属病害高发区,忌用感病树种造林,并做好各种防治准备。③清除苗圃周围病树,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④ 加强苗木管理。起苗、栽植注意保护根系。缩短苗木运输时间,以减少苗木失水量,在有条件的地方,苗木起出后,立即浸入水中24小时,以利于保持树皮含水量。栽前对根部喷以2,4-D之类的生根剂,有利于新根系的生长,增加吸水力,减少病害,栽后随即灌水。⑤沙地造林时,如能在幼树根部覆盖1m×1m的塑料薄膜,非常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和提高地温,加速新根的生长,从而提高树皮的含水量。土壤中加入吸水剂之类等有益于保持土壤水分的各种措施,对干旱条件下的幼树都有减轻病害的作用。⑥在华北部分地区,秋季造林有利于杨树根系的恢复和春季早发根,具有减轻病害的效果。⑦药剂防治:(a)加强苗木栽培管理,秋季(9月初)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的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普遍喷洒1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b)苗木定植前(或已定植,但需在发病高峰前即4月初),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2.12%843康复剂100倍液、菌毒清300倍液)喷洒或涂干。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8/5/2 10:58:38

要注意区别溃疡病和腐烂病(烂皮病)。

(1) 溃疡病

杨树溃疡病一般发生在主干中下部,严重时也可扩展到干上部及枝条。新定植幼树最易发病,形成近圆形、直径约1cm的溃疡斑,病斑总面积占干表面积比例较大。3月下旬开始发病,4~5月为发病高峰,6~8月减弱,9月再次发病,10月后停止,病菌在枝干病斑内越冬。未移植的苗木一般不发病或病害很轻,移植后因水分失去平衡,容易发生该病。干旱瘠薄立地条件是发病的重要诱因。该病害轻者会影响树木长势,严重时使病斑以上枝干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壮苗造林、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及时抚育。对新栽树木应加强水分管理,防止干旱脱水,并提倡秋栽杨树。对发病树用多菌灵50倍液涂树干,在秋季对已感染此病苗木喷施200倍多菌灵,可抑制病斑扩展。

(2) 烂皮病

杨树烂皮病(腐烂病)主要发生于杨树的主干和枝条上。发病后,树干和枝条的皮层组织腐烂、失水、下陷、龟裂,并有酒糟味。病斑有明显黑褐色边缘。适宜条件下(春秋季为主),病斑不断扩大,皮层纤维分离如麻状,易剥离。后期,病斑上出现小黑丘疹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发展到绕干一周,则其上部整株枯死。该病1年发生2次,当气温在7℃以上时,植株开始发病,气温超过28℃和11月以后病斑停止发展。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的杨树品种如“69杨”“72杨”等进行栽植;栽植杨树时要防止干旱和脱水,栽植后应加强养护,保证树木健壮生长;营造混交林,及时清除重病株,以减少感染源。

化学防治方法:5月和9月上旬,用小刀将发病植株的病斑刺破,刮去病皮,一直刮到病斑与健康部位的交界处,然后用多菌灵25倍液或托布津100倍液或代森锌100倍液涂抹。5~7天后,在病斑周围再涂浓度为100ppm的萘乙酸液,以促使病部周围组织的愈合,防止该病的复发。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8/5/3 8:09:24

杨树溃疡病防治要点:1.加强苗木栽培管理,秋季(9月初)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的甲基拖布津200倍液普遍喷雾一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 2.早春苗木出圃后,立即在清水里浸泡24小时;尽量减少运输和假植时间,栽后及时灌水,提高苗木生长势。3.发病高峰前(4月初),用70%的甲基拖布津或2.12%的843康复剂100倍液、菌毒清300倍液涂干。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8/5/3 19:00:08

要刮除干净,再涂抹多菌灵。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