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您好!  请 注册登录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林业百科
林业百科
林业百科高级搜索:
发布时间:
山东省湿地景观恢复的研究
2010-08-04|孙中昌

摘要:本文针对我省湿地资源现状,深刻论述了保护湿地生态资源的意义,提出了制定湿地生态管理、恢复湿地景观的办法,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提出了在规划、建设、恢复一个合理的湿地生态系统方式、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科学围护修复湿地景观等对策。

关键词:湿地  资源调查   恢复湿地景观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按全国流域来分,可分为黄、淮、海三大流域,按照全省流域来分,可分为海河流域、大汶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南四湖流域、沂沭河流域、潍河大沽河流域和半岛水系流域。湖泊主要有南四湖、东平湖、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以上区域的沼泽、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构成了山东省的湿地系统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山东省湿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湿地被广泛地开发与利用,自然湿地数量明显减少,而且自然湿地减少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目前湿地开垦、改变自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自然湿地成为我省自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2 、生物资源大量丧失或退化  由于湿地开发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导致湿地植物和动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湿地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削弱,从而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使愈来愈多的生物物种,特别是珍稀生物因失去生存空间而濒危甚至灭绝,弱化了生物多样性。此外,湿地生物资源面临过度利用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其它水生物种的安全。

3 、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湿地环境污染是我省湿地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省内河流上游的森林砍伐影响了流域生态平衡,使来水量减少,河流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等的淤积,并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水库是重要的人工湿地,目前其泥沙淤积问题也令人担忧。

4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为在防洪治涝工程,在湿地周围挖沟排水,湿地上游建设水利工程,截留水源,以及注重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不关注生态环境用水。

针对以上影响我省湿地资源的因素,建议采取以下方式、方法进行湿地景观恢复以便大家进行交流、探讨及作为湿地生态恢复单位运用参考。

生态修复首先要修复它的功能,也就是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健康。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有它特有的生态功能;二是恢复它的生态结构,也就是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即恢复物种多样性和完整的群落结构;三是恢复可持续性,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和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四是恢复它的文化,人文特色。一个地方的文化源起于他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往往孕育于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对湿地生态的恢复同时也伴随着对湿地景观的恢复。

方式一、湿地景观自然恢复  

“自然恢复”就是无需人工协助,只是依靠植物的生态学习性,自然演替来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形成其特定的湿地生态景观。封山育林是自然恢复的典型方法。封闭森林、草原、湿地等,使这些地区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防止火灾及杂草入侵,就能加强自然更新。这种方法有以下一些优点:可以缩短实现植被覆盖所需的时间,保护珍稀物种和增加植被的稳定性,投资小、效益高。原则上讲应该节水、低成本(投资和运行费)、多功能(节地、景观、生态、蓄洪防涝等)、关怀自然、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层面就是要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竖向设计,充分、合理的利用雨水资源或再生水(中水),基本不用自来水,而且要有效控制雨水径流的污染物。湿地要有良好的生态系统、较强的生态功能和自净能力,避免采用复杂昂贵的水处理设备,根据项目条件和要求有时还要有蓄洪功能等。湿地景观设计最好能实现水量、水质和生态的自然循环和平衡。在保持水土、控制和改善微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大气平衡方面,人工造景要比封闭后自然恢复的自然湿地生态景观逊色得多。虽然有些生态系统可以自我恢复,但是多数生态系统恢复需要人的帮助,充分利用生态学理论干预这个恢复过程会加快。

方式二、湿地景观的人工造景及恢复  

 1、呼吁政府相关部门(林业、环保、农业、水产等部门)组织牵头,联合科研院所进行系统全面的开展湿地资源、环境的区域评估、区划、规划,将湿地的保护与景观规划结合起来;实施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出湿地生态管理办法,做到依法保护、以法治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湿地区域建设成为具有区域整体级别的湿地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地区,比如现状地貌、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现状生态群落特征等,同时在湿地景观设计中应该把这种关系延续下去,这就是各种湿地所具有的独特性,确保在景观设计中生态的可持续性、文化的延续性;同时在湿地景观设计中应强调生态的养育、护育及修复,构筑一个良好的湿地生境,福及后人;还有,就是在适度的前提或者说在生态可承受的范围内设置合适的游览设施,让人能够观赏、体验,并能达到科普及科研的目的。

2、建设和完善现有自然保护区,新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同时采取分区施策(核心区的保护管理、缓冲区的保护管理、实验区的保护管理),缓解建设和管理上的资金、人力、物力的压力。我省已建保护区有山东黄河三角洲湿地等湿地自然保护区;拟建的如莱州湾西部盐沼生态系统保护区等,需要很好的事实管理优化措施。同时需要掌握并利用恢复湿地景观的各种因素:

2.1湿地生物多样性。具体建设或恢复湿地景观,首先应考虑湿地植物与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其次是尽量采用乡土湿地物种,保护乡土湿地动物与植物。再次是充分利用不同种类湿地动物与植物的生态功能,如水体污染物净化的功能、调节气候功能、防风固堤功能等。第四是考虑湿地植物与动物的湿地景观美学效果。最后,慎用外来湿地物种,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与破坏区域生态平衡,在没有准确与可靠的科学依据时,不要贸然引进外来湿地物种,以免给湿地景观建设区域带来生态灾难。
2.2湿地水体空间特性与水质性质。湿地景观中水景应该与湿地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生活条件相适应。湿地水景平面几何造型、水体深度分布、水文特征、水质都要与湿地景观设计的动物和植物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保持协调。为防止湿地水体水质恶化,尽量设计流动状态的、可复氧的与可循环利用的水体,建立湿地景观水循环过程与水循环系统,将喷泉、瀑布、假山跌水、池塘、花卉池塘等水景有机地设计成一个具有水力联系的系统,使其既丰富湿地景观的水景,又保护水体的水环境。
2.3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湿地景观的场所与基础。在湿地景观设计建设中,往往根据地形的起伏进行总体安排,按照地貌的微小变化配置湿地植被类型。在湿地景观设计建设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从湿地生态学的角度,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湿地景观,减少对其原生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还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与原生湿地景观类型特征,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湿地景观要素的基础。湿地景观用地的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2.4湿地沉积物。湿地景观基底沉积物性质也是湿地景观组成的重要要素。沉积物机械组成特性影响湿地水体保水性能、水位稳定程度,沉积物理化特征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湿地植物种类空间配置与生长状况。
2.5湿地植物。湿地植物是湿地景观营造的重要素材之一。湿地景观植物素材包括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沼生植物、湿生植物等,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等,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这些植物需要的科学、合理地进行空间配置。按照湿地学与湿地生态学的规律,遵循湿地形成、发育与演化的规律设计动物、植物群落及其空间布局,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与植物种类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而且还可以改善湿地景观规划建设地区的局部气候环境、生物环境,使居民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休闲娱乐活动。更为重要的是湿地植被随地形地貌梯度变化可展现湿地形成、发育与演化过程和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给予公众湿地科普知识教育。现代湿地植物景观的发展趋势,就在于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湿地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湿地植物配置。不仅要重视湿地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更要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湿地植物群落类型,使湿地植物景观成为一个湿地景观整体作品的核心部分,乃至一个区域的主要特色。可以认为,现代湿地景观系统的实质就是为湿地植物的自然生长、演替提供最适宜的条件。
2.6湿地动物。湿地动物也是湿地景观的重要素材之一。湿地景观动物素材主要包括生活在湿地中的鱼类、两栖类、湿地鸟类(游禽)。按照各种湿地动物的生活习惯与条件,科学地进行湿地动物空间配置,提高环境美学效果。在有些情况下,为了增强湿地景观水体的净化效果,应该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组成与结构,合理配置湿地动物种类,增强生物净化湿地景观水环境的能力。
2.7湿地景观小品。湿地景观的小品应该突出湿地文化与科普知识宣传,采用的材料应该是生态材料,应该以湿地产品或自然产品为主要材料建造各种湿地景观小品,如自然木料与湿地植物建造的小屋、凉亭、亲水平台、休息椅等。湿地小品尽量与湿地景观和谐一致,小品的颜色、造型、空间布置等都要避免对湿地动物生活产生影响。湿地景观小品造型与构思独特,意境深远。而这些景观小品又必须与湿地景观形成一个有机的联合体。如将草屋、木亭、水景、鱼群、植物群落有机地设计成一体,让人有仿佛回归大自然般的感觉。
2.8铺地。湿地景观铺地也应该突出生态主题与湿地文化,采用渗透性能好的生态材料或自然材料建造,也与湿地景观保持和谐,如仿造自然湿地草丘、木栈桥、生态混凝土地砖等。
2.9道路。湿地景观的道路是指湿地景观中的小径、开阔区域各种铺装地坪等,湿地景观中不宜修建宽阔的道路。它是湿地景观营造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连接各种湿地景观的通道、网络。湿地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反映野趣与自然湿地景观面貌和风格。之,当人们来到湿地景区,沿小径可以休憩观景,湿地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之一。铺装材料也需要采用天然生态材料,突出湿地文化,修建道路方式、道路修建的材质与颜色、布局都应该具备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

3、选择若干个不同湿地类型(含现已被开发的湿地),以生态工程为技术依托,建造与海岸湿地承载力相适应、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具有良性循环和生态经济增值的湿地开发利用示范区。其中包括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示范区,在规范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湿地的景观恢复意义,比如荷兰的生态改造恢复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围海工程是在沿海兴建海堤,将部分海域滩涂围起来,使之成为不再受海水侵扰的陆地。对于滨海区域,光热资源充足,无霜期长,地表水源及年降雨量丰沛,围海造田可以增加可支配的土地资源,这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减轻现有土地压力,加快、繁荣经济,进一步开发海洋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围海之后,面临动植物减少、湿地破坏的生态问题。荷兰围海造田工程举世闻名。这项工程对对荷兰的农业发展、市镇建设和自然保护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周围的地貌及环境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20年来,围垦区完全依靠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采取少量的人工措施或没有人为干预,使曾经荒芜的围垦土地出现了面积达数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在那里植物茂密、珍禽鸟类品种繁多,形成了健康的湿地景观生态系统。荷兰围垦区的生态建设经历了几个阶段,反映了荷兰人对于生态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重要价值的退化(含已遭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以生态工程为技术依托,对其进行综合整治、恢复与重建,并通过建立示范区予以推广应用,开展多种经营、生态旅游、社区共管、科普教育等活动,发挥生态基地作用,尤以生态旅游体现生态景观的目的。组建湿地动态变化跟踪监测台站系统与监测网络,实现湿地生态功能长效正常运转,同时保障湿地景观的效果,在严格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扩大珍稀物种种群数量,尽可能加强科学研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合理引进国内外成熟的先进科学技术与适宜的保护管理经验。充分利用水资源,但是水土保持是土壤侵蚀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提出与实施是水土保持工作理念的重大创新,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不应局限于当前的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从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向广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转变。即使实现了这样的转变,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也只是水土保持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能完全替代人工造林种草等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更不能替代坡改梯、淤地坝、谷坊、小型水库、蓄水池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搞好水土保持工程就可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至少要满足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适当减少人工绿洲面积,使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面积比例调整,所以说雨洪利用是“水”, 湿地是“鱼”。从科学和专业的角度说就复杂的多,雨洪控制利用既要为湿地提供低成本、可持续的、一定洁净程度的水源,又要保障水质和必要的养分;湿地则依赖自己的综合性功能处理净化雨水径流、削减径流的排放、调节暴雨峰流量、呈现生物多样性和优美、自然的景观,有利于做好局部湿地景观的恢复。

结束语   生态的不等于简陋的,绿色的也不一定就是生态的。生态不等同于碎石杂木、茅草亭、木栈道和仿民居等“生态符号”的组合。生态意味着高率、意味着对自然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湿地的规划、建设、恢复是建立一个合理的湿地生态系统,一个包含着众多生物量的栖息地,而不是建造一个点缀着上述生态符号的水生植物园。湿地景观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湿地科学、生态学、景观学、艺术学、经济学、社会学诸方面的问题,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通过对山东湿地植物资源调查和恢复湿地景观的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那种不顾现状条件、不顾地域自然和文化条件,铲除现场上所有的历史遗存,为建造湿地而建造湿地的做法必须抛弃,需要依靠科学营造山东的和谐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普通生态学》(第二版)尚玉昌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湿地植物与景观》 作者:  吴玲  中国林业出版社
《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典范》 作者 李朝秀..浙江林业,2008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作者 王祥荣   中国园林,1998,(2):

| [推荐给好友] | 打印本页 | 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 © 2003-2018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下午17;30)  闽ICP备12016890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