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您好!  请 注册登录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招标采购
招标采购
招标搜索 关键字:      
如何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2007/9/12 15:01:00  政府采购信息网)
  政府采购制度改变了传统的自行购买的程序,工作纷繁复杂,难免存在如何阳光操作的担忧。如何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是包括政府采购操作部门在内的相关各方的共同任务,工作的好坏与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操作部门工作人员及采购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全面学习,学以致用是直接提升工作效率、工作规范的“高速路”。

基础法规常抓不懈

  《政府采购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预算法》等这些相关法律法规是每个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的。这些法律法规是政府采购执行的法律依据,采购代理机构认真研读并严格执行,是保证政府采购“三公”原则的基础。而采购人与供应商也应该对政府采购有关法律制度有全面的掌握,以便于遵守法律以及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实施细则指导实践

  《政府采购法》的实施细则虽然至今尚未出台,但出台细则的工作正在研究之中,且已经出台了不少操作性强的条款与规定。如2004年颁布的财政部18、19、20号令、《关于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的通知》、《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办法》等,这些内容是与政府采购执行工作密切相关的,对综合评分的计算公式、低价优先原则、竞争性谈判定标原则、自主产品加分的具体规定以及合同与预算管理办法等,做出了类似于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这些都是政府采购当事人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对集中采购机构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法律法规要通过政府采购执行机构来履行,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政府采购公平原则,以实现政策功能。

经验交流必须且必要

  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是固定的,而各地政府采购面临的环境与具体事务又千差万别,因此在法律的总体框架内,各地的具体做法有所区别,从而形成地方特色和相关经验。各级政府采购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走出去或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向有成功经验的地方学习取经,这些经验能够为解决当地政府采购执行过程中受困惑的难以解开的症结提供帮助。

  如档案管理成效、地区协议供货的成功经验、供应商准入备案制度的形成、定点采购和协议供货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方面成功的做法,等等,各地探索出的经验正是外地政府采购监管部门、采购代理机构苦苦探索的东西,互通有无,能够使当地政府采购工作少走弯路,提高降低政府采购管理和操作水平,降低行政成本。

  当然,在目前的政府采购机构设置框架内,集中采购机构设置定位的不统一导致组织交流活动相对存在困难,有关部门应有意识地增加组织集中采购机构统一学习、交流的几率,而集中采购机构自身也应主动争取更多的交流机会。

实践技能从细节入手

  从政府采购实践角度来看,只有空洞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实践技能的获取不能一蹴而就,要在体验中“酝酿”而成。实践技能是以理论知识作为指导的,反过来,实践技能又能上升为政府采购的理论成果,进一步促进政府采购理论在一定范围内重新修订,更好地为政府采购制度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领会政策意图

  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是立法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实践者特别是集中采购机构工作人员,要成为维护并实践法律规定的政策功能排头兵。在具体的政府采购工作中,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控制采购人违背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做法的任务艰巨。

  《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目前,为了响应科学发展观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目标还应包括体现节能指标、有助于自主产品开发等政策功能。对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对节能和自主创新的优先购买,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执行起来应该不是很难,但是前提是要克服采购人与供应商的某些偏见,集中采购机构要多承担一些重任,保持和谐采购的氛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非被动式接受

  政府采购制度推行以来,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一些重大的机制和体制上的问题尚没有完全理顺,政府采购的基础尚不牢固,法律规定的一些重要条款被分割肢解,甚至直接导致政府采购规模效益被弱化,规章制度出台被限制。因此,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学习不能被动接受,一定要结合《政府采购法》的框架要求,对某些规章制度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对具体实施条款甚至要敢于批判地接受。
  [推荐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 © 2003-2018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下午17;30)  闽ICP备12016890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