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化肥     提问时间: 2005/7/2 7:08:14
邮箱:
问题:
 
请问如何进行配方施肥?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2 7:18:33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实践证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5%-10%,增产率一般为10%-15%,高的可达20%以上。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不但能提高化肥利用率,获得稳产高产,还能改善农林产品质量,是一项增产节肥、增收节支的技术措施。
  一、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
  测土配方施肥,考虑到植物、土壤、肥料体系的相互联系,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植物增产曲线证实了肥料报酬递减律的存在。因此,对某一植物品种的肥料投入量应有一定的限度。在缺肥的中低地区,施用肥料的增产幅度大,而高产地区,施用肥料的技术要求则比较严格。肥料的过量投入,不论是哪类地区,都会导致肥料效益下降,以致减产的后果。因此,确定最经济的肥料用量是配方施肥的核心。
  (二)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有针对性地解决限制当地产量提高的最小养分,协调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纠正过去单一施肥的偏见,实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发挥诸养分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是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
  (三)在养分归还(补偿)学说的指导下,配方施肥体现了解决植物需肥与土壤供肥的矛盾。植物的生长,不但消耗土壤养分,同时消耗土壤有机质。因此,正确处理好肥料(有机与无机肥料)投入与植物产出、用地与养地的关系,是提高植物产量和改善品质,也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四)测土配方施肥又是一项综合性技术体系。它虽然以确定不同养分的施肥总量为主要内容,但为了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施肥必须与选用良种,肥水管理耕作制度,气候变化等影响肥效的诸因素相结合,配方肥料生产要求有严密的组织和系列化的服务,形成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
  二、确定配方的基本技术
  当前所推广的配方施肥技术从定量施肥的不同依据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类型:
  第一类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作法是,按土壤肥力高低分为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力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利用土壤普查资料和过去田间试验成果,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强,提出的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经验,群众易于接受,推广的阻力比较小。但其缺点是,在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在推行过程中,必须结合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科学测试手段和指导的比重。
  第二类 目标产量配方法
  目标产量配方法是根据植物产量的构成,由土壤和肥料两个方面供给养分原理来计算施肥量。目标产量确定以后,计算作为需要吸收多少养分来施用肥料。目前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养分平衡法
  以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肥量。肥料需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要量= (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注:(1)式中植物单位吸收量×目标产量=植物吸收量
  (2)土壤测定值×0.3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
  (3)土壤养分测定值以mg/kg表示,0.3为养分换算系数。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概念清楚,容易掌握。缺点是,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平衡,因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不能直接计算出“土壤供肥量”,通常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面校正系数
  2、地力差减法
  植物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所得的产量称空白田产量,它所吸收的养分,全部取自土壤。从目标产量中减去空白田产量,就应是施肥所得的产量。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要量:肥料需要量=植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空白田产量)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土壤测试,避免了养分平衡法的缺点。但空白田产量不能预先获得,给推广带来了困难。同时,空白田产量是构成产量诸因素的综合反映,无法代表若干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只能以植物吸收量来计算需肥量。当土壤肥力愈高,植物对土壤的依赖率愈大(即作物吸自土壤的养分越多)时,需要由肥料供应的养分就越少,可能出现剥削地力的情况而有能及时察觉,必须引起注意。
  第三类 肥料效应函数法
  通过简单的对比,或应用正交、回归等试验设计,进行多点田间试验,从而选出最优的处理,确定肥料的施用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多因子正交、回归设计法
  此法一般采用单因素或二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为基础,将不同处理得到的产量进行数量统计,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肥料效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元素肥料的增产效应,以及其配合施用的联应效果,而且还可以分别计算出经济施用量(最佳施肥量)、施肥上限和施肥下限。作这建议施肥量的依据。
  此法的优点是,能客观地反击影响肥效诸因素的综合效果,精确度高,反馈性好。缺点是有地区局限性,需要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多点试验,积累不同年度的资料,费时较长。
  2、养分丰缺指标法
  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和植物吸收土壤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对不同植物通过田间试验,把土壤测定值以一定的级差分等,制成养分丰缺及庆施肥料数量检索表。取得土壤测定值,就可对照检索表按级确定肥料施用量。
  此法的优点是,直感性强,定肥简捷方便。缺点是精确度较差,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差,一般只用于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定肥。
  3、氮、磷、钾比例法
  通过一种养分的定量,然后按各种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决定其它养分的肥料用量,例如,以氮定磷、定钾,以磷定氮等。
  此法的优点是,减少了工作量,也容易为群众所理解。缺点是,植物对养分吸收的比例和应施肥料养分之间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实用上不一定能反映缺素的真实情况。由于土壤各养分的供应强度不同,因此,作为补充养分的肥料需要量只是弥补了土壤的不足。所以,推行这一定肥方法时,必须预选做好田间试验,对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植物相应地作出符合于客观要求的肥料氮、磷、钾比例。
  配方施肥的三类方法可以互相补充,并不互相排斥。形成一个具体配方施肥方案时,可以一种方法为主,参考其它方法,配合起来运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吸收各法的优点,消除或减少存在的缺点,在产前能确定更符合实际的肥料用量。
  三、测土配方施肥的实施
  测土配方施肥涉及面比较广,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实施过程需要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同广大农民相结合,配方肥料的研制、销售、应用相结合,现代先进技术与传统实践经验相结合,具有明显的系列化操作、产业化服务的特点。一般采用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法,主要有以下八个步骤。
  第一步,采集土样。土样采集一般在秋收后进行,采样的主要要求是:地点选择以及采集的土壤都要有代表性。从过去采集土壤的情况看,很多农民甚至有的技术人员对采样不够重视,不能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取得的土样没有代表性。采集土样是平衡施肥的基础,如果取样不准,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平衡施肥的科学性。为了了解作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应状况,取样深度一般在20厘米,如果种植植物根系较长,可以适当加深土层。
  取样一般以50-100亩面积为一个单位,当然,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地块面积大、肥力相近的,取样代表面积可以放大一些;如果是坡耕地或地块零星、肥力变化大的,取样代表面积也可小一些。取样可选择东、西、南、北、中五个点,去掉表土覆盖物,按标准深度挖成剖面,按土层均匀取土。然后,将采得的各点土样混匀,用四分法逐项减少样品数量,最后留1公斤左右即可。取得的土样装入布袋内,袋的内外都要挂放标签,标明取样地点、日期、采样人及分析的有关内容。
  第二步,土壤化验。土壤化验就是土壤诊断,要找县以上农(林)业和科研部门的化验室。化验内容的确定,考虑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按目前农民对化验费用的实际承受能力,只能选择一些相关性较大的主要项目。各地普遍采用的是五项基础化验,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值。这五项之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是体现土壤肥力的三大标志性营养元素。有机质和pH值二项。可做参考项目,根据需要可针对性化验中、微量营养元素。土壤化验要准确、及时。化验取得的数据要按农户填写化验单,并登记造册,装入地力档案,输入微机,建立土壤数据库
  第三步,确定配方。配方选定由农(林)业专家和专业农(林)业科技人员来完成。省里聘请了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院和土肥管理站的知名土肥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分析研究有关技术数据资料,科学确定肥料配方。各地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负责本地的肥料配方。首先要由农户提供地块种植的作物,及其规划的产量指标。农业科技人员根据一定产量指标的农作物需肥量、土壤的供肥量,以及不同肥料的当季利用率,选定肥料配比和施肥量。这个肥料配方应按测试地块落实到农户。按户按作物开方,以便农户按方买肥,“对症下药”。
  第四步,加工配方肥。配方肥料生产要求有严密的组织和系列化的服务。省里成立了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协作网。这个协作网集行业主管部门、教育、科研、推广、肥料企业、农村服务组织于一体,实行统一测土、统一配方、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指导,为广大农民服务。配方肥的生产第一关,要把住原料肥的关口,选择省内外名牌肥料厂家,选用质量好、价格合理的原料肥。第二关,是科学配肥。由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统一建立配肥厂。
  第五步,按方购肥。经过近些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实践,一些地方已经摸索出了配方肥的供应办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测土配方之后,把配方按农户按作物写成清单,县推广中心、乡镇综合服务站、农户各一份。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或县推广中心按方配肥销售给农户。科学本身是严格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大家都听说过美国正在搞精准农业。把农业生产技术像工业生产工艺规程那样管理。美国已有1/5左右的耕地采用卫星定位测土配方施肥。简单地说,他们按着不同土壤肥力条件,确定若干适应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当播种施肥机械田间作业时,由卫星监视机械行走的位置,并与控制施肥配方的电脑系统相联结,机械走到那个土壤类型区,卫星信息系统就控制电脑采用哪种配方施肥模式。这种施肥是变量的、精确的,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施肥方法。我们现在搞的平衡施肥,应当说还是一个过渡阶段。但发展趋势越来越科学。一定要认真解决过去出现的“只测土不配方、只配方不按方买肥”的问题,全面落实平衡施肥操作程序、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第六步,科学用肥。配方肥料大多是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要掌握好施肥深度,控制好肥料与种子的距离,尽可能有效满足作物苗期和生长发育中、后期对肥料的需要。用作追肥的肥料,更要看天、看地、看作物,掌握追肥时机,提倡水施、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
  第七步,田间监测。平衡施肥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使用配方肥料之后,要观察农作物生长发育,要看收成结果。从中分析,做出调查。在农业专家指导下,基层专业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技术员和农户相结合,田监测,详实记录,纳入地力管理档案,并及时反馈到专家和技术咨询系统,作为调整修订平衡施肥配方的重要依据。
  第八步,修订配方。各个省平衡施肥测土一般每一年进行一次。按照测土得来的数据和田间监测的情况,由农(林)业专家组和专业农(林)业科技咨询组共同分析研究,修改确定肥料配方,使平衡施肥的技术措施更切合实际,更具有科学性。这种修改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每一次反复,都是一次深化提高。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3 21:09:54

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

 200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

    农业部已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列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并作为今年为农民办的15件实事之一。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一种科学的作物施肥管理技术,简单说,就是在对土壤化验分析,掌握土壤供肥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种植作物需肥特点和肥料释放规律,确定施肥的种类、配比和用量,按方配肥,科学施用。

    配方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提高产量。在测土配方的基础上合理施肥,促进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可增加作物产量5%~20%或更高。

    2.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在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由于肥料品种、配比、施肥量是根据土壤供肥状况和作物需肥特点确定,既可以保持土壤均衡供肥,又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使用量,同时由于作物生长健壮,抗逆性增强,减少农药施用量,从而降低化肥农药对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

    3.改善农作物品质。施肥方式不仅决定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同时也决定农产品品质的优劣。有人认为“瓜不甜、果不香、菜无味”都是施用化肥的结果,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不是施不施化肥的问题,而是滥用化肥的缘故。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合理用肥,科学施肥,瓜照样甜、果依旧香。

    4.培肥土壤,改善土壤肥力。农业生产中施肥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偏施滥施氮肥、少施不施钾肥,养分失衡,加上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结构破坏。测土配方施肥,能使农民明白土壤中到底缺少什么养分,根据需要配方施肥,才能使土壤缺失的养分及时获得补充,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5.优化农作物布局,发展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在对土壤进行分析基础上,根据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合理布局适合的农作物种植区域,进行科学施肥管理,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在全省各级农技、土肥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已在昭通、宣威、大理、玉溪、临沧、德宏、版纳等州市县,通过“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在苹果、马铃薯、甘蔗、烤烟、蔬菜等作物上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以各种作物专用配方肥、BB肥(掺混肥)等,使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提高化肥利用率10%以上,各种专用配方肥以显著的增产、增收,提高品质的效果,为广大农民群众所认识和接受,促进了地方优质农产品生产。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3 21:11:3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据海城市农发局讯  测土配方施肥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科学施肥技术之一,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关键技术。与传统施肥方法相比,应用该技术可使小麦增产10%,水稻增产9.7%,玉米增产8.2%,棉花增产8.2%,化肥利用率平均提高8.2%,氮肥节省10%~15%。同时,农产品品质相应提高,氮肥流失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技术要点:根据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作物需肥特性和肥料效应特点,通过土壤测试、植物营养诊断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实现氮、磷、钾肥和中量、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

    1、划定施肥分区。收集资料,把自然条件相同、土壤肥力差异不大、生产内容基本相同的区域划成一个配方施肥区,然后收集这个配方区内有关的土壤资料、已有的试验结果、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肥料施用现状、作物产量、有无自然障碍因素等资料。

    2、取土化验,制定底肥方案。根据养分平衡原理,运用快速、便携式、高精度的土壤速测仪器设备,对土壤供肥能力进行快速诊断,提出作物底肥推荐施肥方案。一般在每个乡选取至少15个不同土壤肥力的农户田块,做到播前取土样,及时取样,及时分析,在1~2天内提出施肥建议。

    3、开展植株营养诊断,确定追肥用量。在作物生长需肥关键时期,进行植株营养快速诊断,确定追肥方案。例如,在小麦拔节初期,采取小麦基部1厘米植株样品,玉米幼苗采取叶脉基部1厘米植株样品,用反射仪进行植株硝酸盐快速诊断,确定氮肥追肥用量,对生长期追肥进行快速诊断和多级氮肥调控。

    4、对磷、钾肥料根据“恒量监控”理论,提出年度间、茬口间综合运筹方案;对中量、微量元素根据“检测矫正理论”,进行矫正施肥。

    适宜区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及其主要优势产区。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3 21:12:35

测土配方施肥到底能解决哪些关键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技术复杂、环节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参数试验、采土测试、配方设计、配方肥生产、宣传培训、示范推广和技术研发7项内容。以上7项内容及各个环节紧密相关,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参数试验:主要包括百公斤籽粒所需养分量、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利用率3个关键指标。以上3个施肥参数要通过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获取。因此,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第一个技术环节就是要安排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经过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取得3个参数,再经过采土测试,利用参数计算肥料配方。
  采土测试:根据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种植作物及地形地势等因素确定采集土壤样品的代表面积。一般原则是同一作物、地势相同、肥力水平相近的土壤类型采集一个代表土样,代表地块的面积可以大些,但不应当超过500亩。相反,土样代表面积要缩小,特别是菜田、果园等种植面积在50—200亩之间。采集的土壤样品带回化验室进行样品处理及制备,再开展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
  配方设计通过总结田间肥效参数试验、土壤养分测试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耕作制度、栽培管理、作物品种等特点,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方案。
  配方肥生产:按照配方设计生产配方专用肥料,物化配方技术,使农民能购买到配方肥料,这是提高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关键环节。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3 21:17:36

配方施肥概念
    平衡施肥主要是指作物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合理供应和调节,是满足作物生长
发育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减少肥料浪费、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
1983年农业部在广东省湛江地区召开配方施肥考察会议,将各地采用的平衡施肥法统一定名
为"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
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于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
及相应的有效施用方法的科学施肥技术。配方施肥在生产实践中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同
时有培肥地力、保护生态、调控营养、防止病害及合理分配有限肥源等作用。
配方施肥原理
 配方施肥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程序。先配方,后施肥,施肥是配方的执行。"配方"
的核心是确定各种肥料的用量,依据所种植作物可能达到的产量水平需要吸收的养分量、土
壤能提供的养分数量以及栽培措施、环境条件等确定施用肥料的种类(有机肥和无机肥)和
施用量,也叫"产前定肥"。"施肥"的任务就是在种植作物的过程中,执行配方施肥方案,根
据气候条件、土壤性质、作物需肥特点和生长状况,来确定肥料的施用时期(基肥、种肥或
追肥)、施肥次数、部位(深施、表施)以及施肥方法(条施、穴施、撒施、叶面喷施等),
也叫"产中定肥"。在进行肥料配方时,先要了解是什么作物,它的营养需肥特性如何,从而
确定需施用的肥料品种;在根据该作物在此区域的目标产量,计算作物需要吸收多少养分,
又通过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和换算,或进行空白田间试验,得知土壤能提供多少养分,进而确
定每一肥料品种的最适用量。有了"配方"并付诸实施,这就是"施肥"。在施肥时,要根据作
物需肥特点和土壤条件,规定最恰当的基肥和追肥比例,选择作物最佳施肥时期和追肥次数,
采用科学的施用方法(如集中施、撒施、根外追施)和施用部位(如深施、表施),以减少
肥料的损失,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配方施肥技术的形成,是
吸收了"测土施肥","诊断施肥","测报施肥"等施肥技术,采用多因子联因试验,并注意与
其它农业技术措施的协调,已从施肥经验法过渡到施肥技术理论化、数据化,把作物产量、
土壤条件、施肥效应三者的内在关系用数学模型来表达,可以做到施肥定量化或半定量化,
使肥料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发挥。1986年,农业部在山东沂北召开全国配方施肥经验交流会,
把全国配方施肥归纳为"三类六法",即地力分区(级)法、目标产量法(养分平衡法、地力
差减法)和田间试验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比例法)。目前推广应
用最广泛的是养分平衡法和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
配方施肥方法
平衡施肥法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    配方施肥中有机肥的计量使用
   氮、磷、钾比例法   地力差减法


含义  目标产量的确定   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的确定  土壤养分提供量的确定

肥料有效养分含量的确定  肥料当季利用率的确定
    1、含义
    平衡计量施肥的含义是:在施肥条件下农作物吸收的养分来自土壤和肥料,农作物总需
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即是实现计划产量的施肥量。其计算表达式为:

    从上式可看出,计算施肥量,必须有计划产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
土壤提供养分量、肥料有效养分含量和肥料利用率5个参数。下面分别介绍这5个参数的确
定方法。

返回顶部

    2、目标产量的确定
    目标产量指标是"以产定肥"的基础,要综合考虑生产水平、土壤肥力与作物品种的遗
传生产潜力来科学地拟定,一般采用"以土定产"的方法。
    以土定产,即按照土壤肥力来确定作物的当季"计划产量"(或称目标产量)。施用肥
料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然而其提高的程度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土壤肥力越高,施
肥对作物增产的作用则相对较小。土壤肥力是一个综合指标,既包括土壤养分的有效供应
量,又包括影响养分的各种土壤条件。在配方施肥中,通常把作物种在土壤中而不施任何
肥料所得的产量(即"空白田产量"),称为"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以空白田产量代表土
壤肥力指标,来计算它在施用肥料而能获得的最高产量中所占的比例,称之为作物产量对
土壤的依赖率。经大量试验证明,作物产量对土壤的依赖率与空白田产量呈直线关系:
代表施用肥料后可获得的最高产量;为直线回归系数。经转换,上式变为:。
只要知道一田块的空白产量,即可用此方程算出其目标产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与 必须是相同气候条件下在同类型土壤上同一年份栽种同一作物
品种,并采用相同管理措施而取得的。为扩大公式的肥力适应范围,试验点需在30个以上,
并尽量均匀分布于肥力高、中、低、极低等各水平。
    在实际推广应用中,土壤的空白田产量常不可能预先得知,或当地尚未取得该作物的定
产公式。为简化起见,通常用当地前三年在正常年景下获得的平均产量为基数,再综合考虑
品种的更新、栽培技术的提高及改进施肥方法后可增产5-15%来计算目标产量。

返回顶部

    3、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的确定
    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是指每生产一个单位(如千克、每百千克等)经济产量作物所
吸收的养分量。由于作物是活的生物体,组织的化学结构比较稳定,对养分又有选择性吸收
的特性,所以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一般是一个常数。在推广中可以应用现成的科研成果,
一般在肥料手册中可以查到;或者采样分析植株和产品的养分含量,从而算出单位产量养分
吸收量。部分作物的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列于下表:
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单位:kg/100kg)

返回顶部

    4、土壤养分提供量的确定
    养分平衡施肥法中"土壤养分供应量"这一参数,是国内外学者最为关注而一直未能完满
解决的议题。
    ①无肥区产量法   养分平衡法原理创立者曲劳(Troug)提出,把不施该养分区的作物
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作为土壤养分供应量。即在地块上设置不施肥区(CK)、施氮磷不施钾
区(NP)、施氮钾不施磷区(NK)、施磷钾不施氮区(PK)和氮磷钾全施区(NPK)5个处理,
以PK区的产量计算土壤供氮量,公式表达为:
    同理,以NP区的产量计算土壤供钾量,以NK区的产量计算土壤供磷量。
    此法一方面既直观又实用,但另一方面,须每年在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上布置田间试验,
才能获得各地块的土壤供肥量,这样工作量大,推广周期又过长。因此,此方法实际上并没
大面积推广。

    ②建立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与土壤养分供应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在地块上布置CK、NP、
PK、NK和NPK 5区试验的基础上,试验前采集供试土壤耕层混合土样,用科学方法分析土壤
的有效养分含量(称为"土测值"),试验后用上法计算土壤供肥量,然后建立土测值与土壤
供肥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经大量研究发现,土壤供肥量与土测值间是对数曲线关系而非直线
关系。为所得数学模型达到显著以上水平,必须在同类型土壤的不同肥力水平地块上(肥力
高、中、低均匀分布)多点(30点以上)进行田间试验。一经得到该地区土测值与土壤供肥
量间的显著回归方程(针对某一作物而言),以后就可直接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代入回
归方程即可快速算出土壤供肥量。

    ③土壤养分换算法   为了用土壤测试来规范土壤养分供应量,曲劳又提出了一个十分
巧妙的方法:鉴于土壤养分测定值是一个相对值而无绝对含量这意,他假设土壤速效养分有
个"利用率",只要找到了这个"利用率",就可算出土壤养分的供应量。为不使其与"肥料利
用率"相混淆,称之为"土壤养分换算系数"。于是土壤养分供应量的计算公式就变为:
    式中的2.25是土测值mg/kg换算成kg/hm2的乘数。
    经大量研究,已证实了土壤养分换算系数与土测值之间是呈降幂函数回归关系。在同类
型土壤的不同肥力水平地块上(肥力高、中、低均匀分布)进行多点(30点以上)田间试验
(种同一品种作物),建立土测值与土壤养分换算系数间的显著性回归方程,以后就可直接
通过土测值计算土壤养分换算系数,进而计算土壤供肥量。

返回顶部

     5、肥料有效养分含量的确定
    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都较稳定,一般在肥料包装袋上都有标注,也可以查肥料手册;有机
肥料养分含量不大一致,一般需采样测定其养分含量。

返回顶部

    6、肥料当季利用率的确定
    肥料当季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利用的养分数量占肥料中该养分总量的
百分数。目前,测定肥料利用率有两种方法:
    ①同位素肥料示踪法   如将32P化学磷肥施入土壤,成熟时分析测定作物所吸收利用
32P的数量,就可计算出该磷肥的当季利用率。
    ②田间差减法   即在田间布置不同肥料处理的试验,用施肥区作物对该养分的吸收量
减去不施该养分区的作物吸收量,其差值除以所施养分总量,即为肥料利用率。公式表达为:
    如在田间布置CK、NP、PK、NK和NPK 5区试验,则氮肥利用率的计算是:

    同理,可计算磷肥利用率和钾肥利用率。
    影响肥料利用率的因素很多,除了与作物种类、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技术等有关外,
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肥料品种和施用技术。一般氮肥利用率,水田为20-50%,旱地为40-60%。
磷肥的利用率在10-25%之间,根据全国849个试验结果统计,水稻对磷肥的利用率变幅为8-20%,
平均14%;小麦为6-26%,平均10%;玉米为10-23%,平均18%;棉花为4-32%,平均6%。一般
禾谷类种类和棉花对磷肥的利用率较低,而豆科作物和绿肥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较高。钾肥利
用率-般为50-60%。有机肥中氮素利用率一般为10-30%,磷素利用率一般为30-50%,钾素利用
率一般为60-90%。同样的肥料,施用方法不同,其利用率也不同,如碳铵深施覆土的利用率可
提高到40%左右,而表施仅28%;尿素深施利用率为40-60%,表施为32%。对旱作土壤来说,土
壤水分含量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极大。在一定的田间持水量范围内,肥料利用率随土壤水分减
少而降低。因此在可预测的特殊年份的干旱或多雨情况下,对肥料利用率应作相应调整。不同
肥料的当季利用率列于下表: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3 21:19:17

您可以登陆如下网站详细了解配方施肥的原理和方法:http://www.myyxagri.gov.cn/zjxt/sf/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