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13/6/16 22:20:07
请参考《泡桐良种(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市泡桐良种基地建设项目
1.1.2 建设单位:*
1.1.3 建设地点:*
1.1.4 法人代表:杨贞伟
1.1.5 主管单位:*市林业局
1.1.6 项目性质:国有、新建
1.1.7 建设目标:利用2年时间使泡桐良种基地初具规模,为*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良泡桐种苗,提高全市泡桐的数量和质量,全面推进泡桐产业的发展,带动*市生态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8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总规模20.4公顷,分为5个功能区,其中资源收集保存区5公顷,试验示范区5公顷,良种繁殖区5.0公顷,采根圃5公顷,生产管理区0.4公顷(已经建成,不纳入本次投资预算)。培育10个以上泡桐优良品种,年产优质泡桐苗木5.25万株,种根60万根。同时完成道路、排灌系统等辅助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1.1.9 项目建设期及进度:项目建设期2年。第一年完成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及辅助工程建设;第二年全面开展种苗栽培基地建设,订购设备,招聘人员,进行工程收尾和竣工验收。
1.1.10 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该项目总投资204万元,其中建安工程投资143.5万元,设备购置19万元,其他投资41.5万元,总投资中中央投资安排122万元,占60%。省地方配套资金82万元,占40%。
1.1.11 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总产值为1590.82万元,年均收入93.58万元,税后利润547.53万元,经济效益可观。同时,项目的实施有利于项目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改善,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有利于当地人民致富和社会的稳定。
1.1.12 报告编制单位:****
1.1.13 科技支撑单位
***
*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1.2 项目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
(2)《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印发“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指南”的通知》(计建函[2009]15号)
(3)国家林业局《全国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总体规划》(1999~2003);
(4)《林木种子贮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0016-88;
(5)《*省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6)《林木采种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619-1996;
(7)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和《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试行)的通知(林计发[2006]156号);
(8)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9)《育苗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001-1985;
(10)《*省林木种苗“十一五”发展规划》;
(11)《*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
(12)*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1.3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建筑工程费用:主要根据当地类似工程单价进行估算;
(2)仪器设备价格:根据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标准》,结合河南当地价格估算。
(3)其他费用:按照国家及*省的有关标准估算。
(4)基本预备费:按照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的5%估算。
详见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1.4 结论
该项目在建设条件、科技支撑优势、技术路线等方面都能够适应生态环境建设和深化林业改革对种苗工作的新要求,具备了建设林木良种基地的基础和条件。该项目的建设,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满足当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城镇绿化工程对种苗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对促进当地林业快速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加速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意义;项目建成后,还将依靠项目自身的科技优势,为大规模培育优良苗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林业生态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使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生态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其生态效益明显。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表1-1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例 备注
1 建设规模 hm2 20 100
1.1 资源收集保存区 hm2 5 25.0
1.2 示范区 hm2 5 25.0
1.3 采根圃 hm2 5 25.0
1.4 良种繁殖圃 hm2 5 25.0
1.5 生产用房 m2 100
1.6 库房 m2 150
2 产品产量 正常经营期
2.1 苗木 万株/年 5.25
2.2 穗条(种根) 万根/年 60
2.3 泡桐大径材 m3 7297.42 经营期末
3 人员编制 人 8 100.00
4 项目投资 万元 204.00 100.00
4.1 基本建设投资 万元 188.00 92.25
4.1.1 工程费用 万元 162.50 79.70
良种培育工程 万元 87.50 40.89
基础设施工程 万元 56.00 27.45
设备购置 万元 15.00 7.35
4.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8.50 9.07
4.1.3 基本预备费 万元 7.00 3.43
4.2 流动资金 万元 16.00 7.84
5 资金筹措 万元 204.00 100.00
5.1 中央投资 万元 122.00 60
5.2 省地方配套 万元 82.00 40
6 财务分析指标
6.1 年均收入 万元 72 含建设期
6.2 年均利润 万元 32.20 税后
6.3 内部收益率 % 11.39 税后
6.4 净现值 万元 30.89
6.5 静态投资回收期 年 9.7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由来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一是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加深,对林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二是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赋予林业更加紧迫而艰巨的使命。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林业发展高度重视,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林业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国务院对林业发展做出了部署: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做好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加快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等林业工作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促进就业增收、拉动内需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争取林业投资和优惠政策,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林业新兴产业的发展。2009年2月,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印发了《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指南》,明确了2010年林业固定资产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重点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等9个项目。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主要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基础支撑能力弱,森林质量低,传统林区的可采资源趋于枯竭,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今后一项重要的林业政策就是由以利用天然林为主向以利用人工林为主转变,加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模,增加木材有效供给。林木良种是林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林木良种生产具有长期性、多样性、科技性、区域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特点,加强良种基地建设是加快生态建设,实现现代林业建设目标的关键。
2007年,*省提出了建设生态省规划,*市委、市政府从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乡人民生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绿色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把*建成“现代化森林生态城”的决策,并把林业建设放在生态市建设的首位,要求先行一步。先后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黄河防护林工程、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生态村建设工程等林业工程。造林绿化进程日益加快,对林木良种需求大幅摹升,但该市林木良种远不能适应其林业发展的需要,数量上不能满足需求,良种率低,质量上难以保证,规模相对分敢,缺乏大型良种基地。为改变这种状况,按照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思路,配备先进的仪器与设施设备,采用现代化科研和生产手段,应用优秀的研究成果和管理方法,建立*市泡桐良种基地,向当地提供优良泡桐种苗,通过基地的示范推广作用,带动泡桐种植和加工产业发展,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2.2 项目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林业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人造板、木质地板、家具等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为解决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只有加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模,增加木材有效供给,加强大径级树种的培育。*市作为传统林业大市,具有林业用地面积大、森林资源多,林业产业发展快的优势。通过建设林木良种基地,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加快生产力布局调整,促进木材加工区的形成和壮大,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泡桐原产于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生长非常迅速,十几年树龄的泡桐要比同龄杨树直径大一倍,木材材质轻软,容易加工,耐酸耐腐,防湿隔热,特别适合制作航空、舰船模型、胶合板、救生器械、乐器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泡桐一直是我国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树种之一,也一直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树种之一。近年来泡桐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兴装饰材的应用,社会对泡桐大径材的需求极为旺盛,但目前市场供给严重不足,急需发展。
*是泡桐的主要分布区,尤其是农村群众房前屋后的主栽品种,在绿化村镇的同时,也为农村群众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地区的泡桐栽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散不成规模,优良品种少,病虫害尤其是丛枝病现象严重,木材价值低,难以形成产业规模。通过建设泡桐良种基地,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苗木,可以通过建设泡桐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促进发展泡桐栽植,进而形成加工基地,提高项目建设附加值,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008年,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在**建设了泡桐基因库项目,规划建设面积400亩,保存的泡桐品种达到50余个,并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对30个泡桐无性系苗木和林木在黄土丘陵区的生长适应性及其生长表现进行研究,选择出最适宜在黄土丘陵区推广和发展的泡桐优良无性系,并提供配套的苗木和林木繁育和培育技术。通过建设泡桐良种基地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的技术优势和基因库的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对现有泡桐无性系进行初步选择,并开展其在黄土丘陵区的培育试验研究,为不同立地条件确定适宜的优良无性系,充分发挥现有泡桐优良无性系的作用,避免引种盲目性和单一性,提高林分适应性、稳定性和生产力,促进泡桐良种化和产业化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将十分显著。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自然地理条件
3.1.1 行政区划
全市辖三县两市一区(****),62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108个居民委员会,1362个行政村,11204个村民小组。
3.1.2 地理位置
*市位于*省西部,地处东经110°21’~112°01′,北纬33°31′~35°05′之间,是*省的西大门,东临洛阳,西接陕西,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连伏牛山与与南阳接壤,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132公里,国土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居全省第6位。*市地处*省、山西省、陕西省三省的交界处.是我省东西工业走廊和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黄河“金三角”。
3.1.3 地形地貌
地处豫西山区,有山、丘、塬、川、滩5种地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递降,海拔高度一般在300~1500米之间。境内最低处渑池黄河滩海拔190米,最高处小秦岭老雅岔脑峰海拔2413.8米。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从灵宝市、卢氏县边境突起呈五指状伸展全市。地貌类型主体上属于山区。卢氏县全境、灵宝市和*南部以及渑池县北部部地区属于山区,海拔高差大,地势陡峭,森林植被茂密,为我省长江和黄河支流的源头,灵宝市小秦岭老鸦岔脑峰海拔2413.8米,是*省的最高峰;义马全境、*东部、渑池县南部部分地区属丘陵区;湖滨区全境、灵宝市北部及*西北部沿黄河的部分地区,属黄土沟壑区。
3.1.4 水文
全市河流沟溪众多,共有河溪3000多条,其中较大河流29条,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水系主要有黄河干流、洛河、弘农涧河、青龙涧河、枣香河等,长江水系主要有老灌河、淇河等。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3亿立方米(不含黄河入境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350平方米,黄河干流年过境流量420亿立方米,*水库容量96亿立方米,正常调蓄量18-20亿立方米。
3.1.5 气候
*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目照2354.3小时,历年无霜期184-218天,平均年降雨量550-800毫米。
3.1.6 土壤
根据土壤分类系统命名原则,经逐级归纳整理,共分为4个土纲,7个亚纲,11个土类,即:褐土、棕壤、黄棕壤、红粘土、紫色土、风沙土、潮土、新积土、粗骨土、石质土和山地草旬土,其下分为27个亚类、63个土属、125个土种。卢氏县熊耳山以南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熊耳山以北地带性土壤为褐土。在垂直带谱中,海拔900米~1100米以上的中低山区分布着地带性土壤棕壤和山地草甸土。除地带性土壤外,非地带性土壤有红粘土、紫色土、风沙土、潮土、新积土、粗骨土和石质土等。
3.1.7 生物多样性
*市特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光照、气温、雨量形成了生物多样性。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44科,780多属,21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82科,211属,512种。本区的伏牛山、小秦岭等山地不但植物种类极其丰富,而且有不少珍贵的稀有树种,主要有领春木、望春花、铁杉、银杏、秦岭冷杉、连香树、暖木、红豆杉、糯米椴、龙须木、水曲柳等。广泛分布有油料植物资源,产量和蕴藏量以卢氏县和灵宝市为最多。油料用植物种类主要有核桃、黄连木、油松、华山松、漆树、文冠果和柏树等,其它还有臭椿、连翘、花椒、苦楝、盐肤木等,它们的种子或果实油量高,榨制后可供食用、油漆、制皂、润滑油或工业上使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市境内有陆栖脊椎动物187种,其中两栖类8种,爬行类22种.鸟类115种,哺乳类42种,珍稀保护动物26 种,主有大鲵、丹顶鹤、天鹅、红腹锦鸡、秃鹫、麝、水貂、金钱豹、狐、猫头鹰等。
3.2 社会经济条件
2006年全市总人口22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3.53万人,农村劳动力78.29万人,2006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12.1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1.63亿元,农村人均收入3435元。
截至2006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133公里,油路面里程7069公里,占总里程的99.5%。其中高速公路167公里,二级以上公路618公里,县乡公路及村级道路6054.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68公里/百平方公里,平均每万人拥有公路32.3公里。全市62个乡(镇),14个街道办事处,1362个行政村全部通油(砼)路。初步形成了以连霍高速公路、国道310线和209线为主动脉,以省道为主干线,以农村公路为支线的公路交通网络,实现了东西畅、南北通的公路交通新格局。
3.3 林业资源状况
据*市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初步统计,全市现有土地总面积1490.50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27.54万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691.65万亩,疏林地9.45万亩,灌木林地141.6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41.48万亩,苗圃地0.64万亩,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141.91万亩,辅助生产林地0.75万亩。森林覆盖率46.73%,居全省第一位。全市现有活立木蓄积量1832万立方米,湿地(不包括水稻田)面积73.55万亩。
3.4 生产经营管理条件
项目建设单位*建场于1956年,总经营面积7860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6846.7hm2,灌木林地845.4hm2,未成林造林地39.3hm2,苗圃地31.9hm2,采伐迹地69.9hm2,非林业用地面积26.8hm2。林分总蓄积量443072m3,林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土壤为褐土和棕壤。林场现有职工8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人,高级技工23人,中级技工25人。科技支撑单位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与开发中心是我国唯一国家级泡桐研究专业科研院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2人,其中高级职称26人,博士和在职博士11人,先后派出20人次到林业发达国家进行培训和开展合作研究,邀请国际著名专家20余人次指导相关研究工作,大部分科研和业务骨干具有丰富的合作科研实践经验;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意大利、越南、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官方或私立机构保持有经常性的合作与交流。拥有Li-6400光合作用分析系统、CPN-503DR中子水分仪、WP4露点水势仪、GDS-8000DNA分析仪、黑白紫外DNA图像分析仪(UVP)等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测试手段;在泡桐研究和推广方面,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八五”、“九五”和“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UNDP援助等研究项目十余项,承担科技部成果转化和国家林业局重点成果推广项目三项,获得科技攻关专题和子专题成果六项。以改良干形与材性、增强抗丛枝病能力、提高生长速度和优质高效为目标,先后选育出优良无性系12个,收集已育优良无性系30多个;以泡桐单板材出材量和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初步研究建立了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胶合板材林优化栽培模式和培育泡桐单板材林的修枝促接干技术、中幼龄泡桐林水分动态管理技术、地力维护技术、密度控制技术等,技术力量十分雄厚,对基地的建设发展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5 发展现状
泡桐是我市著名的乡土树种,在全区均有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泡桐具有分布广泛、种质资源丰富、优质、速生、繁殖容易、用途广泛并适于农林复合经营等优良特性,在缓解木材供求矛盾、改善栽植区生态环境、抵御突发性风沙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促进农林业生产及社区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绝大多数树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地区一直是农村庭院绿化和农林间作的主栽品种。
3.6 科技支撑条件分析
2008年,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在*市*建立了泡桐基因库,建设面积400亩,对泡桐毛白33、9501、9502等30余个优良无性系苗木和林木在黄土丘陵区的生长适应性及其生长表现进行研究,选择出最适宜在黄土丘陵区推广和发展的泡桐优良无性系,并提供配套的苗木和林木繁育和培育技术。在此建立泡桐良种基地,可得到泡桐研究与开发中心的技术支持,提高基地的技术力量和知名度,争取在第一时间把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市林业科技的发展。
近年来,*还与国内多个有关单位进行了科技合作与交流,与河南农业大学、*省林业厅、*省林科院、*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等多个单位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保证了科技信息来源广泛、传递快捷,对基地建设起到了科技支撑作用。
3.7 市场条件分析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大径材需求的增加,泡桐原木价格不断上涨,目前当地泡桐原木价格达到每立方米700—1000元左右,激发了群众栽植泡桐的热情,由于近年泡桐苗木培育数量少,造成泡桐苗木价格不断上涨,最近当地普通泡桐苗木价格已达10元/株。除本地外,附近山西运城地区对泡桐苗木需求量也较大。由于当地泡桐苗木供应数量少,基本为普通品种,因此发展泡桐良种基地,可以满足当地和周边地区对泡桐优良种苗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
4.1 建设目标
4.1.1 总体目标
利用2年时间完成20公顷泡桐良种基地建设并初具规模,可以生产10个以上优良品种泡桐苗木,满足区域内需求的同时,面向山西、陕西交界区域城乡农村销售。实现年出圃量5.25万株,种根60万株,年销售收入93.58万元,使*地区泡桐良种苗使用率达到90%以上,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4.1.2 阶段目标
4.1.2.1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目标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对象主要以*省表现优良的品种为主,做到收集、引进、保存、研究和利用兼顾,建立引种群体,引进优良品种,作为良种资源储备,保证长远育种目标的需要,并积极开展良种选育。
4.1.2.2 育种目标
从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多目标、多层次的育种策略,从生长速度、品质、抗性等各个方向培育新品种,重点研究丰产高效、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和新品系,向该区域辐射推广。
4.1.2.3 生产目标
根据当地林业生产需要,建立采根圃和良种繁殖区,并充分利用现有良种基地基础和育种新成果,建立更高一级的采根圃,不断为本地区林业生产提供遗传改良程度较高的优良种基地繁殖材料,并为周边地区营建生产采根圃提供优质的建园材料和技术服务,加快其建设速度,保证建设质量,并以此带动整个区域林木良种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4.1.2.4 试验研究目标
结合基地建设,并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组织科研攻关,开展选择育种、引种、繁殖技术、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多方面的研究试验,开展良种基地管理模式化和现代化研究,组织承担上述树种的引种和区域性试验任务,力争实现科研成果系统性、实用性及先进性。
4.1.2.5 人才培育和服务目标
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及外出进修的方式,培养一批适应和满足良种基地建设的技术生产队伍,并不断掌握国内外林木育种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开展技术培育、技术咨询合格技术服务,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和稳定丰产技术措施,不断提高种苗质量和生产水平。
4.1.2.6 经济效益目标
良种繁育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为目标,实现年产优质泡桐苗木5.25万株,种根60万株,年销售收入93.58万元。
4.2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4.2.1 指导思想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引用新科技,从根本上提高泡桐种苗品质为目的。
4.2.2 建设原则
(1)坚持科技为先导的原则。基地建设要先进、合理,有利于按规程操作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2)坚持实用性的原则。项目建设要充分满足生产线的各个功能要求,提高设施的实用性。
(3)坚持经济性的原则。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节约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4)坚持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项目建成后,将依靠项目自身的科技优势,为大规模培育优良泡桐苗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林业生态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使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增强人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生态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5.1 项目建设规模
从满足市场对泡桐种苗生产基地建设要求出发,结合该项目建设性质和建设条件,将该项目建设规模确定为建设泡桐良种基地20公顷。
5.2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选在*市*苗圃内,距离*市市区32公里处。
5.3 项目建设内容
5.3.1 功能分区
依据基地形状、项目布局和建设内容,将基地划分为4个生产区(功能区),详细建设内容如下:
5.3.1.1 资源收集保存区
位于*5-1林班7小班,基地西南,规划面积5公顷。建立资源收集保存区的目的主要是保护现有基因资源多样性,为开展短期育种活动和长远育种计划做好战略储备,是育种目标的需要和良种基地的基础部分,主要收集优良品种,计划收集的优良品种有:毛白33、9501、9502等30余个品种,每个品种建设面积0.3-0.5公顷,各区之间设立2-3行保护树种。
5.3.1.2 实验示范区
实验示范区是用优良的繁殖材料进行造林试验和示范,为良种的推广搭桥铺路,该区位于*5-1林班3小班,基地西北,规划建设面积5公顷,计划每个优良品种建立1个小区,按照常规营造林模式进行集约造林实验,并模拟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经营管理措施,实测年生长量,开展病虫害防治和施肥、浇水等实验,建立相应的数据档案,为营造速生丰产林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良种的推广。
5.3.1.3 良种繁殖区
良种繁殖区是良种基地生产优良种苗繁殖材料的场所,承担向*市提供一定数量良种壮苗任务,品种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1)所繁殖的品种需面向*省,即须适应河南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符合群众种植的经济利益。
(2)所选品种的繁殖技术已经解决,容易为群众掌握。
(3)优先选择已有一定良种基地基础的品种。
良种繁殖区除利用采根圃的优良材料进行繁殖外,还可以培育其他受群众欢迎经济效益好的苗木。该区规划面积5公顷,位于*5-1林班3小班,基地的东北,是基地的主要生产区,规划每个品种设立1个小区,采取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培育优质苗木。
5.3.1.4 采根圃
建立优良泡桐采根圃,是实现*地区泡桐改造、资源延续和大力发展泡桐产业的需要。该区规划面积5公顷,位于*5-1林班8小班,基地的东南,培育一定数量的优良母树,并进行优中选优,通过加强肥水管理,增加种根产量和质量。
5.3.2 基础设施建设
为方便管理,在基地内建设生产用房100平方米,库房150平方米,配备办公设备1套。
生产用房和库房采用砖混结构。
5.3.3 项目辅助设施工程
5.3.3.1 道路
根据基地的地形、地势,本着“交通便利、布局合理”的原则,以基地现有道路为基础,扩建、改建干道1.3公里,设计路面宽5米,碎石路基,水泥路面。
根据功能区布置,修建支道1公里,设计路面宽3米,泥土路面。
5.3.3.2 生产用车
购置工具车1辆,作为生产原料、种苗运输工具。拖拉机(含配套机具)1辆,作为生产机械。
5.3.3.3 供水
在基地内打深水机井1眼,建水塔1座,蓄水池1座,铺设供水管道1公里。
5.3.3.4 排灌系统
为保证种苗正常生长,防止旱涝灾害,必须因地制宜建设排灌系统。利用林场现有排灌系统,不需要重新购置。
5.3.3.5 供电系统
充分利用现有供电系统,需新架设供电线路1.2公里。
5.3.3.6 设备购置
购置育苗机具和办公设备、检验设备各1套。育苗机具包括起苗机、开沟犁、切根机等,办公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检验设备包括病虫害检验防治设备。
第六章 消防、安全与职业卫生、节能措施
6.1 消防
6.1.1 领导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
提高认识,抓住关键,协调发展,站在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按照有关要求,把消防安全放在第一位。时刻牢记“隐患险于防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场圃。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明确单位法人是第一消防安全负责人,形成由单位法人代表、办公室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安全责任体系。
6.1.2 健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定期检查、消除隐患
根据《消防法》及上级文件精神,建立消防管理档案,制定防火安全制度、灭火紧急疏散预案、绘制防火重点部位图、平面方位图、平面总局图等。建立由单位领导、重点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定期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并经常配合上级公安消防部门对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落实,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6.1.3 加强消防宣传工作,提高职工的消防意识
为了提高广大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掌握消防知识,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应经常组织职工参加学习《消防法》及相关消防知识,并邀请消防、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为职工、家属讲解消防法和消防安全常识;对重点工种人员进行了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防火、逃生、自救能力;经常组织消防灭火演练,使职工更好地掌握防火、灭火的技能,提高防火意识,推动消防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6.1.4 投资消防,确保安全
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工作议事日程,确保消防资金的投入。生产车间及各工作站点的设施除按消防要求设置消防栓、高压水龙头外,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应急灯、安全出口指示牌,以防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尽可能地降低火灾损失。
6.2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6.2.1 劳动安全
(1)项目建设野外作业较多,存在着不明险情,特别是工作人员野外巡护及进入基地购物的外部人员,极容易发生意外。因此,需要制定保护管理的劳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劳动安全管理,提高劳动安全意识。
(2)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有建设工程基础上的施工单位应有相应的资质,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所有建筑物内都要配备消防灭火器材,设专(兼)职安全负责人,定期进行防火等安全生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4)各种电器、仪器、试验实验设备要做好安全防护装置,并制定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操作员上岗前应进行必要的培训。
(5)基地内有可能出现多种病虫害,要定期观测,及早预报,采取以预防为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重的原则,对一些危害苗木的病虫害及早采取天敌和药物防治,确保基地安全生产。
6.2.2 职业卫生
基地工作人员,距离县城较远,遇到工作受伤和意外生病很难及时抢救,基地除备有必要的药品外,要定期为一线工作人员体检,有重大病情隐患的人员不能工作在第一线。在职工培训时,应加强职工安全卫生教育,防患于未然。
6.3 节能
建设“节约型社会”,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节能是全方位的,硬的节能主要是技术层面的,软的节能主要是要制定法规、标准、政策,养成良好的全民节能意识、节能行为习惯。
规划设计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规划要有科技含量,好的规划能为采集利用天然能源和自然采光通风创造有利条件。例如,自然冷热源使用问题。夜间自然通风和夜空背景辐射作用、直接间接蒸发运用,太阳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
节能说到底是一个技术集成的问题,推广应用成套技术可以提高节能效益。建筑节能潜力很大,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是项目土建工程追求的目标。建筑的外窗玻璃采用普通双层玻璃、中空、充气、低辐射玻璃;墙体的外墙面和屋面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冬季采暖采用地板辐射采暖;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供热水系统等。
此外采取以下节电、节能措施:
(1)改善电力系统功率因数。
(2)控制电力系统线路末端电压。
(3)减少电力系统变压器容量。
(4)加强系统节电器。
(5)采用新型高效的照明灯具。
(6)在照明用电回路上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常用的方法有:调光(调光控制器)、声控(超声传感器)、光控(光传感器)、时控(时间程序控制)、感控(热辐射传感器)等光源控制器件,以及使用昼光自动感知系统,调整路灯光源输出及开、关的动作。
(7)在照明主干用电回路上安装节电器。包括电容补偿器、照明智能节电器等,用于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照明供电回路的电压,消除系统的谐波、浪涌和瞬流,平衡三相用电负荷。
6.4 节水
节水措施主要包括节水技术、节水材料、节水设施和节水管理。安装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杜绝跑、冒、滴、漏、长流水。生活用水要进行循环重复利用和沉淀过滤利用,如洗菜水可以用来冲厕,生活污水处理后可用于农业灌溉。节水的背后,就是节能,就是节约资源。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7.1 环境现状调查
*是传统的林业大市,历届领导十分关注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林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空气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使该地区生态环境一直保持良好状态。
7.2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属于林业经济项目,既可以改善和美化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绿化美化环境等作用将越来越大,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但按照《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标准评价,项目建设生产过程势必存在一些潜在的环境问题。如处理不当,将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主要产污点在生产及生活污水排放,苗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施肥与喷药对土壤的污染。
7.3 环境保护措施
7.3.1 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从源头上实行污染控制
(1)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境质量、污染排放以及环境样品等环境标准的规定,把环保工作列为项目建设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强化环境质量责任制。
(2)逐步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强化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的地位,新、扩、改建项目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待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
(3)项目区内应消除或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噪音超过国家标准的车辆限制进入区内;驶入区内的机动车辆,喇叭应符合噪音限制规定,应安装废气净化装置及消声器。
(4)委托环保部门对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以便及时改进保护措施。
(5)生产生活污水必须通过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采用喷灌等节水措施,减轻化肥流失和土壤肥力损失。
7.3.2 绿化美化
建筑物周围种植有观赏价值又具有地方特色的花草树木,布局上考虑园林设计,点、线、面结合,人工绿化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绿化美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7.3.3 三废处理
(1)生活废水
生活废水必须经过生物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
(2)废弃物
在项目区内设置宣传牌,加强文明卫生宣传,及时清理垃圾箱、清运垃圾,对垃圾要做到及时进行处理。生活排污通过蓄粪池蓄积后用于苗木生产。
(3)废气
改变项目区生产生活所需能源的燃料结构,减少废气排放。生活燃料尽量采用沼气、液化气、电等能源,做到以电、气代煤。
7.4 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建设过程中及项目正式运营后的保护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废水、废物等,通过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第八章 招标方案
8.1 招标范围和组织形式
招标的范围包括项目建设的生产建设招标和设备购置招标二项。
由于本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投标费、监理费等均低于50万元,可以不进行招标;基础设施涉及不同领域11项工程,每项工程费用均低于50万元,也不适宜招标;这四部分建设单位及主管部门的纪检、计财、业务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本项目中的设备购置、良种培育工程费用均高于100万元,需进行招标,良种培育工程因专业性相对较强,可进行邀请招标。具体详见表8-1。
招标基本情况
表8-1
项目 招标范围 组织形式 招标方式 不采用招标方式 金额
(万元) 备注
全部招标 部分招标 自行招标 委托招标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良种培育工程 √ √ √ 87.5
基础设施工程 √ 56
设备
购置 √ √ √ 19
勘察
设计 √ 4.5
招投
标费 √ 1
监理费 √ 5
鉴于项目法人单位目前尚不具备自行招标所具备的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该项目招投标活动,全部委托给招标代理机构办理。
8.2 招标方式
8.2.1 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1)项目经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后,承办单位发布招标公告。
(2)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30日内,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可以投标。投标人少于3个时,承办单位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招标项目属于建筑施工的,招标文件的内容还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以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本项目不接受联合招标。
(3)开标时由招标代理机构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开标时由招标人委托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
(4)评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管理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
(5)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若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之内,按照招标文件,承办单位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
8.2.2 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在招投标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公开,对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资质有如下要求:
(1)评标委员会人员组成
评标委员会由项目承办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于开标当天从*省重点项目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主任由专家临时推选;评标委员会采取单数制,但最低不少于5人,并且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标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按得分高低排出名次,推荐中标候选人,得分最高者中标。
第九章 组织与管理
9.1 建设管理
9.1.1 计划管理
项目建设投资依据经批准的初步设计,作业设计文件,按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执行。年度投资计划实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编报方法,每年由项目建设计划财务部根据当年工程进展情况,编报投资项目明细计划。年度投资计划属指令性计划,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如确需调整,须报有审批权限的审批机关审批。年度投资计划实行抄送备案制度。
9.1.2 工程管理
工程建设必须严格履行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程序,实行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按效益考核。建立健全工程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工程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每年初由领导小组技术人员制定出生产技术管理实施方案,安生产技术任务作好劳力安排,资金筹措,物资准备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具体指导。
9.1.3 资金管理
为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在执行中实行监理和报帐制度。项目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和截留。项目建设的一切开支都要符合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项目建设单位都要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9.2 经营管理
9.2.1 管理模式
*泡桐良种基地为国家投资建设项目,为确保基地建设工程按规划实施和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基地健康发展,本项目建设采取项目产权和经营分离原则,开展项目筹建和示范基地生产经营。
项目建设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公开招聘高层次管理人才,实行法人负责制。
9.2.2 保障措施
种苗基地建设是一项建设周期长、覆盖面广、科技含量高、专业技术性强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措施。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办公室。本着精干、实效、合理的原则设置管理部门,实行层层负责制,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高效运作,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建设效益。下设技术质监部、生产经营部、计划财务部等。
技术质监部:主要负责基地的有关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新品种开发、产品检疫,同时负责基地的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科技示范、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推广等工作;
生产经营部:主要负责基地生产活动的组织及资源管理、销售等工作;
计划财务部:主要负责基地的生产、财务计划,并负责财务管理和财务考核工作。配合国家林业局及各级业务部门完成项目立项、可研设计及项目资金检查工作。
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向基地经营班子汇报有关工作情况。
9.3 人员编制
根据基地经营特点和机构岗位要求,本着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基地负担、提高经营管理效益的原则,基地定员8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生产人员4人,生产、科研人员1人,其它人员1人。各部门人员设置见表9-1。
基地人员设置一览表
表9-1
部门 总人数 管理人员 生产人员 科研检疫人员 其他人员
合计 8 2 4 1 1
主任 1 1
财务人员 1 1
技术质检部 1 1
生产经营部 4 4
其它人员 1 1
9.4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依托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和基因库的技术优势,积极协助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开展泡桐新品种适生性试验,在对无性系稳定性和适应性评定的基础上,结合培育目标(单板材、优质出口材、防护效益)和栽培方式(间作、林网、纯林、混交)对生长、干形、材性和抗性的要求,进行多性状综合评定,确定适于不同栽培区、不同培育目标和栽培方式的泡桐优良无性系。并协助泡桐研究开发中心做好成果的宣传推广,提高基因库和基地的知名度,做好泡桐速生丰产林基地开发建设,带动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
10.1 项目建设期
根据建设单位经济实力状况、项目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等,该项目的建设期限为2年,即2010~2011年。
10.2 实施进度安排
建设期进度安排如下:
2010年完成采根圃、资源收集保存区、实验示范区、良种繁殖圃、生产管护房、机井、供电设施等建设任务;2011年完成仪器设备的采购和安装调试、技术人员培训、竣工验收等。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1.1 投资估算依据
(1)《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
(2)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标准》;
(3)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主要根据《*省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及取费标准加以确定;
(4)《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5)国产定型的设备价格均采用生产厂家或经销部门的对外供货价格,非标准设备则采用估算价格;
(6)其他费用:勘察设计费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估算;监理费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估算;招投标费按国家计委《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估算;建设单位管理费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估算;
(7)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的5%估算。
11.2 投资估算
该项目总投资204万元,其中建安工程投资143.5万元,占总投资的70.34%;设备购置19万元,占总投资的9.31%;其他投资41.5万元,占总投资的20.34%。
11.3 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20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安排122万元,占60%。省地方配套资金82万元,占40%。
第十二章 综合评价
12.1 风险评价
林木良种生产既是公益事业,又是基础产业,也存在一定风险。它的健康发展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因此,我们在项目筹建过程中,要充分树立风险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于未然。
12.1.1 风险因素分析
(1)自然灾害风险
*市就其地理、气候、地质、地貌而言,具有发展种苗充分的优越自然条件,但对苗木生产不利的自然灾害对本项目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2)技术风险
本项目是对各项技术的综合集成,每个生产环节技术措施和每项措施实施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基地的产量和质量乃至经济效益。
(3)市场风险
种苗生产具有投资大、技术含量集中的特点,这与市场需求的易变性成尖锐矛盾。如果一旦决策失误,将遭受到严重损失。此外,如果在生产、采集、包装、储存和销售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把握不好,就可能使一年甚至几年的辛勤付诸流水,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销售计划的项目盈利。
12.1.2 项目风险对策
(1)自然灾害风险对策
为了提高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我们在项目规划和建设时,根据小地理环境,应尽量避开易受灾害区域,科学合理地安排,并加强抵抗低温和水利等基本建设;同时加强基地的防灾、抗灾,把自然灾害带来地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行业竞争风险对策
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本项目建设结合自身优势拟采用领先一步的差别化战略。具体措施包括:在技术上,逐步加大科研投入,密切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合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生长周期,加快新品种的推出;在成本管理上,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杜绝潜在浪费,从根本上长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在营销上,组织专门的营销队伍进行市场研和科学预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决策失误。
(3)市场风险对策
本项目建设拟采取建立完善的销售信息管理系统,以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的种苗营销队伍,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12.2 项目评价
12.2.1 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将依靠项目自身的科技优势,为大规模培育优良泡桐苗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林业生态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使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增强人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生态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12.2.2 社会效益分析
林木优良品种产业的社会效益是广泛多样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根据本项目实际内容,可将*泡桐良种基地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示范带头作用。标准化生产示范是农业一个正在发展的重要产业,采用标准化生产种苗本身就是对提高农业技术的一个有力推动,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一大步,有利于转变农民传统的农业观念,对促进我国农业种植业变革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有效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我国现代林业产业建设势必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利于河南林业腾飞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效益。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该项目的建设,将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当地林业快速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加速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3)加快科技兴林发展步伐。良种基地的建立,集科研、生产、管理、推广于一体,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有效实施科教兴林战略、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势必起到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地区种苗生产跃上新台阶树立样板,创出一条新路,有利于林业经济腾飞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2.2.3 分析指标
12.2.3.1 分析指标
项目效益计算期:共17年(含建设期2年)。
12.2.3.2 税种及税率
所得税按利润的25%计征,检疫费按经营收入的2‰计算,工商管理费按经营收入的15‰计算。
12.2.3.3 成本分析
生产费用:根据当地近几年的生产实际,并参考其他地区生产费用确定。
折旧及摊销:建设投资按生产比例分年度折旧或摊销。固定资产折旧中,残值按固定资产额的10%计提,土建部分按15年折旧;设备部分按综合折旧年限10年平均折旧;递延资产分10年按平均比例摊销。
总成本费用:经测算,计算期内累计总成本费用为706.36万元,年均为41.55万元。
12.2.3.4 经营收入
该项目建设后,正常经营期平均每年可产优质泡桐种苗5.25万株。按每株8元计算,每年收入42万元;优质泡桐种根60万株,按每株0.5元计算,每年收入30万元;优质泡桐大径材7297.42立方米,按每立方米700元计算,总收入510.82万元。计算期内累计经营总收入1590.82万元,计算期年均收入93.58万元。
12.2.3.5 利润计算
经营期内累计税后利润总额547.53万元,计算期年平均利润为 32.2万元。
12.2.3.6 财务现金流量分析
税前指标: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5.64%,在基准收益率为10%时,税前财务净现值为139.95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8.4年。
税后指标: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39%,在基准收益率为10%时,税后财务净现值为30.89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9.7年。
由以上可知,项目经济效益显著,财务评价是可行的。
12.2.3.6 敏感性分析
影响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的主要因素有收入、投资和经营成本,对三种因素均做10%逆向变动预测,当投资上升10%或成本上升10%时,财务内部收益率均大于10%,净现值均大于0。当收入下降10%,或收入下降10%同时成本上升10%,净现值小于0,内部收益率低于10%。表示项目有一定的风险性。诸因素中,收入的变化对财务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的影响最为敏感。但考虑近期内泡桐苗木价格处于上升趋势,收入下降可能性不大。(见下表)
通过敏感性分析,该项目财务评价也是可行的。
评价指标
变动因素 税前财务评价 税后财务评价
内部收
益率 财务净现值
(10%) 内部收
益率 财务净现值
(10%)
本案 15.64% ¥139.95 11.39% ¥30.89
收入下降10% 13.30% ¥78.81 8.56% ¥-30.25
投资上升10% 14.20% ¥111.04 10.08% ¥1.97
成本上升10% 14.92% ¥121.40 10.56% ¥12.34
收入下降10%,同时成本上升10% 12.54% ¥60.26 7.65% ¥-48.81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13.1 结论
*泡桐良种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集科研、生产、经营推广为一体,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身的工程。该项目的建设,能充分发挥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生态作用,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林农收入,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生态效益显著。基地的建设,将为当地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大大激发当地群众发展泡桐产业的积极性,同时,对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都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社会效益明显。基地建成之后,年产优质苗木经济效益可观;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从经济效益上来看,项目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泡桐良种基地的建设充分兼顾了三大效益,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3.2 建议
(1)加强相关科技研究。建设单位要组织科技支撑单位积极开展相关方面研究,积极推广新品种,引用新科技,充分发挥项目的建设效益。
(2)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质优价廉的苗木,建议纳入各级林业建设规划。
(3)因为本项目的公益性比较突出,建议国家给与重点扶持,尽快批复立项。
|
|
|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3/6/17 9:18:44
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不受到人为破坏和牲畜危害,做好定期锄草、施肥、修剪。 4.4实施进度安排 2012年12月前完成1000亩苗木基地的整地工作,2013年3月前完成1000亩樟树的栽植。 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投资估算 良种种苗60万元 工资20万元 肥料、农业等生产工具5万元 排灌设备10万元 其它5万元 投资合计100万元 5.2资金筹措 该项目共需资金100万元 5.2.1申请省级财政资金:40万元 5.2.2自筹:60万元 6、效益及风险分析 6.1生态效益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利用闲臵土地,不破坏植被,不造成水土流失,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珍稀树种苗木,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 6.2经济效益 按每亩种植苗木80株计算,平均每株售价200元,每亩生值可达1.5万余元,总产值1500余万元,扣除管护成本,纯利润为96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6.3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可以带动周边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6.4风险分析 该项目建设主要风险为植苗成活率、病虫害防治和防火。我公司将高义重视上述风险,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控制,确保该项目建设的安全性。 7、保障措施 该项目,牵涉面广,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要完成此项目,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力争建成后实现速生、高效、达到预期的经济、社会、生态目标。必须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7.1领导保障 该项目是党和政府积极倡导、扶持的重要产业,项目区的党和政府一定会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把项目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列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订具体措施,加大力度组织协调各部门和各方面力量,为项目的建设出主意,作决策、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保证该项目按计划、高标准、高质量的建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7.2技术保障 本项目能否成功,关键是基地建设能否按质、按量完成,基地建设实施过程中,对各工序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首先我公司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专门技术培训,使他们全面掌握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其次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的措施,进行选苗、植树和管护,确保成活率达到95%以上。 7.3组织保障 本项目由江西新安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承担建设,为了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和保障,在项目建设期间成立“基地建设前
线指挥部”,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和建设实施,并与基地所在地乡村成立领导协调小组,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的实施由公司法人李木根亲自挂帅,组织公司各部门分工合作搞好项目基地建设。 7.4机制保障 7.4.1实行计划管理 该项目建设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工作,要按计划做好整地、选苗、物资储备和劳力准备等具体工作,只要一个环节计划不周,落实不了,就有可能影响半年甚至一年。因此,在工作前要作好计划,在工作中要检查计划,在实施中要落实计划,确保项目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的建设好。 7.4.2实行目标管理 项目建设实行领导目标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效益管理目标。做到“责、权、利”到部门、到人员,奖惩分明。 7.4.3建立岗位责任制 使各部门的责任明确,工作范围明确,避免办事效率低,互相推逶的拖拉作风,各岗位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可操作,任务明确的责任制,保证领导机构做到人员精干、反应敏捷、作风过硬、工作效益高,为项目的实施的组织上和制度上得到保证。 7.4.4建立完善考核制度 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不仅要开会布臵工作,还必须深入到第一线去检查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工作人员要尽量做到量化的业绩考核,用考核的数字来说明工作的好坏,效益的高低,以此作为其报酬,升职的基础数据和条件。 7.5宣传保障 我公司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户外宣传等一系列手段,为林业生态建设做好宣传工作,在项目区内营造出生态建设浓厚
氛围。 7.6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对林业建设高度重视,资金投入逐年增加,金融机构对林业的信贷比较宽松。本项目自筹资金60万元有保证。 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要建设专户存储,单独记帐、单独报帐、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项目资金使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审计。 8.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生态发展方向,前景广阔,建设条件优越,技术方案先进合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俱佳,对于新农村建设、国土绿化保安、产业结构调整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将起重要作用。根据我市发展现状,资源情况、技术支持条件及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的支持,实行集约经营和规模发展,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一次投入,长久受益”。其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望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批准实施,并给予建设资金的支持。 江西新安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十月十日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3/6/17 10:41:48
http://www.doc88.com/p-994345508730.html
甘肃省康南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