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考《“林下养羊”的启示 》
羊在树下吃草,还不会啃树皮,哪有这样的事情?而今,“林下养羊”已经成为现实。据报载,上海市农科院探索成功的“林下养羊”模式,不但使“羊不再啃树皮”,突破了养羊产业一个关键瓶颈,而且沪郊100多万亩林地通过养羊获得循环利用,为农民提供了一种低成本致富新门路。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羊吃草与吃树叶没什么差别。笔者通过阅读新闻才知道,原来“林下养羊”是禁区,是林业执法部门明令禁止的。尽管从理论上讲,林下养羊不但可以省去饲料、人力、物力等成本,还可以扩大养羊规模,羊粪等更能有效养护林地。但是,“羊的蹄是把铲,羊的嘴是把剪”,若把羊放养在树林中,羊会一个劲儿地啃树皮,会损害树木。各地农业科研院所在“林下养羊”技术领域几乎是空白。
因此,上海市农科院“林下养羊”模式不但闯了禁区,而且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这就是如何创新的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选择。创新是一个老话题,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有着更新的一层意义。
如何才能创新?
首先,创新要解放思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鲁迅先生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可见创新既需要摆脱旧有的思想束缚,更需要勇气抛弃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此起彼伏、强弱易位的现象,人们认为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人的思想潜力是无限的,创造能力是无穷的。思想解放、开风气之先,就能后来居上、引领时代;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难免不进则退、被动落伍。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就可以大胆想、大胆试、大胆创新。
其次,创新要找准问题、找到方法。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是创新;头脑发热,空想蛮干,也不是创新;没有目的地胡干,更不是创新。创新,需要与实际相结合。“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只有真正地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上海市农科院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发现,“林下养羊”之所以成为禁区,是因为没有技术保障,一旦技术突破了,就不该成为问题了。于是,他们才大胆尝试。在技术上,他们向江苏有关畜牧专家请教,还大胆与已积累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农民进行合作,进行一系列技术探索,比如调整羊的饮水、纠正羊的行为模式等。
再次,创新需要一种精神。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上海市农科院科研人员勇于承担风险,与当地签署了协议:“羊若啃食树皮,愿意赔偿一棵树50元……”结果,以前是“不敢做、不愿做”,但一旦尝试了,成效十分喜人。几个月来,不但放养的羊长大了,而且树林中没有一棵树被损害。
面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认真分析碰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开拓创新。这正是“林下养羊”给予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