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等速生丰产林将成为中国未来10年最具投资潜能的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包括煤炭、钢铁、电信、电力、石油、木材在内的基础性资源生产行业的空前扩大和巨大的利润空间。相对于国家垄断性经营行业的电力、电信而言,多元资本可腾空的空间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石油和木材产业,前三者均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巨大、产业模式过渡成熟、市场竞争激烈、供应状态不稳定的不利条件。相比而言,投资林产业有强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尤其在国家产业政策刚刚放开的时机进入,并形成规模是进入基础性资源产业的最佳途径,也为实现产业资本跨越式发展创造无限的想像空间和运作平台。目前,速生丰产林已经成为中国未来10年最具投资潜能的产业。
中国森林资源状况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达13亿,约占世界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总量的4.6%。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55%,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3%,排世界第142位;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林木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第120位;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我国森林资源状况归纳起来可以用16个字概括:总量不足、资源匮乏、无林可采、生态失衡。
中国森林渐成稀缺资源
我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还拥有112亿立方米,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保护政策不当,毁林造田,乱砍乱伐,直接导致100亿立方米的森林快速消失在我们国土上,余下的12亿立方米在6年内便可用光。木材与煤炭、石油、钢铁同时被列为世界四大资源,相对于我国的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还可开采一百年。)、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还可开采14年。)来说,木材储量已经为我们亮起了“红灯”。
不仅如此,我国森林还存在分布结构严重失衡和质量不高的问题:东部沿海11个省市区的森林覆盖率有26.59%,而西部11个省市区的森林覆盖率仅为9.06%;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78.06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8%。我国的林业用地逐年在减少,平均每年有216.3万公顷林业用地转为非林业用地,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土生态的安全,被沙化的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国土面积的27.3%,受沙化影响的人口多达4亿之众。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木材消费国
从1981年开始,我国进口木材及制品逐年增加,截止到1999年,我国进口木材217.8万立方米,胶合板104万立方米,还有其他木制品如纸浆和纸张等。2003年国内实际三大板材市场: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产量260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家具、建筑及装修行业,并由此派生出家居、装饰业等产品达6000亿元产值。近十年木材消费需求以平均每年1000万立方米的速度迅速增加,按原木市值计算,目前木业市场容量将达3500亿元人民币,而到2015年预计可达4000亿人民币。我国的人造板、纸浆、纸板、纸张、原木消费排名世界第二,从而使中国很快会成为世界第一大木材消耗国。商品用材年消耗森林资源1.5亿立方米,能采伐的用材林不足1亿立方米,要彻底改变这种供需矛盾至少需要30-50年的时间。
中国木材市场供求缺口巨大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木材需求量已达到3亿立方米,按照国家下达的“十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每年只能提供1.5亿立方米木材,木材市场供应缺口达1.5亿立方米。按历年森林消耗数据,目前国内最多能提供2.3亿立方米的木材(包括超采数量计算在内),因此木材供应缺口至少也有0.7-1亿立方米。
我国现有人工林面积4140万公倾,但质量欠佳,每公顷蓄积仅33立方米,生长量不足3立方米,树种不好,管护不好,生长周期需要30-40年。据国家林业局预测,到2015年,全国木材消费量将达到3.3-3.4亿立方米,国内可供应量仅有1.9亿立方米,需求缺口高达1.4-1.5亿立方米。
我国已步入“无林可采”的境地,木材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木材缺口越来越大,国家在这方面所花费的外汇直线上升:2000年,木材缺口4000万立方米,进口木材及木制品花费外汇106亿美金;2002年,缺口为5000万立方米,花费外汇134亿美金。它已经成为我国继钢铁和化肥之后的第三大用汇户,并以年19%的速度在递增。如果我国自产木材状况得不到改善,到2015年,国家将每年花费500亿美元在进口木材上。
国家一项法令引发一大产业
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号文件),这一决定的出台与《森林法》一起,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全面系统的明确了未来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彻底改变了国有垄断性经营和林权单一的国有化旧有体制,为多元化投资林业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决定第三条第8款规定:加快建设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工程,在条件具备的适宜地区,发展集约林业,加快建设各种用材林和其他商品林基地,增加木材等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减轻生态建设压力。
决定第五条第13款规定: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这是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积极性,促进林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严格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对权属明确并已核发林权证的,要切实维护林权证的法律效力。
决定第五条第14款规定: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
决定第五条第15款规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
投资速生丰产林市场前景广阔
作为我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的“速生丰产林工程”已于2002年7月份经国家批准立项,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正式全面启动。“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期为2001年至2015年,工程计划总投资718亿元,其中绝大部分资金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和个体林农自筹。国家建立促进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发展的资源管理体制,取消各种不合理的税务征收,对已征收的育林基金要逐渐全部返还给林业生产经营者。
工期建设分三期实施:至2005年,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469万公顷;至2010年,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920万公顷;至2015年,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1333万公顷(约2亿亩)。建设项目99个,新造人工林618万公顷,改造现有林715万公顷。全国林板、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规划的颁布和实施,以速生丰产林为突破口的木材原料基地建设揭开了未来10年木材原料国产化伟大工程的序幕。
投资速生丰产林市场收益分析
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为依据,煤炭、钢铁和石油行业的收益分别是10%、12%和5%,而国家林业局对投资速生丰产林的回报率进行的框算是15%以上,远高于其它基础行业的收益。在《经济参考报》2003-11-18刊登的《今年木业纸业利润增长最快》一文中指出:2003年中国500强企业平均利润增长率前10名中,木材加工、造纸及纸品业位居第一。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增值特点:
1、政策增值:国家对林业实行鼓励和扶持的政策,在税收上实行部分或全部减免政策。
2、土地增值:土地有限,不可再生,特别是速生丰产林种植的林地越来越少,市场价格有逐年上涨的趋势。
3、林木增值:树木都是有生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不贬值,而且还会自己增值,还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情况,灵活控制出材时间。
4、机会增值:林业体制改革百年不遇,机会难得、商机有限,早投入、早获利。
5、技术增值:利用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可以控制林木的生长速度和出材量。
投资速生丰产林市场模式
投资速生丰产林的主体主要以专业公司、木材使用企业和个人为主。目前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专业公司+林业基地+农户,另一种是木材使用企业+林业基地。前一种模式是擅长市场推广的专业公司、精于技术的管护单位、有资金投入的个体三者有机的结合体,它能够将社会上最好的技术、资金和人才集聚在一起,使其效益最大化。后一种模式是有足够实力的木材使用企业自够林地自主经营或委托林管公司专业管理,造林的目的是实现自给自足,一般不将木材外卖。这两种模式的方向发展是相反的:木材生产或经营企业走的是“自产自消”的产业链,所以他们会建立自己的木材加工厂和其它木材厂;木材使用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实现规模生产,希望直接参与或控制木材的供应源头,所以会将大量的资金投资到只有林地的建设上。尽管这两种模式的发展路径会向相反的方向交*发展,但发展的结果却是殊路同归,即打造产供销为一体的林业产业链和结合地球生态在内的绿色产业链。这也是投资林产业者今后的产业方向和发展趋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