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aomu2000     提问时间: 2010/5/1 7:16:12
问题:
 

吕老师,你好!

        我想请教几个森林资源调查中,复查(核查)相关的问题:

1、复查时所用的测量方法是否一定要与原调查方法相同?如复查所用方法在理论上比原调查方法更可靠或不如原调查方法?我说的是如提高或减少抽样率等,是否可行,原调查的精度应如何计算?

2、相同小班,在调查与复查之间,必然存在一个差异,在计算在相对误差时,公式是什么样的,我想问的是:     应该是:(调查值-复查值)/复查值X100%=误差率,还是(复查值-调查值)/调查值*100%?  倒底哪个数据应作为真值!

3、森林资源调查中,科学、严谨的核查,应该是如何操作?

     之所以提问,是因为我跟很多同行讨论结果均不近相同,芒然了!请教我!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0/5/1 8:03:03

复查采用的技术标准,只对初查技术规定的部分内容进行充实和修订,其中技术标准不一致的项目,内业统计分析,一律按复查技术标准,重新进行初查成果编制和复查计算分析工作,以确保复查成果的客观性和初查与复查调查数据的可比性。复查时除对初查设置的全部固定样地复测外,在原样点间,按8×12公里点间距,系统加密布设1273个样点,作为分析研究的对照样本。复查结果,初查设置的固定样地除全放弃样点外,基本复位的样地4558个,复位率达90.3%。对无法复位的样地,进行原位补设。同时在固定样地的东北角增设水泥标桩,重新更换其他角点定桩树;样木根际20厘米左右位置挂铝片树号牌;增加固定样地辅助标志——测定西南角点定位树;挖土坑等,为再次复查打基础。内业计算采用全部固定样地和部分固定样地计算方案,进行成果分析比较。

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210&index=26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0/5/1 8:07:22

第二次复查的技术规定与第一次复查保持一致,但在固定样地系统内,增设临时样地838个。并根据林业部的《补充规定》,树种组中阔叶树划分为硬阔、软阔、栎类、樟类、其它杂木五个组,加上原规定的杉木、马尾松、木麻黄三个组,共八个组。对非林分地类的样地而跨有部分林分时(即片林),改变以往蓄积量作为散生木统计,将其计入所属类型的林分蓄积量中。内业由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负责,采用微型电子计算机计算和编制森林资源统计表。复查结果,除13个放弃点外,复位样地4838个,对无法复位的明显移位的样地进行了补测设。并在所有复位样地西北角增设水泥桩等。复测质量及精度,均达到林业部颁发的技术规定的要求。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0/5/1 8:12:18

广东省的规定是:

复查技术要求是执行《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样地调查操作细则》及其补充规定和《广东省森林生态环境监测初查外业操作细则》及其补充规定。并由省林勘院负责对参加省级连清第六次复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外业调查技术指导。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0/5/1 12:49:05

森林资源调查


  以林地、林木以及林区范围内生长的动、植物及其环境条件为对象的林业调查。简称森林调查。目的在于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长、消亡的动态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经营等条件之间的关系,为制订和调整林业政策,编制林业计划和鉴定森林经营效果服务,以保证森林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充分利用,并不断提高其潜在生产力。
  按调查的地域范围和目的,森林资源调查分为:以全国(或大区域)为对象的森林资源调查,简称一类调查;为编制规划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为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简称三类调查。这三类调查上下贯穿、相互补充,形成森林调查体系,是合理组织森林经营,实现森林多功能永续利用、建立和健全各级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计划体制的基本技术手段。
  发展概况
  森林调查作为一种专门技术,始于买卖青山时的树木材积量测,相当于现代的三类调查。19世纪初,德国有较精确的森林地图和用形数法编制的立木材积表,但面积和材积都是采取全面实测,效率很低。后来用标准地调查,工作效率有了提高。这时森林调查的目的已转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提供数据,属于二类调查,命名为森林经理调查。到了20世纪30~50年代,在森林调查中引进了抽样调查及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调查效率大为提高。随后电子计算技术的兴起,又使调查数据处理和图面材料的编制趋于高速度、自动化。70年代以来,由于森林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与发展,森林调查的技术手段更臻完善(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这时随着森林日渐减少和能源缺乏、环境污染等世界性危机的日趋严重,原有林业基层企业的森林调查,已不足以掌握全局。为了重新估计森林的经济、生态与社会作用,把起源于19 世纪中欧的森林经理检查法所进行的森林经理复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快速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形成了独立于二类调查的完整的一类调查。迄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先后进行了3次以10年为间隔期的连续清查,为编制国家或大地区的林业发展规划提供了资源信息。日本经过3次全国性森林资源调查后,由于基层调查细致可靠,且实行了全国电子计算网络资源管理,已改为只有二、三类森林调查。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森林调查工作。50多年来,应用抽样以及电子计算机、林业遥感等先进技术,查清了森林资源情况,进行了全国各大林区的森林经理调查,建立了森林调查的3级体系,森林资源数据库自动化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中。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1982年颁发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有关3类森林资源调查的,技术标准要点如下。
  地类 林区土地资源划分为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两大类。林业用地根据郁闭度大小、造林的成活率、年数以及灌木林的覆盖度,分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以及专用育苗的苗圃地和可供造林的无林地等 6类。非林业用地包括农地、 牧地、水域、未利用地及城乡居民区、工矿与交通区等其他用地。
  林种 根据国民经济需要和森林的效益,森林分为:具有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牧场、防岸与护路等功能的各种防护林;包括竹林在内以用材为主要目的的用材林;提供木本粮油、药材或工业原料的经济林;以提供燃料为目的的薪炭林;以及具有战备、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用途的特用林,如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保林、风景林等。
  树种组 树种不同,其生物学特性、生态特征和经营价值也不同。因而森林调查时需要分别树种调查统计。当林分树种混杂不清、分辨不出优势树种时,可合并特性相近的树种为树种组进行调查记载。
  林龄组 简称龄组。根据不同树种林分的数量或工艺成熟年龄与生长速度,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与过熟林 5个龄组。各龄组的年数并不一定相等,天然林与人工林的同一树种的成熟林年龄和龄组划分年数差距也多不同。实际工作中,对于速生树种森林往往只划分为幼、中、成 3个龄组。龄组划分只能在内业时进行。
  其他如对近熟林与成熟林的出材率等级,对地形的坡度、坡向与坡位,对造林保存率等级、天然更新等级和森林的可及程度等也有规定。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标准在国家间甚至在一些国家内部也不完全相同。中国规定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主要差异有二:一是联合国规定有林地的郁闭度为0.1,中国为0.3以上(含0.3);二是联合国计算森林覆被率只以有林地为准,中国还包括了灌木林地、农田防护林网占地及四旁树木占地等面积。
  森林资源调查方法要点  
  在森林资源调查体系中,由于各类调查的对象范围和目的不同, 所采用的方法、技术方案和所提供成果的详细程度和精度也各不相同。
  一类调查 主要是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目的从宏观上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和变化。在一般情况下,不要求落实到小地块,也不进行森林区划。当前大都采用以固定样地为基础的连续抽样方法。
  固定样地不仅可以直接提供有关林分及单株树木生长和消亡方面的信息,而且由于它本身是一种有多次测定的样本单元,因此可以根据两期以至多期的抽样调查结果,对森林资源的现状,尤其是对森林资源的变化作出更为有效的抽样估计。工作步骤包括:①确定抽样总体。通常采用两种办法:一种是以整个地区作为抽样总体,全面布设样地。这种方法可以对整个地区的地类和资源作出估计,但工作量较大。另一种方法是以林业用地作为清查总体,工作量小,但只能查清林业用地上的地类和资源状况。采用哪种方法,应视条件而定。②样地布设。固定样地按系统抽样原则布设在国家地形图公里网交点上,每个固定样地均设永久性标志,按顺序编号,并须绘制样地位置图和编写位置说明文字。③样地调查。除面积量测和一般情况记载外,还需测定林木的蓄积、生长量和枯损量。④内业计算分析。主要是计算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估计值,作出方差分析并得出精度指标。为便于进行森林资源动态预测,还需得出生长、消耗的估计值。⑤编制调查地区的资源统计表和说明书。包括森林资源统计表、森林资源消长表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
  二类调查 包括区划、调查、资源统计分析 3大部分。
  ①区划。林业基层企业的区划包括分场或营林区及林班。其中林班是永久性经营单位,是二类调查的资源统计单位。林班区划方法分为自然区划、人工区划和综合区划(见森林区划)。
  ②调查。以适用的地图如地形图、平面图或航空像片等为依据首先按区划的林班,设计调查方案和进行的路线。森林经理调查中的资源调查,主要是在划分小班的同时进行的目测与实测。小班是以经营措施一致为主要条件划分的。在有近期航空像片时可先在室内勾绘,结合现场确定;也可对坡勾绘或深入林内在地形图等上勾绘。高度集约经营时,可通过实测划分小班。小班调查内容、项目可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调查重点是蓄积量。小班蓄积量调查的常用方法有样地实测法、目测法、回归估测法与抽样控制总体法。因一般小班面积小,难于控制调查精度,抽样控制总体法的优点是在分别进行小班调查的同时,又以全场或营林区为总体结合进行抽样调查,以取得总体蓄积量的一定可靠性精度,而后与小班汇总资源对比,如发现误差过大时,再对小班蓄积量进行修正。样地实测多采用群状样圆、样方或角规点代替单个较大面积样地。目测调查时,除选典型地段外,还应按面积分散地选出一些目测点。此外,生长量、枯损量、天然与人工更新效果、土壤、病虫害、火灾危险等级、立地条件、珍稀动植物资源及有关经营效果等,也是小班调查的内容。
  ③调查成果分析。主要成果必须满足编制经营方案以及林业区划或总体设计所需资料的要求。主要包括:地类面积,森林面积,用材林近成熟、过熟林组成,树种蓄积,人工林及四旁树,经济林,竹林等资源数据及林相图,森林分布图等资料和调查报告说明书等。如是复查,对于资源的动态变化应进行详细分析。
  三类调查 又称作业设计调查。是林业基层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 抚育采伐设计等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查。对林木的蓄积量和材种出材量要作出准确的测定和计算。在调查过程中,对采伐木要挂号。根据调查对象面积的大小和林分的同质程度,可采用全林实测或标准地调查方法。调查结果要提出物质 -货币估算表。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10/5/1 21:17:42

按《操作细则》执行就行!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10/5/2 13:48:48

都应该按照当地制定的《森林资源调查操作细则》进行调查和复查,一般复查的方法应该与先期调查的方法一致,这样才能避免人为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