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小锦     提问时间: 2010/2/4 21:53:52
问题:
 
各位专家好,先给您们拜个早年!!我想再请教一个问题:福州长乐以前盛产茉莉花茶,现在基本厂家都关门了,有一遍茶山面积1000亩五六十年代的,品种有福云茶6号、大白茶,想问各位专家这样的茶山要怎么利用有经济价值,希望有直接的顾问指导,谢谢!我的电话13609558925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10/2/4 23:20:30

   建议更换新品种,请参考:

茶树新品种助茶农增收

    4月22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吴光远(右)和副研究员陈常颂查看乌龙茶新品种黄观音。该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探索,成功培育出茶树新品种黄观音,2008年在福建、浙江、湖南等省示范推广黄观音茶园4万亩,平均每亩可为茶农增收4000元人民币。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0/2/4 23:46:59

建议更换新品种!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0/2/4 23:55:57

老茶园更新改造技术

一、为什么要更新老茶园

  茶树的生长寿命是很长的,达几百年以上。种植栽培的茶树一般12年内产量是逐年上升并达高产高峰期,12年-25年内在良好管理水平下属于在茶叶高产、稳产时期,以后产量和品质下降这是自然规律。我国自50年代开始就开始抓改造,60年代提出了“上改茶树下改土”技术措施,70年代初提出“改树、改土、改园”技术措施,80年代后因地制宜地实施深耕改土、复壮树势、改植良种、改善管理、加强生态建设等农业系统综合技术措施。
  二、更新改造的依据(或标准)
利用茶树生长特性,有意识地采用人为方法,在栽培管理的配合下,对茶树实行全面更新复壮。表现在:地上部育芽能力减弱,新梢节间变短,叶面积变小,叶片变薄,对夹叶增多,并出现枝梢回枯现象,茶叶产量逐渐向自然减少,品质降低。
低产茶园改造,就是如何确定低产界线,一是以单产水平为依据。低于同一范围区域茶叶平均单产为水准;二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
  三、更新改造技术有哪些
低老茶园改造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劳动操作。它必须从茶树、土壤、环境等方面同时进行。
1、嫁接改造(改种)
我县在2000年以前种植的茶园都是群体品种(即四处收集后,通过外贸〈茶厂〉或商业局统一调配),故种杂、质差、效益低。可采用无性和良种枝条作接穗进行嫁接换种,改造成高优生态茶园。
①茶园嫁接改造条件:建园基础较好,交、气、土、梯台面能恢复情况,具有一定种植密度,一般在1500株/亩以上。树龄适中,15-20年生,符合等高条植,基本成行成排,缺株断行少的群体种低产茶园。
②嫁接时间:一般整个茶季均可,最佳时间为雨季,即6-9月。
③接穗选取:从无性系良种母穗园中选取长势旺盛,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前季留养技作接穗。一般一芽一穗,接穗长3-4cm,叶片前去1/2左右(一半)。
④砧木准备:需要改造的茶园,在离地面5-10cm处剪去枝干,要求剪口平滑,边剪边嫁接。
⑤嫁接方法:采用劈接法。用嫁接刀(电工刀)在砧木上劈一垂直劈口,深度4cm左右,然后将接穗下端削成楔形,削面长3cm左右,立即插入劈口,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要吻合。砧木粗的同时可接两个接穗。接穗插入劈口后,用硬质塑料袋将穗和砧木套住,用细铁丝将袋口捆在砧木上,用以保湿,但塑料袋不能靠在接穗上,以免灼伤叶片,或者用1cm宽8丝厚的塑料条(薄膜条)缚扎,另外,对于砧木细的可用单芽皮下腹接,即用刀在枝茎砧口上斜一侧下方约50cm处,沿皮下斜向木质部切一刀,深约0.4cm,再将接穗于芽下两侧各削成切面,内侧削成大切面,外侧削成小切面插入斜切口,形成层吻口,并用薄膜条包扎缚紧至叶柄下,剪去接穗叶片的2/3即可。
⑥嫁接后管理:A遮荫、B除萌蘖、C去袋或解膜条、D、解除遮萌物、E、中耕除草及肥水管理、修剪等。
2、更新茶树,复壮树势。(改树)
①树冠更新(地上部分):
地上部分更新的主要技术措施是修剪。可分轻、深、重剪和台刈。修剪时期多在9月以后进行。
A、轻修剪:主要用来抑制茶树顶端生长优势,更新树冠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即剪除3-5厘米左右。
B、深修剪:适宜于茶树树冠“鸡抓枝”丛生,生产枝细弱,育芽力降低,新梢出现大量的单叶和对夹叶,而骨干枝生长旺盛的茶枝,一般剪去树冠顶部10-15厘米的新梢。
C、重修剪:适宜于未老先衰的茶树,以及一些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有较强生育能力的茶树,在离地35-40厘米处剪。
D、台刈:适宜于比较严重衰老的茶树,枝干灰白,有严重回枯现象,寄生有较多的苔藓、地衣,多数枝条育芽力衰弱,对夹芽叶占绝大多数。一般应在离地面4-5厘米处砍去地上部全部技干的方式。此法很少采用为宜,因为恢复需5年时间。
E、抽刈:适宜于有较多地蕻枝出现的茶树(即两层楼),近地面剪去粗老枝就可以。
②根系更新:一般是通过深耕来进行的。在根系旺盛生长来临之前的9-10月间进行,深度要30厘米以上,结合施入有机肥,从而通过有控制地切断部分根系,可刺激新根生长。
3、改造土壤
①坡改梯:利用杂草桔杆等物沿等高线修筑梯坎,也就恢复平台,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
②深耕施有机肥(即根系更新),尽量做到表土与底土互换,结合深埋农家肥20-30厘米。
4、改造园相,改善生态
首先对那些缺株断行进行补植,增加密度,提高光合利用率,使得成行成排。对于比较稀疏、零乱、矮小、衰老的茶园,重新按等高线种植,设置茶行,待新茶树成行后,再挖除老茶树,即“以旧换新”。
其次,把茶园50-100亩用道路、林带、沟沟箐箐分区分片,每5-10亩设置一块,可用步道等分隔。
5、改造后管理
①增施肥料:更新后,茶树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并且大量萌发新枝,要求提供更多的营养。油饼100kg或1000kg农家肥作基肥在9-10月深翻时施入。开春发芽后追施硫酸铵30kg、普钙30kg、硫酸钾20kg(或者用NPK复合肥40kg),结合中耕除草2次施入。
②修剪养蓬:采用修剪和打顶养蓬方式培养树冠,直至茶树冠形成后才能正式投产。
③合理采摘:改造后1-2年,采摘只是培养树冠的技术措施,以养为主。在茶树高未达到70厘米,树幅未超1米时,只能打顶培养树冠,采高留低,采中留边,采密留稀,抑制主枝生长,增加生产枝数量。
④病虫防治:
A、农业防治:适时中耕,适时平衡施肥,适时修剪分批多次采摘,冬季清园封园,用0.5-1.0波美度石硫合剂封园。(要强化)
B、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防制剂控制茶树病虫害。如百僵菌“871”防治象甲、“8010”防治茶毛虫等,着重是改善茶园及周边生态环境,使而达到生态平衡。(要推广)
C、化学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交替轮换使用。(要合理)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0/2/4 23:57:16

茶园的更新改造有哪些技术要点  

一、对于衰败茶树,要根据品种种类、树令大小、树势衰退老化程度,施肥和栽培管理水平,灵活运用留养、重剪、台刈、各种不同方法,使其迅速更新复壮。   

1、留养:由于采摘过度,茶树脱力,叶面积指数减少,使茶树进行光作用积累营养物质造成困难。这类茶树应当在保持 树冠原有枝条和叶层的基础上,经过整型修剪,并在春茶季、夏茶季或早秋留叶不采,或只打头采摘,使茶树架长好,枝条增多。   

2、重修剪:树令较大,树势衰退,但架枝条结构较好,只是中上层枝条再生能力差,形成许多“鸡爪枝”,产量下降。对这类茶树,要进行重修。修剪高度应根据茶树衰老的程度来决定,一般是剪除中上部衰老枝条,保留相当部分的主侧枝。一般以离地面30~40厘米为宜。修剪时间一般在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3、台刈:对于茶树已经衰老、病虫危害严重、产量极低的茶园,就要采用台刈的办法。经过台刈,茶树将从根际发出新梢,再经过定修剪,约两年左右就可恢复投产。 4、改种换植:茶园老化的应改植良种。  

二、改良土壤的目的上为茶树更新复壮,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具体措施:   

1、深翻茶园土壤:一般要求在秋冬季,深耕30cm以上。   

2、加培客土:以附近山上的酸性有机质土,尤其是荒山土为好,塘泥、河泥也可以。   

3、割草铺园:茶园铺草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分蒸发,防干旱,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对于台刈、重剪后,茶行土壤严重裸露的茶园铺草尤为重要。每亩铺草量1500~2000公斤。等到秋冬季深耕结合施肥时,可将腐烂或半腐烂的草埋入土中作肥料。 4、增施有机肥:增施猪牛栏肥、人粪尿、堆肥、焦泥灰、绿肥等,每亩2~3吨。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0/2/4 23:59:07

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之一:

改造园地 深翻改土

低产茶园改造是目前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必须根据低产茶园的成因及其不同表现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根据我镇多年来低产茶园的改造经验,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1、对前无埂后无沟的梯地低产茶园进行开沟筑埂,即在梯地内侧挖15厘米深的“竹节式”横沟,在梯地前沿用草皮砖或石子筑成20厘米高的梯埂,保持梯层外高内低,园面向内倾斜,达到小雨水量不出园,大雨水量不冲园,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茶园保水、保肥、保土的能力。

    2、对茶树长势差、长年失耕、土壤板结的低产茶园采取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的措施,结合冬季深翻增施绿肥、沼肥、蘑菇土、禽畜粪肥、饼肥等有机肥,配施钙镁磷、过磷酸钙等,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3、对土层浅、质地差的低产茶园采用客土、培土结合施用有机肥的方法,加深活土层,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

    4、根据茶树喜温、喜湿、喜阴的特性,在茶园适当套种绿肥、铺草覆盖,改善土壤和茶园空气条件,为茶树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之二

改造树冠,更新复壮 

    1、对树冠上面分枝细而密,“鸡爪枝”多,新梢长势减弱,产量逐渐下降的低产园进行深修剪,在春茶后剪除“鸡爪枝”层1020厘米,当年夏、暑、秋茶多留少采,恢复树势。

    2、对树势呈半衰老和末老先衰、产量显著减少的茶树进行重修剪,春茶后剪去树高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当年夏、暑、秋茶合理打顶养蓬,年底可复壮树势。

    3、对生产力已明显衰退、茶树十分衰老的茶园实行台刈措施,春茶前在离地面510厘米处砍去,及时清理树桩,增施有机肥。通过春、夏两季定型修剪,暑、秋茶留叶采,重新复壮树势,培养丰产树冠。

    4、对缺株少丛和密植程度低的茶园进行补植缺株。在23月或1012月,通过移栽、补苗、压条等技术手段进仔补植,提高茶树覆盖度,增加采摘面。 茶树树冠改造,必须结合其他技术措施,如加强肥水管理,合理采养,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0/2/5 6:01:34

茶树新品种介绍    

市茶叶生产发展速度加快,茶叶产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05年,全市新建茶园4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19.8万亩,较2004年增长25.32%;茶叶总产量0.56万吨,产值1.2亿元,较2004年增长27.93%和45.8%,成功引进嘉竹茶业、蜀涛茶业有限公司落户我市茶叶产业牵头县蒲江,初步形成了以绿昌茗、文君、花秋、贡品堂、嘉竹、蜀涛茶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主的茶叶加工企业集群。我市农民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为满足农民朋友发展茶树新品种的迫切需要,加快茶树新品种的推广步伐,现选择适合我市栽培的茶树新品种介绍如下: 1、乌牛早无性繁殖系,原产浙江省永嘉县罗溪乡,系当地茶农单株选育而成。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植株大小中等,树姿半开张,叶绿色、有光泽、椭圆或卵圆形,茸毛中等,叶面微隆起。芽叶尚壮,一芽三叶百芽重40.5克,育芽力和持嫩性强。抗性强,结实少,单产高。春茶含氨基酸约4.2%、茶多酚约17.6%。在四川茶区,一般2月上旬或中旬发芽,开采期早,春梢发芽密度大,生长量较大。适制绿茶和扁形名茶,品质良好。 2、平阳特早由浙江省平阳县农业局从该县群体种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小乔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向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身稍内折,叶质厚软。芽叶绿色,茸毛较多,节间短,春茶发芽特早,芽叶生长整齐。春茶含氨基酸4.8%、茶多酚22.9%、咖啡碱4.5%、水浸出物40.3%、酚氨比为4.8。一般在1月下旬或2月上旬发芽,2月中旬开采。芽叶密度大,产量高。适制扁形、毛峰、碧螺春等多种茶类,用它制作的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色泽翠绿,清香持久,滋味爽口回甘,汤色嫩绿明亮,品质优良。但该品种在夏、秋季展叶快,影响新梢持嫩性,在川西茶区与山区茶区种植为好。 3、春波绿由福建省霞浦县茶技站从福鼎大白茶有性群体中单株选育的无性系品种,小乔木状,主干明显,分枝部位尚高。分枝能力强。叶形椭圆,水平着生,中叶种,叶脉7.5-8.5对。叶色深绿,有光泽。萌发期比福鼎大白茶提早10-20天,嫩梢绿色,茸毛尚多,伏贴芽体,似笋芽;叶质柔软,持嫩性好。新梢生长期长,比福鼎大白茶增产54.34%。氨基酸含量为2.38%-3.11%,咖啡碱含量3-6%,茶多酚为17.82%-25.50%。一般在2月上旬萌发,开采早。适宜加工名优绿茶与烘青绿茶,尤其适制扁形茶与碧螺春等名优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尤其是抗热旱能力强。 4、龙井长叶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种中采用系统育种法育成,树姿较直立,分枝较密;叶绿色、长椭圆形,叶缘微波状,叶面平、叶尖渐尖,平均叶长1 0.47厘米,叶宽4.31厘米。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少,新梢持嫩性强。春茶含氨基酸约4.1%、茶多酚约18.6%、儿茶素总量16.42%。比福鼎大白茶迟萌发5-7天。适制扁形名茶和绿茶,香高味醇,品质优良。抗寒性强。 5、花秋1号(1)品种来源:由四川省花秋茶业有限公司于1992年从四川省邛崃市下坝乡花秋堰茶区地方茶树群体中,经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属中叶类、早生种。(2)特征特性:植株主干较明显,树姿半披张状,分枝密集。叶型椭圆形。叶色嫩绿,叶脉8-10对,叶长10.5厘米,叶宽4.8厘米,叶面微隆,叶缘平整,节间较长,多茸毛。在海拔600-800米处,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早萌发12-15天。发芽整齐,育芽能力强,成龄茶园比福鼎大白茶增产34.5%。生化内含物含量,水浸出物为44.5%,茶多酚22.6%,儿茶素总量15.2%,氨基酸4.9%,咖啡碱2.5%,酚氨比4.61,适制名优绿茶。成品绿茶具有条索紧细多毫,色泽翠绿,香气浓郁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回甘特点。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虫能力,适宜在四川省盆地内和盆周山区海拔1200米以下的名优绿茶区种植。(3)产量表现:该品种生长期较长,生长势旺,丰产稳定性好,实测产量,2000年至2002年,花秋1号平均为201.5公斤,对照福鼎大白茶平均为149.8公斤,比福鼎大白茶增产34.5%。(4)栽培要点:一般在9-10月定植,亩栽6000-7000株。定植时,实行双行双株栽植,采用宽行150cm、窄行40 cm、株距20-25 cm的栽培规格。施足底肥,覆盖秸杆。定植后,严格按标准实施三次定型修剪,培养丰产树冠。投产后,加强栽培管理,合理采摘,其它栽培管理按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进行。(5)适宜种植地区:四川省盆地内和盆周山区海拔1200米以下的名优绿茶区种植。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0/2/5 6:02:09

黄玫瑰是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用黄观音和黄炎杂交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属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中,二倍体。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身稍内折或平,叶尖渐尖,叶齿稍锐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绿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51.1克,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种植成活率高,抗旱、抗寒性强,适应性广。适合制乌龙茶、绿茶、红茶。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条索紧实,制优率高。该品种在1998-2002年参加福建省区试,2001-2002年两年平均亩产鲜叶596.7公斤,比对照福建水仙平均亩增产6.82%,适宜乌龙茶区种植。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0/2/5 6:02:55

茶树新品种:http://www.kj.zjg.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6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10/2/5 20:16:03

效益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采茶的工价太高。

建议:多用采茶机采摘茶叶。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10/2/6 8:54:11

请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系,聘请顾问现场指导。

所址:福建省福安市社口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电话:行政办公电话:0593-6618066   科研办公电话:0593-6610388

传真:0593-6610388        邮编:35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