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阅:
为合理组织森林经营、实现永续利用而对林地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森林经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林业局(场)的面积少则数万公顷,多则十几万以至几十万公顷,其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多不相同。合理的区划,可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便于组织经营单位开展营林活动和进行技术经济核算,有效地管理森林资源,从而为林业的行政管理、资源管理和林业生产组织提供条件。 中国大片国有林区的区划,一般是在林业局(企业)下划分若干个林场,林场内再划分若干个林班;一个林班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班。林地比较分散的地区,也可直接划分为独立的林场。林班区划是森林区划的核心。 林场 经营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基层林业生产单位,也是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执行的基本单位。一般利用山脊、河流、道路或人工标志作为境界。区划林场要考虑“以场轮伐,以场定居”,有利于全面经营森林、合理组织生产和方便职工生活等原则。中国林业局(企业)属下的林场,经营面积一般为1~2万公顷。独立的国营林场(中国)的经营面积一般为1万公顷左右,较大的可达3万公顷。在少林地区,国营林场的经营面积大都为0.1~0.2 万公顷。集体林区民办林场的面积从几公顷到几千公顷不等。 林班 在林场范围内,把林地划分为若干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永久性地段,作为森林经营活动和生产管理的单位,称为林班。其主要作用是便于面积测算、林地定位、森林资源清查、护林防火和进行经营利用的规划设计等。林班的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从西向东、由北到南依次排列。在林班界线相交处埋设标桩。林班区划方法有3种:①人工区划法。即把林地区划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规整地块,林班线用人工伐开(图1)。其优点是设计简单,林班面积基本相等,便于定位定向;缺点是不便于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森林中采用。②自然区划法。即以河流、沟谷、山脊、道路等自然界线或永久性的人工地物作为林班线,林班呈不规整图形(图2)。其优点是考虑到地形特点;缺点是林班面积不等,同时林班线不能用来定位、定向,也对经营管理带来不便。③综合区划法。是人工区划法和自然区划法的综合应用,在地形平坦处,用人工区划法,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则用自然区划法,林班形状不求统一(图3),但划分时应尽量考虑同一集材和运材系统。
林班
林班的概念
林班 Compartment: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林班区划的作用 便于识别方向;便于测量统计森林蓄积量;便于开展护林防火、林政管理;便于开展经营利用活动
林班区划方式 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综合区划法 林班的编号用大写正体的阿拉伯数字,以便与小班编号相区别。
林班区划的发展 林班起源于“面积平分法”, 这种经理方法的创始者是德国人柯塔(H.Cotta, 1763~1844), 他把轮伐期划分为20年一个施业期, 为使每个施业期拥有相同的面积, 把森林区划分为20~25ha的林班, 四周伐开林班线, 设立固定标桩, 并把林班平分到各个施业期。在每个林班里安排采伐顺序, 构成理想的时间和空间秩序, 以利实现森林永续利用。后来, 森林经理方法有很多变化, 但林班区划的方法仍被沿用, 并在森林经营工作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如: 资源清查、控制林地面积精度、碗定森林位置、划分护林地段、进行作业调查设计、划分施工地段等, 都要用到林班。林班的面积与森林经营强度有关, 在我国的林业实践中, 经营强度较高的约50ha; 中等的约100ha; 较低的约200ha。
林班就是在林场内,按照不同条件,划分成许多具有固定界线的、面积大致相同的地块。所划分出的每一块地都称之为林班。退耕还林林班一般以行政村单元进行划分。
林班区划
根据我国森林分布的特点,林班区划大多采用自然区划法或综合区划法。
①自然区划法:以林场内的自然风景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山岭、道路等作为林班线划分为林班的方法叫自然区划法。林班的形状和大小,视当地地形而异。一般多为不规整的形状。用此法区划法时应结合护林、营林、主伐、集运材方便来考虑。这种方法是最适合于山区条件。自然区划的林班,多为两山夹一沟的形式,因而在经营管理上利用价值较大。林班线可以不伐开,只需挂树号,可减小很多工作量,如林班面积过大量,可以沟底为林班线,以一面坡作为一个林班。
自然区划法的缺点,即林班面积大小不一,计算面积较复杂,不能利用林班线辩别方向。
②综合区划法:即在林区内既有人工区划,又有自然区划,二者互相配合,它形成的林班线形状和大小不完全一致,在地形起伏程度不同的地区,它的特点也不同。例如,在地形起伏不大的丘陵地区,可以采用以人工区划为主,同时尽量利用自然界线,面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可以采用自然区划为主,只有在自然界线缺乏时常辅以人工区划线。
林班区划有三种:人工区划法、自然区划法、综合区划法。
林班:一种永久性的林地区划,为便于经营管理,把林地划分为许多林班。因经营集约度的高低不同,林班的平均面积不一,由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其界线或用人工伐开,或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线而形成。用号码或地名命名。
请参考:
http://www.baidu.com/s?tn=site888_pg&lm=-1&word=%C1%D6%B0%E0%B5%C4%BB%AE%B7%D6%B1%EA%D7%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