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winidows     提问时间: 2009/12/15 21:07:43
问题:
 
專家們好: 我們村小组山上有一连片上个世纪60年代种的100多亩油茶林,现在经济效益不高,几乎可以说是荒在那里.(油茶林是村小组每家每户都有份的各自分有界限的)现在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我如果想承包的话 该如何操作是每家每户的去跟他们答合同,还是找村小组组长或者村委会. 第二个是由于树龄有40多年,多村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多,现在该如何改造. 谢谢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9/12/15 21:27:36

      应该与林权拥有者签订转让合同;油茶林经济效益目前普遍不高,建议栽植其它高效品种。
 

回复专家:吴海勇,回复时间:2009/12/15 22:46:42

应该是与每家每户签合同,最好还要将林权证过户。
 

回复专家:吴海勇,回复时间:2009/12/15 22:50:19

建议你可将40多年的老油茶嫁接茶花,效益肯定会比种油茶好。我就有这样一块老油茶地,现已嫁接了茶花4年了,效益很好。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2/16 5:01:50

权属属于村民小组的,就要与村民小组讨论通过,并与每家每户签订承包合同。林权证过户时,涉及到村委会盖章的,不可避免地要与与村委会联系。

油茶产量不高,需要做改造,请您登陆:http://www.ahchly.gov.cn/main/model/newinfo/newinfo.do?infoId=3951

查阅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信息。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12/16 7:33:53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1、林地清理。每年进行一次,清除林内杂灌,清除脚枝,清除老残林和病虫株,病虫株要烧毁。改善油茶林内通风透光条件,使油茶树上、中、下,内、中、外全方位立体挂果,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2、间密补稀。对一蔸多株的,保留健壮、丰产的主要植株,其余应全部挖除,对疏密不匀或过密的林分,挖除过密的弱株,保留生长旺盛的植株,同时在林内稀疏地方和空坪隙地,选择优良品种进行补植,通过调整林相,使林相整齐,分布合理,每亩合理密度在110株左右。选择品种时可以进行号记调查,对那些高产、优质的品种进行保留,逐步淘汰劣质低产的品种。

   3、深挖垦复。垦复是油茶增产的基本措施,作用是清除杂草,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改善林地环境,减少病虫危害,促进油茶生长发育,提高油茶产量。垦复时间:冬季深垦20—30厘米,夏季浅垦10—20厘米,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垦复时应注意树冠内浅挖,树冠外深挖,幼树浅挖,大树、壮龄树深挖,熟山浅挖,荒山深挖的原则。垦复的方法有全垦、带垦、穴垦,一般缓坡25度以下油茶林地可采取全垦;25度以上陡坡地段为防止水土流失,应采取带垦或穴垦。

   4、挖竹节沟。目的是保水保土保肥,起到调节水分的“水库”作用,促进油茶生长良好,减少落花落果,实现增产的目的。方法是沿水平方向开挖,上下距离10—12米,沟长2米,沟距1米,宽50厘米,深40厘米。注意一是土堆放在沟的下侧,二是从上至下进行,三是水平开挖。

   5、修枝整形。目的是使树形合理,树干高低、主枝、侧枝的数目,各枝间距离,长短适宜,更新枝群。方法一是减少主枝,二是控制竟争枝,三是剪除交叉枝、重叠枝、陡长枝、枯枝、病虫枝,四是回缩修剪结果枝和生长枝。在现有油茶林中大部分树形为圆头形或伞形,这种树形主枝多,枝条密挤,通风透光条件差,树冠受光面积小,树冠内部枯枝多,结果面积小,产量低,将油茶基部50厘米以下,直径5厘米以上的大枝锯掉50%,使主枝保留5—6个,把圆头形和伞形树改造成凹凸形或开心形。

   6、合理施肥。一是间种绿肥,二是茶枯及茶壳还山,三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垦复追施化肥氮、磷、钾。土壤养分充足,油茶生长旺盛,可以达到高产稳产。

   7、适时采摘。我县采摘时间普遍过早,影响油质和出油率,一般在寒露过后2—3天为宜。

   8、病虫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做到治早、治少、治了。油茶炭疽病:4月至10月易发生,7—9月蔓延最快,本病主要危害果实、叶、嫩梢和芽,引起落果落叶,导致枝、干枯死。防治方法一是冬季剪除病枝以及清除烧毁严重发病的老树;二是根据发病情况,定期喷洒50%多菌灵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3—4次,即春季新梢生长后喷一次,发病初期6月一次,8—9月盛发期每隔半月喷1次,连喷两次。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16 13:08:22

油茶低产林改造

一、油茶不低产

油茶不是低产树种,其栽培中心产区的湖南和江西,曾有大面积丰产林平均每公顷产茶油375600kg,少数试验林平均产油己超过。750kg,湖南省邵东县黄草坪林场丰产林就有平均每公顷产油1020kg的记录,北缘产区的安徽省岩寺特种经济林场的一片油茶山,也连续三年平均每公顷产油375kg,休宁县西田林场壮龄油茶林平均每公顷产油100725kg。这些实例证明,油茶不仅不是低产油料树种,无论在其适宜栽培区,还是在栽培的边缘区都能获得较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目前油茶产量普遍存在着低而不稳,其中心产区平均每公油顷产量只有225375kg,边缘产区仅有22510kg,其面积约占油茶栽培总面积的60%以上。

油茶低产林的存在,不仅造成土地极大浪费,而且影响油茶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挫伤了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从而严重阻碍油茶生产的发展。油茶具有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的特点。通过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措施后的实践证实,使低产油茶林提高产量或改造成高产油茶林是可以实现的。例如广东省韶关林科所对近7公顷低产油茶林经过改造,由原来每公顷产油30kg提高80kg-湖南省枣子村540公顷的老残油茶林每公顷产油37kg,经10年改造后产油提高到169kg

改造低产油茶林较营造油茶幼林增加产量快,时间大为缩短,当地林农可以很快得到经济收益,自然会提高对栽培油茶的积极性,从而扩大油茶生产,提升油茶产业化的程度。

二、形成油茶低产林的原因

造成油茶低产林的因素多种多样,可以说是错综复杂,但造成成林油茶林低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荒

因经营管理不善,多不行垦复不及时,油茶林地长期撂荒,地面灌木杂草丛生,还有其它高大乔木树种的种子乘风飘入,如马尾松、杉木、枫香和毛竹等自然下种萌发长大成树()后,油茶跟马尾松、杉木等乔木形成混交林。这种林地,首先是林地荒芜,土壤干燥瘠薄:其次,高大乔木的树冠使油茶受压,同时被灌木藤蔓的覆盖缠绕,光照严重不足,光合产物少,消耗多,生长衰退:再次是乔灌杂的根系众多,分布密集,与油茶争肥夺水突出。群众说:“1年不垦草成行,2年不垦减产量,3年不垦叶片黄,4年不垦茶山荒”。荒芜油茶林地内的油茶树上部光照严重不足、下部缺乏肥水,通风条件又差,生长弱,导致病虫害滋生,油茶产量自然就低。

2.杂

我国目前栽培以普通油茶为主,由于长期实生栽培和异花授粉,形成花期,成熟期和果形、果色多种多样的油茶品种(类型)。它们之问的花期、成熟期和果实经济性状都各不相同,有的差异甚大。如同一成熟期中的红球、黄球品种(类型)等具有果大、皮薄、出籽率和出油率均高的优良经济性状,但实生或自然落籽形成的油茶林仅有30 40%的植株:即便同是红球类型的油茶林内,其个体间的产量相差也很大,优良单株树冠每平方米的产量可达3.5千克,有的仅0.1千克,有的几年不结实。据对皖南和大别山产区的调查,同一片林中甚至同一标准地内就有56个类型,大红类型(品种)平均每平方米树冠产果量15千克,是小红类型(品种)油茶的4倍,但在现有的油茶林分中良种大红品种(类型)所占比例仅1014%,而产量很低的小青、小红等油茶品种(类型)50L以上,不能发挥优良品种(类型)优势。

油茶品种(类型,不同,抗性也不一样,一些抗病力弱的品种(类型)或单株,容易感染炭疽病和软腐病,引起严重的落花落果。品种(类型)不同的花期悬殊,据调查花期最早为9月中旬开始开花,最迟的12月初才开始开花,花期相差2个多月。由于开花时气候条件不同,其着果率、越冬果保存率和产量都有不同。皖南和大别山油茶产区不结实或结果很少和产量很低的主要是花期晚的油茶类型(品种)。主要原因是:油茶是虫媒花,座果率的高低,除花芽自身发育的状况外,决定于当时开花授粉的条件。花期早的类型(品种),由于开花植株

少而得不到足够异花授粉的条件或过早开花花芽自身发育不健全,座果率不高;花期过晚的即使能够开花,也因气候逐渐寒冷昆虫不能传粉或花粉难以萌发而不能完成授粉。

以上说明现有的油茶林内品种类型多而杂,优良品种和结实好的品种少,结实少或花而不实的劣质品种多。

3.乱

油茶也和其它作物一样,要求有一个适于自身生长发育的外界条件,但其往往栽植于山地、丘陵和岗地。由于地貌、地形不同,导致综合小环境的多样性,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性状变化大。

现有油茶林内一穴多株或高矮大小不一或多代混生的异龄林较为普遍;有的每公顷达3000株以上,也有不足300株疏密不均的。这种生长弱、林相混乱、多代同堂的油茶林,不仅光照条件差,而且病虫害滋生蔓延,造成油茶产量低。

4.残

当油茶生长结实到5060年后,尤其是结实盛期的后期,其个体发育进入衰老阶段,生理机能渐弱,根部的吸收能力、叶片的光合能力减弱,没有充足的养分供给生长发育的需要,新梢生长量减少,花芽分化很少,枯死枝日趋增多,冠幅缩小,主干和主枝上附着苔藓、地衣和桑寄生;病虫害增多,落花落果严重。这类老残油茶低产林,即使加强管理其产量也难以提高或提高不大。

三、改造油荼低产林的技术措施

成年茶林的低产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因此,在进行造前首先要调查和摸清现有低产林的立地条件、林分年龄、结构、密度、品种(类型)和组成、林地现状等基本情况,根据基本情况找出形成低产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某种或综合改造措施,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例如土层深厚的阳坡,林相整齐,生长较好的油茶林,生产潜力很大,坚持每年砍除杂灌,就地垦挖埋青,几年以后产量必将倍增;树龄不一,品种混杂,林相不整齐,疏密不均的油茶林,应采取砍老留幼,伐密补稀,改劣换优,淘汰病株,改善林分条件,逐步恢复产量:立

地条件尚好,因树龄过老,长势衰退,产量很低的林分,应分批分期采取更新复壮。品种(类型)较好者采取萌芽更新或截干更新,劣株采取预植更新或高接换优等措施。

1.砍

砍系指林地上的砍杂清灌。一般长期撂荒的油茶林,不仅杂灌丛生、藤蔓缠绕,还有马尾松、杉木、枫香、竹等不同高大乔木与其混交。对该类低产的油茶林必须先清除上层高大乔木,砍去杂灌和清理缠绕的藤蔓,使油茶从被压的状态下解脱出来,重新获得充足的光照,然后再进行垦复、施肥等营林措施。

2.垦

垦系指林地的垦复深翻,提高土壤肥力。垦复深翻是油茶低产改造的基苹措施,亦是综合改造技术的基础。深翻垦复不仅可清除林地杂草,清洁林地,减少病虫害,还可把枯枝落叶杂草翻入土中,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特性,促使土壤熟化,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解,若结合施用有机肥,其效果更好。由于土壤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油茶根系的生长,增加对养分的吸收,油茶根深叶茂,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垦复深翻可分冬、夏2个时期。深翻多为冬季进行,深度在30 cm以上。垦复方法要根据油茶林地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树龄的不同,采取全垦、带状垦复、穴状垦复、阶梯式垦复或壕沟抚育等。不论采用何种垦复方法,都要以不造成水土流失为前提。实践证明荒芜或管理不善的油茶林一经垦复就可“当年得利,2

年增产,3年丰收。”

3.调

调是指对单位面积内油茶栽培密度的调整。油茶栽培密度的不同,不仅影响地力的发挥和光能利用,且影响油茶的产量和质量。然而,现有大面积的油茶低产林,不是过密过稀,就是分布不均匀,缺株相当普遍,林相极不完整。据调查,在同一地区,品种类型和栽培措旌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每667m2油茶株数多的200株,少的3050株,都同样不能高产,因此调整密度,改造林相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

成年油茶林的密度应根据物种、品种、立地条件、经营水平和方式、林龄等林分现状综合分析,加以调整。密的间伐,留优去劣,疏的补植良种,不论疏除间伐或补植都要力求分布均匀,株行距整齐或相对整齐。普通油茶一般每667 m260120株。

4.剪

剪是指对油茶树的修剪。对一穴多株或一株多萌的油茶树,其特点是;主干多,树冠拥挤,枝条重叠,光照不足,内膛空虚,结果部位外移。首先是剪除不结果或结果少的,仅选留其中生长结果较好一株,再将其根际萌蘖一起疏除和适当剪除重叠大枝,同时疏除病虫枝、枯死枝和交叉枝。主要是打开光路,清理裙枝,使树体通风透光,恢复生机。油茶成年树以疏剪为主,主要是疏除过密枝,下脚枝(裙枝),重叠枝,病虫枝、干死枝和无用灼徒长枝。要领为:浓密的适当多疏,稀疏的适当短截,以促进分枝;树冠下部和内膛适当多疏,树冠甲上部和外缘少疏:生长势弱的适当多疏,生长势强的适当少疏。剪枝时间以11月至次年的2月间为好。

5.换

就是将优良油茶品种(或类型)的枝(或芽)作接穗,利用嫁接法接到劣株油茶的枝干上,接活后长成新的树冠。这种方法又称高接换优或高接换冠。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纯化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高接时间一是春末夏初(3月中旬至6月中旬),二是秋末(8月旬至9月中旬)。以5月中下旬嫁接成活率最高。嫁接方法以插皮接和嵌芽接最好。

6.更

更就是更新复壮,对象是现有的油茶林地内结实好,产量稳,病虫害少的树势较差,枝叶稀疏,结果部位外移的壮年植株。要想恢复产量或提高品质,就必须进行更新。更新的方法有:

(1)萌芽更新

用锯距地面锯去地上部分,每穴选留12株生长健壮的萌条进行培养,其余枝条剪去。第二年后开始根据生长情况,每穴选定1抹生长最好的萌条,进行定干整枝,培养成良好的树体结构。

2)截干更新

离地面515cm处锯断主干,截干的当年在油茶棵的根际萌有大量新枝(萌条),于夏未选留距地面最近,生长势强旺,分布均匀的23根萌条,其余及时从基部剪除。第二年开始再从其中选留l株进行定形整枝培养成新的树冠。

(3)切枝()更新

将更新油茶树主枝中、下部分枝处以上部分全部剪()除,待萌条长至510cm后,选留方向好,角度适宜,生长健壮的萌条35条,进行培养新的树冠,其余剪除。萌芽更新、截干更新和切枝()更新都是油茶更新复壮的方法,萌芽更新和截干更新后,一般是3年后挂果,56年后恢复原来的产量,但树冠结构整齐:切枝()更新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油茶树的主干和主枝构成的树冠骨埋,所以更新后成形快,结果快,甚至有些植株更新的当年仍有一定的产量;切枝()更新也可以先行一边树冠更新,让另一边树冠仍然结果。据试验,切枝()更新的当年仍有70%的植株开花结果,34年可恢复原有产量。更新的植株一定要选择结果较好、产量较高、病虫害较少的壮年油茶树,更新的锯()口一定要光滑并涂抹保护剂,以便伤口的愈合,防止雨水的浸蚀和病虫的危害。

7.管

油茶林的管理,尤以肥水的管理特别重要,是油茶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油茶都栽植于山区、丘陵和岗地上,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养分原来就不高,据对安徽皖南和大别山区和岗丘黄红壤、山地黄壤、黄棕壤及紫色土的测定,除丰产林和抚育施肥的林地土壤肥力较高外,其余绝大部分油茶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只有0.5-1.5%,全氮含量为O.03-O.10%,速效氮仅36-1365ppm,速效钾为22-100ppm,速效磷仅为1-5ppm,有的甚至不足1ppm,这些土壤养分的含量仅靠抚育和间种供给油茶生长结果所需要的养分是远远不够的,要使油茶连年生长结果,唯有不断的对油茶林增施肥料。

在坡度较大的油茶林,蓄水保土是实现增产或丰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一般在弋平带上沿环山水平方向每早一段距离挖宽40-50CM、长度不等竹节沟,在雨季既防水土流失,在旱季又可延苗水抗旱的作用,对泊茶生长发育有利。

8.防

防即是及时防治病虫害。油茶病虫的发生除油茶抗性外,主要是长期撂荒.使油茶的生育环境恶化,造成病虫的滋生蔓延。为害油茶的病虫有几十种。据对安徽皖南和大别山油茶产区病虫害调查,以病害危害较多较重,尤以油茶炭疽病为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引起油茶落果达1520%,严重的病株达80%,甚至全株落光。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09/12/16 13:09:23

与每家每户签合同,还要办理林权证。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12/16 20:51:58

http://3n.jxnews.com.cn/system/2007/01/16/002412398.shtml这种方法,不失为一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