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林海雪原     提问时间: 2009/10/29 19:51:52
问题:
 

各位专家好!

最近我们要搞一个调查,是用角规进行调查森林的蓄积量,但是我不会用角规进行林木蓄积商量。请问:角规测量蓄积的原理是什么?角规测量的方法是怎么样的?测量后计算蓄积的方法是怎么样的?

谢谢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10/29 22:21:07

角规测树

 

一、角规知识

角规是1947年由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发明的一种测树工具,它是一种利用固定视角,设置可变半径的圆形样地来测定每公顷立木断面积的仪器。角规测树的理论严谨,而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若运用得法精度很好。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的胸高断面积总和时,无需进行面积测定的每木检尺,打破了在一定面积的标准地上测算林分胸高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的传统方法。

常用的角规实际上是夹角为1°845″的定角器,即杆长为觇板缺口的50倍,若杆长1m,则觇板缺口为2cm;杆长50cm,觇板缺口为1cm

最简便的角规测器是在一根长度为L的直尺一端安装一个有缺口的金属片,缺口的宽度为ll/L要根据预定要求设计为某一特定值,一般为1/50,即尺长L50cm,缺口宽l应为1cm尺长L100cm,缺口宽l应为2cm 。这样,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割,则每公顷就有1m2胸高断面积;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则每公顷就有0.5m2胸高断面积。

二、角规用法

使用时将角规杆的尾端紧贴于眼下,测者通过缺口照准胸高1.3m处,凡树木大于缺口宽度者,按一株记数;若树木等于缺口宽度者按半株记数;若树木小于缺口宽度者,不记数。这样绕测一周,共记数的株数n,即为角规样地测得单位胸高断面积为n/ha

三、角规测树技术

角规测树的特点是:工效高,速度快,施测方便,但如不能保证其精度则毫无意义,因此如何确保角规测树的精度是其中心问题。

角规测树的主要误差来源有:角规常数的选定,角规绕测技术,坡度改正,林缘误差和样点数量的确定等问题

㈠角规常数的选定

  角规常数F大,视角也大,视角越大,则被计数株数少,距离也近,可仔细观差,但如果搞错一株对结果影响很大;视角越小则观测距离越远,距离越远则肉眼观测的误差也大,漏测和错测的机会增多,也可能降低精度。

⑴平均直径816cm,或任意平均直径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Fg0.5

⑵平均直径1728cm,或疏密度为0.61.0的中近熟林分。    Fg1

⑶平均直径28cm以上,或疏密度为0.8的成过熟林分。     Fg24

 

㈡绕测技术要求

  角规绕测技术是决定精度的关键性步骤,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操作。

  1、绕测时,一定都要从样点中心出发不能错位,眼睛观测点与地面样点保持一垂直线。

  2、一定要瞄准树干胸径位置。

  3、对于临界木要特别慎重,如果不易确定时可以实测胸径d,样点至树干距离S。按公式R=d,如果S<R,则相割,S=R,则相切,S>R,则相离。

  4、为了消除漏测、重测或错测,最好正反测两次,进行对照检验。两次计数误差不得超过10%、小于10%取其平均值。

㈢坡度改正

在坡地利用角规测树,由于坡地为一斜面,角规绕测一周的样圆形状呈椭圆形,故应进行样圆面积变形改正。实地观测斜面坡度为θ,通过公式计算,每个树种坡度改正后的公顷胸高断面积=n/cosθ;或者查角规测树坡度、株数改正值表,得每个树种实际公顷胸高断面积。

㈣林缘误差的消除

  当角规样点落在林缘附近时,由于不能绕测全周致使结果偏小,如注意把点位向林内移动,则不能代表林缘林木的分布状态。为消除林缘误差,可根据林缘木胸径的大小及角规常数在林缘划出一定宽度的林缘带。凡落在林缘带内的则绕测半周,并将计算株数乘2

㈤角规点的设置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角规观测样点数量视小(细)班面积大小而定:

 小班面积小于50亩的不少于2个点;

 小班面积50100亩的不少于3个点;

 小班面积100150亩的不少于4个点;

 小班面积150亩以上的不少于5个点。

㈥角规控制检尺法求分蓄积量

所谓角规控制检尺就是在角规绕测的同时,对那些相割与相切的林木测定其胸径,并按径阶分别登记其株数。

㈦平均胸径、树高测定

分别树种选取3株平均木进行胸径、树高测定,取其平均值,得各树种平均胸径及平均高。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10/29 22:21:46

四、角规测树案例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0/29 22:41:28

http://www.gxforestry.net/show.asp?id=1278

请您登陆查阅:角规测树原理。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10/31 15:50:36

角规测树

用角规观测抽取样木的测树方法。又称无样地抽样,可变样地抽样。其特点是每株林木被抽中的概率与其某个测树因子(直径、树高、断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不需量测样地边界、面积和样木大小就能估计林分单位面积上的断面积。
  1947年奥地利的W.毕特利希提出在样点上用角规测定林分断面积的方法,打破了 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样地上量测林木的传统,开辟了森林资源调查中使用可变面积样地和不等概率抽样的方便途径。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陆续出现新的角规观测法,以及美国L.R.格罗森堡在理论上阐明了使用角规抽取样木的原理,进一步丰富了角规测树的内容和理论,使角规测树成为测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于1956年引入角规测树方法,已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广泛使用。
  角规  任何一种能够产生固定大小视角的器具均可用作角规,产生水平视角的称水平角规,产生垂直视角的称垂直角规。角规的形式,最初使用的是杆式,以后逐渐发展为各种形式的角规和角规测树仪。
  杆式角规  定长直尺的前端安上带有定宽缺口的薄片,即构成杆式角规(图 1)。由尺端通过缺口向前观望,由于缺口宽度的限制,构成了一个固定视角。视角α的大小由直尺长l和缺口宽度ω确定:

角规构造的基本要求是使视角α等于某个规定角度,这可以通过调整ω/l来达到。

  棱镜角规  它是一个顶角φ很小的三棱镜片。视线通过棱镜产生偏折,形成偏向角α 。偏向角即角规视角。制造棱镜角规时,根据所要求的视角,按公式φα/(η-1)计算顶角φ的大小。式中η为棱镜材料的折射率。
  林分速测镜  杆式角规和棱镜角规虽然容易制作,但功能单一,不便在坡地上使用。1952年按毕特利希设计制造的速测镜是具有代表性的角规测树仪。 它有4种不同大小视角的角规功能,可自动调整坡度,并可作测高、测距、测径和测斜仪使用。60年代毕特利希把构成视角的带条改宽,后又在速测镜上增加了光学望远系统,制成了望远速测镜。中国于1963年制成林分速测镜,1982年还研制了林分望远速测镜,即DQW-2型望远测树镜(见测树工具)。
  测树方法  角规测树的基本方法有4种:毕特利希的水平点抽样,日本平田种男的垂直点抽样,挪威L.斯特兰的水平线抽样及垂直线抽样。
  水平点抽样  主要用于测定林分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断面积。在林地内随机设置一个样点,观测者以样点为中心,用水平角规依次绕测周围林木的胸高部位一周。当林木胸高断面与水平视角相割时,即为抽中的样木,并予以计数(图2)。在一个样点上若计数样木株数为n,则林分单位面积上的胸高断面积估计值(弿)为:

弿=Fgn

Fg是水平角规常数,它与视角大小有关。为了计算方便,在制造角规时调整视角大小,使Fg成为整数。例如杆式角规的ω/l=1/50小时,即角规缺口宽 1厘米,直尺长50厘米,则水平角规常数Fg=1。

  在角规观测过程中,由于林地条件、工具和视力等限制,会遇到难以决定是否应选作样木的情况。这时需实测林木中心到样点的距离S 和胸径d,按条件:

角规测树

决定样木。对于恰有

的林木,常被称作临界木,以二分之一株样木计算。
  垂直点抽样  主要用于测定林分平均高。在平坦林地内的样点上,观测者持垂直角规观测样点周围林木眼高以上的树干段。一般用直角三角形垂边对应角作为视角,绕测时要保持角规视角下部边缘即底边与地面平行,通过视角上部边缘即斜边观测树干。当树稍高出视线时,该木被抽中为样木。若样点上样木计数结果为n,并已知每公顷林木株数为N,则林分平均高()的估计值为:

Fh为垂直角规常数,当角规视角α=60°34′08″时,Fh=1;he为观测者的眼高。
  水平线抽样  可分为单侧和双侧两种。用此法估计林分断面积时,观测计数样木必须与样木检尺结合进行,并可同时估计株数。在林地内随机设置长度为 L的线段作为样线,观测者持水平角规沿样线逐株顺序观测线段两侧或一侧林木的胸高部位。观测点在样线上的位置,必须使观测林木时的方向与样线保持垂直(图3)。决定是否计数样木的方法虽与点抽样相同,但凡样木均实测其胸径。当计数样木为n株,第i株样木的胸径为di时,单侧水平线抽样按下式估算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弿)和株数()。

双侧水平线抽样时

  垂直线抽样  用垂直角规沿样线逐一观测线段两侧或一侧林木眼高以上的树干段,观测时的注意事项同水平线抽样和垂直点抽样,但无须对样木检尺。单侧垂直线抽样时林分平均高的估计值为:

双侧垂直线抽样时林分平均高的估计值为:

上列两式估计的是林分算术平均高。垂直点抽样估计的是林分几何平均高。
  角规林分调查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合运用上述4种角规抽样方法,可简化下列林分调查的工序,减少实测工作量,提高调查精度。
  断面积、株数、平均直径和平均高  ①用水平点抽样可直接估计单位面积林地的断面积。②以水平点抽样和水平线抽样配合对样木检尺,以垂直点抽样和垂直线抽样配合对样木测定眼高以上干高或全高,均可估计单位面积林地的株数。但测高比检尺费工。 4种抽样方法的抽样概率与株数都不相关,每株样木的株数量测值都是1,即yi=1,估计株数的效率不高, 特别表现出小树的株数偏多,大树的偏少。③以水平点抽样或水平线抽样估计的株数,可分别获得几何平均直径与算术平均直径的估计值:

④两种垂直抽样法均能估计平均高,但实际应用少。除因在常规林分内测高不易看清树梢外,还因不便使用前述直角三角形式垂直角规和须先知单位面积林地株数。改进垂直角规使用方法或构成垂直视角的方法有:用任何具有坡率(正切函数的百分数)的测斜器及林分速测镜,在测点上俯视树基与仰视树梢,正确求和所得的百分数,如大于tg α对应的坡率就被抽中为样木;反之未抽中、恰相等的算作半株样木。正确求和有两种情况:即树基低于观测者眼高时,两次读数相加;树基高于眼高时,树梢读数减树基读数。由于观测的是全高,前述平均高的估计公式中无须加眼高。实际观测时,靠近测点的树可以目测确定是否抽中,则所观测的株数,比常规作树高曲线所要测定树高的会少,且不必测定样木的实际高度。
  蓄积量  材积与断面积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林分蓄积量估计,多采用水平点抽样,而后通过估计值公式估算,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对抽中的样木实测树高和测定中点直径求形数后求算蓄积量,工作量较大。②生产上常采用对样木检尺(控制检尺),取得样木胸径。查适用的一元材积表对应于胸径的平均形高求算蓄积量。或者在检尺同时测定样木树高,从适用的二元材积上查平均形高。③用角规抽样估计断面积与平均高,借助标准表求算蓄积量。④实验形数法等。

  疏密度  用角规估计的每公顷断面积,求与标准表对应于平均高的标准断面积的比值即得。
  受多种林分调查精度技术因素的影响,为此常须通过下述方法加以调整:①坡度改正。在坡地上进行角规观测的方法与平地相同,但必须将观测结果换算成水平观测结果。若样点周围的平均坡度为 θ,观测值应乘以sec θ。 但使用林分速测镜和望远林分速测镜时因其具有自动改正坡度影响的功能,观测结果不需改正。②角规常数选择。平均直径、平均高和密度大的林分,应选用常数较大的角规。常用的水平角规常数为1~4,垂直角规常数多用角规测树。角规常数过小时容易产生漏测,效果不好。③角规样点个数确定。为使调查结果达到要求精度,需在林地内设置一定数量的角规样点(或样线),取所有样点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样点的多少与它们的布设方式(典型或随机等)和样点间观测值的变动系数有关,需在调查前根据要求加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