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leileiyouxian     提问时间: 2009/10/11 11:58:51
邮箱:940643688@qq.com
问题:
 

杉木边叶枯萎,且边上还有松脂流出,是在一片山场上呈块状出现,两年生的杉木幼林。缺素也不象,也不积水,应该不缺肥.,没有发现虫咬.就是这两个月内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想请各位专家指教!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10/11 17:50:03

疑是杉木黄化病。

防治措施
  1  杉木要求深厚、疏松、湿润和肥沃的土壤才能生长良好,因此,正确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强抚育管理,是控制杉木黄化病的有效途径。但在土壤过湿,心土粘重紧实,土层浅薄的地段不适合杉木生长,容易发生杉木黄化病,故选择造林地的应严格掌握原则。
  2  丘陵红壤虽然土层深厚,但营养贫乏、结构不好、透水保水力差的地区,应改善抚育方式,提高抚育质量,可采取林粮间作、套种绿肥、压青等技术措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结构,防止杉木黄化病的发生。
  3  改换造林树种。在同片造林地内,已发生黄化病枯死林地,应因地制宜 的进行改种其他树种,如土层浅薄黄化严重地段,可以改植枫香、麻栎、马尾松等;心土粘重紧实地段杉木黄化,应采取深翻增施植物桔杆、压青和清理排水沟等方法来解决;土壤过湿的局部地段上的杉木黄化,可采取开沟排水的方法进行改造,受害严重的则应改植水杉、池杉、枫杨、杨树类等耐水湿树种。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0/12 13:22:31

杉木缩顶病为害枝、梢顶芽和主梢,症状大体可分4种类型:

1.侧枝顶芽感病枯死;

2.主梢顶芽枯死,偶而发生梢枯,枝梢丛生;

3.主梢顶芽感病后,不定芽大量萌生并相继感病,以致植株顶端萎缩,停止生长;

4.枝梢顶芽正常,但其上可产生数个溃疡斑,病斑不扩展,不引起枝梢枯死。

经组织分离和接种试验,主要病原菌为Pestalotiopsis guepini,其次是Fusarium oxysporum。

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0/12 13:24:44

学名  Phyacionia duplana Hubner 鳞翅目,卷叶蛾科。
  别名  夏稍小卷叶蛾。
  分布  河南省的信阳市。
  寄主与危害  寄主有杉木。幼虫专食杉树的嫩梢(主、侧梢),严重被害梢达80%以上,减少高生长的50%以。严重影响植株成材。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5-6.5mm,翅展12-15mm。触角丝状,各节背面基部杏黄色,端部黑褐色;下唇须杏黄色,向前伸,第二节末端膨大,外侧有褐色斑,末节略下垂。前翅深黑褐色,基部有2条平行斑,向外有“X”形条斑,沿外缘还有1条斑,在顶角和前缘处分为三叉状,条斑都呈杏黄色,中间有银条;后翅浅褐黑色,无斑纹,前缘部分浅灰色。前、中足黑褐色,胫节有灰白色环状纹3个;后足灰褐色,有4个灰白色环状纹。卵  扁椭圆形,长约0.7-0.8mm,乳白色,胶汁状,近孵化时色变深,呈黑褐色。幼虫  体长8-10mm。头、前胸背板及肛上板暗红褐色,体紫红褐色,每节中间有白色环。蛹  体长4.5-6.5mm。腹部各节背面有2排大小不同的刺,前排大,后排小。腹末具大小、粗细相等的8根钩状臀棘。
  生物学特性
  杉梢小卷蛾在河南省1年发生2-3代,以蛹在被害枝梢内越冬,翌年3月底4月初羽化。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活动危害,4月底至5月中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第2代幼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危害,在6月上、中旬危害最烈。这代幼虫化蛹不整齐,开始世代分化,大多数幼虫在6月中旬化蛹,部分延至7月下旬与第3代幼虫同时化蛹,还有少数延至9月上、中旬才化蛹。6月中旬化的蛹,多数在6月下旬羽化,产生第3代幼虫于7月上、中旬危害;少数延至7月底8月上、中旬羽化,此时产生的3代幼虫于8月初危害,还有少数蛹延至翌年春羽化。由于2、3代幼虫期长短差异较大,故在8月初至9月中旬常有2、3代幼虫同时危害,不易区分。
  成虫羽化多在10-12时。羽化后,蛹壳留在羽化孔上,一半外露。成虫白天一般不活动,遇惊时迅速飞逃。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羽化后第2天当晚开始交尾,交尾后第2天开始产卵。卵多产在阳光充足、生长良好、林分密度较小、树高2.5-5m、树龄4—5年生的幼林中;也有少数产在树高2.5m以下或5m以上的林分内,但在10m以上的林分中产卵很少。卵散产在嫩梢叶背主脉边缘上,1个嫩梢1粒,少数2-3粒,偶尔也有7-10粒的,往往在1株树上或附近几株树上连续产卵10粒。每只雌蛾可产卵40粒左右,室内饲养平均产卵量为45粒,最多的可达96粒。成虫寿命:越冬代雌蛾4-12天,平均8.6天;雄蛾5-12天,平均8.2天;第1代3-13天,平均8天;第2代6天;其余各代均为4天左右。
  卵期约1周左右,一般在5-6时孵化。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先在嫩梢上爬行,10多分钟后蛀入嫩梢内层叶缘取食,也有孵化后即蛀入内层取食的。1-2龄期间,食叶2-3枚,,只食部分叶缘,食量小,排粪少,粪粒细。3龄后幼虫蛀入梢内取食,食量增大,粪量增多,粪粒也大,呈暗红褐色,堆积在梢尖上。3-4龄后幼虫感觉灵敏,爬行迅速,有转移习性。各代幼虫一生可转移1-2次,危害2-3个梢头,但多为2个。一般1个梢内只有1条幼虫,但危害严重时,也有2-3条的。5-6龄幼虫肥胖,爬行较慢,个别在化蛹前还进行转梢。幼虫在梢内蛀道长约2cm。有蛀道的嫩梢枯黄或呈火红色。幼虫转移时,从蛀梢内爬出,沿枝条嫩梢,爬到邻近枝条上,寻找合适的嫩梢蛀入。也有吐丝下垂,随风飘荡而转移到另一枝条嫩梢上的。转移时间多在下午。以3-4龄幼虫转移为多,每转移一次,需爬行1小时左右蛀入,蛀入新梢需3小时左右。幼虫老熟后在离被害梢的尖端6mm处咬一羽化孔,在孔下部吐丝做长8mm的蛹室,化蛹其中。
  杉梢小卷蛾大都发生在海拔3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区,在500m以上杉木一般不受害。危害情况:一般阳坡重于阴坡,林缘重于林内,疏林重于密林,纯林重于混交林,幼龄林重于中龄林以上林木。杉树主梢受害后,呈丛状或干形弯曲,树幼树高生长影响极大。
  天敌   种类较多,卵有拟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和杉卷赤眼蜂;幼虫有广大大腿蜂、小茧蜂、扁股小蜂(数量极少)、桑蟥聚瘤姬蜂、广肩小蜂、3种寄生蝇、蜘蛛;蛹有大腿蜂、绒茧蜂。此外,白僵菌和黄曲霉菌在各代均有寄生,以越冬代为最多。
  防治措施
  1  加强营林措施。促进幼树生长,提早郁闭;营造混交林,减轻危害。
  2  危害期,发现枯梢,随时剪除,如发现害虫天敌寄生率高,可将剪掉的枝梢收集保存,让天敌安全飞出。
  3  幼虫孵化期喷洒50%杀螟松200-400倍液,或喷5%来福灵3000倍液,或喷20%甲氰菊酯2000-4000倍液。
  4  成虫羽化期可用“621”烟剂或敌敌畏插管烟剂“741”熏杀,每亩用药量750-1000g。
  5  在杉梢卷叶蛾卵期,每亩释放10万头寄生蜂,分4次放,效果较好。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10/13 21:07:53

最下面二张图,可能是病害。

其余的图片上的,可能是野兔危害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