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à`.蘭ooご     提问时间: 2009/10/11 9:38:52
邮箱:yxl9360@126.com
问题:
 
专家你好!我10月9日提的问题是杉木顶芽枯萎且边上还有松脂流出,是在一片山场上呈块状出现,两年生的杉木幼林。杉木枯梢病也有松脂流出?缺素也不象,缺素应该是在整片山场上出现,还是想请各位专家指教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0/11 11:27:27

如果是这种症状,就是枯梢病。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10/11 17:54:35

杉木缩顶病

危害特征:
    病原菌危害杉木的主梢和侧枝。初期顶芽幼叶基部呈水渍状,后逐渐变褐色至暗褐色病斑,不久,顶芽呈半枯死或枯死状。在枯死部分的下方形成大量丛生枝。主梢顶芽坏死后,下方形成数个小溃疡斑,产生若干不定芽并相继感病,如此反复使主梢顶芽萎缩,短枝丛生,呈典型的缩顶病症状。剖开受害主梢,皮层与木质部局部变褐、坏死。有的植株主梢先端正常,在主梢的不定部位可见针叶小溃疡斑,这类病斑不扩展,不梢枯。当顶芽枯死后,病害下延时,才形成枯梢症状。病斑后期下陷,个别纵裂、流脂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0/12 13:02:56

我不认为是黄化病。

有松脂流出来,有可能是杉木球果螟(也危害枝梢)造成的。

请您仔细检查,看看里面是否有虫体或虫道存在。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杉木扁长蝽危害造成的。

  杉木扁长蝽
  分类地位 昆虫纲 Insecta 半翅目 Hemiptera 长蝽科 Lygaeidae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毫米,黄褐色,触角4节,褐色。前胸背板梯形,宽为长的2倍。
  为害状
  成虫、若虫取食杉木球果、嫩梢、叶。被害杉木结籽不饱满,新梢萎缩变形,影响林木生长。
  
  长柱形,两端钝圆,长约1.2毫米。初产白色,后变成肉黄色 。在梢大一端顶上环形排列7-8枚小突起。
  若虫
  体长5-6毫米,砖红色,腹背密布细小黄色刻点。
  生活习性
  1年1代,以2-3龄若虫在球果中越冬。3月下旬活动、取食,5月为成虫羽化高峰,以白天羽化居多,雌雄性比为1:1,成虫期延至10月底。成虫常 3-5头聚集在球果内及新梢头、叶丛中背荫处取食、交尾,9月中旬-10月上旬产卵,每雌可产卵40粒左右,常 3-5粒排列在一起,80%的卵产于苞鳞腹面中央。卵经8-12天孵化,若虫10月上旬取食,栖息于苞鳞间隙,气温高时爬到球果外活动。此虫可活动到海拔1200米的杉木林中。
  防治方法
  
1.清除杉木树枝上老球果,消灭越冬幼虫。
  2.对杉木种子园及局部为害严重林可喷用50%久效磷1500-2000倍液。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10/13 20:54:15

杉木枯梢病 的可能较大。   

 杉木枯梢病为害杉苗嫩梢和针叶,发病率高达50%,造成梢部畸形枯死,甚至植株死亡。       杉木枯梢病在苗圃内为害严重,3年生以下的幼树新梢也有零星发生。发病部位一般在植株顶梢或侧梢顶端1-3厘米范围。受害梢叶初期棕褐色,后变灰褐色,枯死后不脱落,潮湿时在病部产生灰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顶梢或侧梢枯死后,有时会从下面萌生出1至多条侧枝,使树冠呈多头状。在人工接种的情况下,杉梢叶3天就开始出现褐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成褐色斑块;病斑沿针叶纵向蔓延,6-7天便可扩展至整个针叶并延伸侵染梢茎;10天后梢顶变褐干枯,呈典型枯梢症状。      

 发病规律:       杉木枯梢病菌在20-30℃生长良好,低于10℃和高于35℃生长严重受阻。阳光有利于刺激孢子产生。病菌可直接从嫩梢叶侵入,若从伤口侵入扩展更为迅速,潜育期一般2-4天,病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和风雨协同作用而蔓延,进入夏季后扩展流行,7-8月达到高峰期。在风口及高地势阳光充足处发病尤重。10月以后,气温下降,空气干燥,病害逐渐减弱并停止。对同一病梢的间歇连续分离显示,病菌在病株组织中至少可存活4个月左右,因此病梢叶可作为病原菌的越冬场所,是来年春天的初侵染来源。

防治方法:   

(1)不使用曾经发生过杉枯梢病或甘蔗眼斑病的圃地育苗。     

(2)圃地彻底清除病梢叶,并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后表面复盖一层1-2厘米的黄心土。     

(3)播种前用5%菌毒清1:500倍液浸种30分钟,凉干播种。严禁病苗上山造林。    

 (4)发病前喷药保护,病后剪除病枯梢烧毁。较理想药物可交替使用80%抗菌剂402乳油1:1000倍液和5%菌毒清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