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磨的生产技术
榛磨又称蜜环菌,其菌丝体的培养有液体深层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方法。
深层发酵
工艺流程如下:试管斜面菌种培养(25℃下培养15天)→500ml摇瓶种子培养(24-26℃下振荡培养15天)→500ml摇瓶种子培养(24-26℃下振荡培养5-6天)→5000ml摇瓶种子培养(24-28℃下振荡培养3-4天)→种子罐种子培养(24-28℃下通气培养4-5天)→发酵培养(24-28℃下通气培养7-8天)→发酵液过滤,烘干菌丝体,压片,或将发酵液浓缩制成糖浆。
固体发酵法
斜面菌种培养、一二级摇瓶种子的培养法与深层发酵的基本相同。二级种子培养后,接入用玉米粉、麦麩等配制的固体发酵料中,适温下培养30天,将菌丝体洗净、烘干、压片。
子实体的培育
可用段木栽培。将栎属树木锯成0.7-1m的段木,在树皮上砍口至木质部。将人工培养的菌种或长有蜜环菌的朽木(菌材)碎片接入砍口内。挖30cm深的坑作为菌床。将段木铺入床底,用腐殖土和锯木屑填满空隙,然后撒一层菌种。如此层层铺放三四层,最后覆土7-10cm,经常保持湿润。长江中下游地区3-4月播种,10月收获。
不用段木,采用栽培过天麻的腐老菌材也可栽培蜜环菌。栽培过天麻一年以上的菌材逐层铺于培养床内约三四层,层间覆以疏松土壤或木屑,床面用草或土覆盖,经常保湿。春季建床,秋季可收菇。
榛磨的栽培要点
榛磨又称蜜环菌,季节
蜜环菌材一年四季都可培养。但由于是野外进行培养,既要考虑蜜环菌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又要考虑与天麻收获播种期相吻合,同时要考虑尽量不与农活争劳,不与粮、油、茶、桑等作物争地,还要考虑菌材埋于土中其营养损耗后的补充问题,故天麻仿野生栽培所需的蜜环菌材培养季节,一般选择早春3-4月、夏6-7月、秋末10-11月。
场地
光照:蜜环菌丝(索)生长不需要直射阳光,但需要适宜的温度(过低休眠,过高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该温度只有通过散射光照强弱来调控。一般选择荫蔽度较好的地方(以三阳七阴为好)。如果其它条件都较为合适,只是光照过强的话,则可人为创造条件,比如套栽玉米、红苕等作物,利用其秆、蔓、茎、叶为其遮阳。
透气:场地四周不要郁蔽度太大。如在阔叶林中培养,应选林边地带;如在种植高秆作物的行间套培,则应选较通风透气的田块,同时适当疏散高秆作物的脚叶和杂草等。
水分:蜜环菌生长需要较重的水分,但又不能长期渍水。故场地应选在离水源较近、霉雨季节又不渍水的地方。
土壤:应选择疏松、深厚、利水、偏酸、未施过化肥或人粪尿的土壤。实践证明,杂灌林间腐殖叶、土或砂质生荒土最好,种过玉米、红苕、小麦、油菜等作物的土壤为次,田园土为差。
环境:要求无杂菌、无污染、无践踏。如松杉树林中,或堆积过松杉树干、树皮,以及生有杂菌的菇筒,或蚁、鼠类危害严重,或近期施用过化肥、人粪尿,或兽禽容易践踏等地方,都不适宜。
  |
蜜环菌 |
材料
1、树种要求除松、杉、柏、樟等有油脂芳香气味和木质太硬的树,一般树如杨、柳、桐、桃、梨、竹、桑的主干和枝条均可用,但以白花栎、桦果、板栗、野樱桃树为好。
2、尺寸规格按栽培1平方米(窖)天麻计算,直径6-10cm、长30cm段材32筒,拇指粗、6-10cm长枝条15-20kg。一般菌材两头蜜环菌生长茂密,菌棒适当短,在每1m2栽培面积中,可增加长大天麻的穴位;添加枝条,可提高天麻种的成活率,同时起到增加营养、疏松土壤、调剂土壤酸碱度的作用。
坑窖
1、坑窖深浅根据场地土壤利用水性和光照强弱决定。如土壤粘重、板结、荫蔽度大、地下水位高,则应浅培,实行半坑培或地面堆培。如果砂性质地,地下水位低,光照较强,则要深培,但又不能太深,一般摆放3层段材(枝条),2层在地面以下,一层在地面以上为宜,如果段材较细,则3层段材可在地面以下。
2、坑窖宽窄根据栽培模式和套栽作物决定。例如,在1.6m一带的玉米地里或在1.6-2.0m宽的桑园里培材,培材坑宽约80cm,段材摆成双排式;如在1m宽的梯屯或作物地里培材,培材坑宽50cm,段材摆成单排式。
  |
蜜环菌 |
方法
1、一步培材法:即3-5月(或6-7月)用菌种培材,到秋季起控天麻时,用培养好的菌材(菌棒、菌枝)直接伴栽天麻。此法可采用活动菌床和固定菌床+活动菌床两种形式。活动菌床培材方法:①先用0.1-0.2%多菌灵或3%石灰水溶液浸泡段材、枝条(30分钟左右),进行杀菌。待材料表面水干,即砍鱼鳞口。每筒段材砍二面口,每面砍口1-2个。②点播菌种时,先用小刀或起子将鱼鳞口掰开,然后将菌种分成手指头大的块状颗粒放入鱼鳞口中,菌种不能弄得太烂,也不可用力将菌种往鱼鳞口内按压。③摆放菌材时,按鱼鳞口的方向,正一节,倒一节,再正一节……往坑中平行单排或双排摆入一层已点菌种的段材,每节间隔2-3指宽。摆好第一层后,往每节间隔和坑内空隙处撒放一半枝条,然后在每节段材两头和枝条上面点播适量菌种,并盖一薄层栽培土,将段材和枝条刚好掩住。最后浇洒适量水,使段材、枝条和薄土均匀打湿。照此方法,往坑中摆放第二层菌材、枝条、菌种后,覆3cm左右栽培土,再浇洒少量水。最后盖15-18cm栽培土,做成龟背形。
固定菌床+活动菌床形式培材,即底层采用固定菌床,上层采用活动菌床,培材方法:①将段材砍小鱼鳞口,每筒砍两面,每面砍3-4个口;②按固定+活动菌床菌材排式摆放底层段材、枝条和菌种;③向坑窖内填充培养土,稍微盖过段材、枝条,然后浇洒清洁水,将段材、枝条、土壤打湿;④再按活动菌床方法,在其上摆入(上层)段材、枝条,点放菌种、浇水、盖土、遮物(盖土15-20cm)。此法培材时间较长,发菌充分,但部分菌材、菌枝腐烂,菌索老化,并且伴栽天麻时,部分菌索因菌材翻动而损坏。
  |
蜜环菌 |
2、两步培材法:即3-5月(或6-7月),先采用一步培材法,用菌种培材,到7-9月将已培养好的菌材(菌枝)作母枝,再加进一半新鲜段材、枝条,进行扩大培材。此时采用固定菌床法(只是不再点入菌种),将菌床建成播种天麻的固定播床。此法的优点:①先按前面要求的尺寸规格,将材料断筒、剁枝,并放入天麻蜜环菌生长素溶液中浸泡4小时以上,让其充分吸收水分和补充营养后,捞起沥干水滴,砍鱼鳞口,并往鱼鳞口内点放菌种。②然后按固定+活动菌床菌材排式摆放底层段材、枝条,点放菌种,填充栽培土(以盖过段材、枝条为度),度浇洒适量清洁水。③再与底层段材对齐,摆放上层段材、枝条,并按图3菌种穴处点放菌种块和天麻尾部紧靠菌种块,以使枝条、麻种及早接菌。④在其上填充6-10cm厚的栽培土,铺盖一层农用地膜,以便保温和防冬季雨雪水入坑烂麻。⑤最后,在地膜上面覆10-15cm厚盖土(成龟背形)。⑥如冬季持续高温(10cm以下土温超过10℃),则应扒去盖土,揭开地膜,让其透气、降温,下雨前,再重新覆盖。如菌材、土壤严重干枯,则需浇洒适量水,使其保持轻微湿度。
管理
1、保湿不管采用哪种培材方法,都必须浇足定植水、发菌水、催索水。所谓定植水,就是摆放段材、枝条前向坑窖内灌水,以窖内水分不能再渗为度。摆放段材、枝条时,每摆一层材料、掩一薄层土后,浇适量的清洁水,把材料和掩土浇湿,保证菌种块尽快定植成活。管理期间,务必适时浇足发菌水和催索水。①菌材入窖培养一段时间(冬春1个月左右,夏秋10-15天),菌种已经定植,开始发菌,此时需要扒去表层盖土,检查段材、枝条的水分情况。如果只是土壤有一定湿度,而段材、枝条表皮及两头干燥,或菌种变黑、松散,甚至干枯,菌丝萌发稀少,说明缺水严重,需要将整个窖面表土扒去微见材料,向窖内材料重浇水,再重新覆好。②过一段时间,一般点菌种处已部分长出菌索,此时需和前一样操作,重浇一次水。特别是夏季高温期,后“二道水”切切不可少,否则会出现“烧菌”或严重感染(主要是白癍病),直接影响菌材培养效果。
2、防害主要防白蚁危害。菌材培养后需经常查窖,如培材时间不长,白蚁刚刚进入窖内,危害较轻,可用50g敌敌畏,兑水25-50kg,配成药液,结合浇“发菌水”进行灌杀。培材时间较长,材料上已大部分布满菌丝,长出菌索,此时可将菌材(菌枝)翻出来,直接用敌敌畏喷杀,或入水池中闷杀后,移地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