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良种
1.1 品种选择
先用经过湖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杨树品种(见附录A),或经中国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湖北省生长的杨树品种。
1.2 品种配置
以主栽品种为主(占60%~70%),采取多品种(5个品种以上)混合栽植。
2 壮苗培育
2.1 圃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地,轻粘土地次之,低洼渍水地粘重板结地不宜选作育苗地。
2.2 整地施肥
2.2.1 整地:壤土、沙壤土一犁二耙,轻粘土二犁二耙,然后开沟整厢,厢面宽1800mm~2100mm,厢高250mm,厢长、厢沟、围沟以排灌方便为宜。
2.2.2 施肥:结合整地施底肥,每公顷磷肥750kg,饼肥1500kg或农家肥15000kg。
2.3 选用优质种条
选用一年生扦插苗,一级苗和二级苗中下部分作种条,三级苗发育不健全不能作种条,一、二级梢部木质化程度差的部分有病虫害的苗木不能作种条。
2.4 剪截插穗及处理
剪截插穗长160mm~180mm,芽口距10mm,插穗剪好捆成浸泡在清水中待插,确保插穗不失水。
2.5 扦插方法
2.5.1 扦插时间
2月至3月上旬
2.5.2 扦插方法
直插,插穗入土2/3~3/4,插后紧土并灌水一次
2.5.3 扦插密度
采取宽行密株模式,株行距400m×600mm、400mm×700mm、350mm×700mm。
2.6 苗圃管理
2.6.1 抹芽
当插穗萌芽苗高达150mm时,选留一株健壮萌芽苗,其余的萌芽全抹去长至20mm~50mm时要及时抹除。
2.6.2 除草松土
做到苗圃地无草荒、无板结
2.6.3 追肥
5月-7月间结合苗圃除草松土和抗旱灌水适时适量追肥,尿素每次每公顷120kg-150kg,每25kg追肥一次。
2.6.4 抗旱排渍
旱时及时灌水抗旱,雨后及时清沟排渍。
2.7 留根育苗
苗木截干出圃后,利用留下的根蔸可连续留根育苗3年~4年。
3 造林技术
3.1 造林整地
要因地制宜,在全面整地的基础上,江河冲积的洲滩地和沙壤土地,可挖穴栽植,也可采取用钢钎(长1300mm,粗根据苗木规格30mm~40mm)打孔整地,打孔深800mm~1000mm;在土壤较板结的地方及渠旁、路旁、宅旁、村旁以及山区和丘陵的坡地上栽植,均要挖穴整地,挖穴800mm×800mm×800mm。挖穴时表土放一边,新土放一边,栽植时填表土。
3.2 造林时间
秋未冬春季节均可造林,在此期间早栽比迟栽好,雨后造林比干旱时造林好,秋末雨后造林最好。
3.3 定向培育
3.3.1 培育大径材
3.3.1.1 宽行密株栽培
造林密度为每公顷栽植330株~417株,推荐株行距为400mm×600mm、500mm×600mm,间作农作物400mm×700mm,立地肥力较差400mm×600mm。
3.3.1.2 宽窄行栽培
宽行距1000mm,窄行距400mm,株距400mm。
3.3.2 培育中径材
3.3.2.1 宽行密株栽培
造林密度为每公顷栽植660株~825株,推荐株行距为300mm×400mm、250mm×450mm,间作农作物300mm×500mm。
3.3.2.2 宽窄行栽培
宽行距700mm,窄行距300mm,株距300mm。
3.3.3 培育小径材
3.3.3.1造林密度为每公顷栽植900株~1000株,推荐株行距为250mm×400mm、250mm×450mm,间作农作物200mm×500mm。
3.3.3.2宽行距600mm,窄行距300mm,株距250mm。
3.3.4 培育超短轮伐期(1年~3年)纤维材
造林密度为每公顷栽植3330株~20000株,推荐株行距为50mm×100mm、100mm×100mm、150mm×200mm。
3.4 造林方法
3.4.1 将一级苗和二级苗分开栽植。
3.4.2 打孔整地,天花板植时先向孔内灌足稀泥浆水,然后将截干苗插入孔内到底,紧土,使苗木棒 孔内与土壤紧密结合,再培土高出地面200mm左右。
3.4.3 挖深穴造林,将苗木深栽800mm,扶正、填表土,边填土边打紧,培土高出地面300mm左右,打孔栽植可用0.3%的尿素稀水泥浆施入孔内。
3.4.4 施底肥,挖深穴造林,可结合填土均匀施底肥,每穴施农家肥20kg~30kg,过磷酸钙0.5kg,打孔栽植可用0.3%的尿素稀水泥浆施入孔内。
4.抚育管理
4.1 扶苗培土紧蔸
新栽植的杨树苗,当年春季风雨过后,常出现穴土下沉,苗木歪斜,苗蔸部形成空隙,应及时进行扶苗培土紧蔸抚育,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杨苗生长。
4.2中耕除草
新造幼林地,前三年每年中耕抚育二次,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进行第一次中耕,可起到埋草压青施肥效果,第二次中耕在秋末冬初进行,既可埋压枯草落叶又能消灭部分土中越冬的病虫害,中耕时近树蔸浅耕。
4.3 间作套种
凡可间作套种的幼林地都要进行间作套种,如套种豆类、瓜类、蔬菜、油料、小麦或棉花等低杆作物,可耕和代扶育,可连续进行2年~3年,三年后间种耐荫药材贝母、白术等或间种耐荫牧草发展畜牧业。
4.4 林木保护带
中耕除草和间作套种抚育时,均要留宽600mm的林木保护带,防止损伤幼林。
4.5 适时适量追肥
杨树对N、P、K肥三要素需要的比例为2:1:1,一般造林地,主要缺N肥,P肥缺的少,K肥缺的少,追肥以N肥为主,配施P、K肥。造林当年5月下旬每株杨树追施尿素养0.1kg,距离树350mm左右挖环状均匀埋施,第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每株追施尿素养0.2kg,复合肥0.1kg,距离树干350mm左右挖环状均匀埋施,第三年及以后,追肥时间、追肥方法、追肥量同第二年,追肥距离树干500mm~600mm。并施农家肥3kg~5kg~。
4.6 抗旱排渍
在杨树生长期间,干旱时及时灌水和大雨后及时开沟排渍。
4.7 抹芽修枝
4.7.1 抹芽
造林当年,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期间,及时将幼树干部萌芽抹去,若梢部出现双头或多头萌芽条,留一健壮的作主梢,其余抹去,以保证树干圆满通直。
4.7.2 修枝
4.7.2.1 修枝时间
全年除杨树萌芽期至全叶期外均可进行,但以秋科季节为好,在杨树生长期间可修剪有病虫危害枝、竞争树以及修剪处萌芽枝。
4.7.2.2 修枝度
当幼树胸径达80mm~100mm时开始修枝,以后生两年修剪树干最下部一轮侧枝。修枝强度树干高与树冠高比控制在1/3~1/2之间。
4.7.2.3 修枝方法
修枝时,大枝先从下面割一口,然后由上向下割,防止枝倒撕裂树皮,并要靠树干修载体不留桩,截口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