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白粉病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老叶,先在树冠下部老叶上发生,再向上蔓延。最初在叶背面产生圆形的白色霉点,继续扩展成不规则白色粉状霉斑(图2—38),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生白色霉斑的叶片正面组织初呈黄绿色至黄色不规则病斑,严重时病叶萎缩、变褐枯死或脱落。后期白粉状物上产生黄褐色至黑色的小颗粒。

图2-38 梨白粉病为害叶片症状
病原Phyllactinia pyri称梨球针壳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闭囊壳扁圆球形,黑褐色具针状附属丝,无孔口。子囊15~21个,长椭圆形,内含2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至浅黄色(图2-39)。

图2-39 梨白粉病病菌
1.闭囊壳 2.帚状细胞 3.子囊和子囊孢子
发生规律 以闭囊壳在落叶上或粘附在枝干表而越冬。翌年6~7月子囊孢子成熟,借风传播。7月开始发病,秋季为发病盛期。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凉爽,秋季晴朗年份病害易流行。密植梨园,通风不畅、排水不良或偏施氮肥的梨树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秋后彻底清扫落叶,并进行土壤耕翻,冬剪或梨树发芽时剪除病枝梢,集中烧毁或深埋。合理施肥,适当修剪。
发芽前喷一次3~5。Be石硫合剂,杀死树上越冬病菌。一般于花前和花后各喷1次,可用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2500~5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l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l500~1600倍液、50%硫悬浮剂3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