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联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综合发展研究所购买杨树疏除剂,电话:010-51503310
漫天杨絮恼京城 我有治招谁埋单
“我们有除杨絮的技术,可谁愿意买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综合所助理研究员刑礼军这样问记者。
每年清明过后,北京都要遭受“杨絮之苦”。在天坛公园附近,毛茸茸的白毛从马路两旁的杨树枝上落下来。这种细软如棉的杨絮在空中漫天飞舞,好似鹅毛大雪弥漫。行人大都皱着眉头,捂着鼻子和嘴,有的女士还围上了纱巾,更有甚者,竟然不顾酷热,戴上了口罩。
杨絮不仅对城市景观带来了破坏,而且影响交通。据医学专家介绍,杨絮使人们的呼吸系统出现了障碍,不少人因为杨絮而出现皮肤过敏或过敏性鼻炎。另外,由于富含油性成分,杨絮还很容易引起火灾。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于2002年承担了北京市科委的“杨树雌花序疏除剂研制与开发”项目,并于近日研制出了一种“杨树疏除剂”,专门抑制杨絮的生成。然而,这样一种带有环保、公益性质的技术,没有单位或企业愿意出钱买,“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大的买家。”刑礼军说。
2003年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对大观园、颐和园等地的部分杨树做了应用实验,结果疏除率大都在90%%以上。今年4月6日,由北京市科委组织召开了“杨树雌花序疏除剂研制与开发”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汇报,观看了杨树雌花序疏除剂的现场应用演示,经专家讨论,做出了鉴定意见:该课题自行开发的杨树雌花序疏除剂作用机理明确,对雌花序的疏除具有选择性,对树体自身及周边环境没有危害,成功实现了落雌消除飞絮污染的目的。
“现在只是有个别单位或企业希望购买这种药剂”,刑礼军说,“但是城区里路两旁、学校、小区里的一棵棵杨树怎么办?”向这些树喷药,还要取得地方有关部门的批准。“像这种纯环保、纯公益性的项目还得由政府出钱。”刑礼军表示希望得到地方领导的支持,对北京市的所有杨树全面喷洒这种药剂。前两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对颐和园、大观园等一些公园和科研单位进行了无偿喷洒,“但总不能每年都不要钱吧?”刑礼军问道。
据调查,北京平原地区有树1.2亿株,其中杨、柳树占70%左右,是北京市春季飞絮的主要“罪魁”。林业部门从1994年起就开始实施百万雄杨进京工程,逐步改造淘汰飞絮杨树品种。但目前杨柳树数量仍占绝对优势,每年的百万雄株毛白杨造林,只占当年平原植树的十分之一。从树种下手,应该是一种治本的好办法。但是要更换树种,决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