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
一、适地适树
造林前,必须了解杨树及其不同品种的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使地和树相适应,科学地选出与地相适应的杨树品种。
二、合理选择优质苗木
在造林中,根据不同工程选择不同规格的苗木,如营造片林,最好选择1年生胸径在2厘米以上,充分木质化且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道路绿化所用苗木最好选用2年生胸径在3.5厘米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苗高4米的优质苗木。
使用壮苗:营养不良苗木主要表现为(1)年生长量小,干形差;(2)皮层紧贴木质部、于瘪;(3)根系细弱,不水灵。用这些苗木造林成活率会降低40%~70%,即使成活也会降低生长量,所以要选用健壮,无病的苗木。
防止使用失水、冻害苗木:防止措施;杨树秋冬季起苗暂时不栽的,及时假植,做到根系与土壤密接,并灌水保温;春天起苗应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从起苗到栽植不应超过24小时,最好选用当地苗木,若使用外地苗木,在调运途中,要用苫布把根盖严,以减少失水,运回后浸泡1天~2天,吸足水分后栽植,暂时不能栽植的需及时假植。从近几年栽植成活率调查看,随起、随运、随栽,当年成活率均在95%以上。外调苗木,成活率相应较低。
三、苗木处理
造林前要对苗木适当处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去梢。去梢就是剪掉苗木部分木质化程度低的顶梢。防止抽干、利于苗木成活。去梢时,可剪去苗木高度的1/4~1/3,不超过1/2,一般剪口下留4个~5个饱满芽。
修根。剪去病根,烂根、伤根、长根,防止苗木在栽植后感染病虫害或窝根,以利于苗木成活。
浸泡。主要对外地长途运输的苗木或当地起苗后24小时内未栽植的苗木,造林前将苗根在清水中浸泡1天~2天,补充苗木损失的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
假植。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要进行假植,随栽随取。
四、严把栽植关
栽植时间。春季造林,土壤解冻后至树液开始流动以前,在此期间,宜早不宜迟;较晚则气温越高,根系处于愈合和生根阶段,所吸水分不能满足树干的蒸发,造成苗木抽干,降低成活率。
秋冬季造林,从苗木落叶,树液停止流动开始,直至土壤封冻前均可栽植。
栽植深度。杨树的栽植深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造林季节灵活掌握,一般为40厘米~60厘米,过浅不抗旱,过深则透气性差。
栽植技术。造林时要大穴栽植、穴的规格一般在60厘米~80厘米见方,栽植时应坚持“二埋、二踩、一提苗”的原则,即苗木入坑后,埋土至坑深的60%时,用脚踏一下,踏后苗木稍微上提,使根系舒展、不窝根,随后再埋土,最后再踏一次,留出一定的树盘,以供浇水,在踩时要轻踩,确保土壤的通透性。
五、栽后管护
适时灌溉:杨树对水分要求很高,浇灌能人为地改变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林地空气湿度,提高造林成活率。新造林要随栽随浇,第一水要浇透,水渗透后要及时扶正、培土、封堆。第二水在栽植后10天~15天;第三水在5月中旬,此间正是高温天气、干旱、少雨、新植苗根系发育不完善,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叶面的蒸发、若浇水跟不上,易导致造林失败,所以确保造林成活的关键是浇水要跟上。
涂白:道路绿化苗木栽植后苗干要涂白,既可杀菌,消灭虫卵,减少苗木水分蒸发,还可防止日灼,冻害,从而提高浩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