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jslyz2007     提问时间: 2008/12/28 18:55:20
邮箱:jsly@126.com
问题:
 

各位专家好,我是黑龙江省的一名基层林业工作者,我打算来年育点红松和落叶松苗,能为我提供红松和落叶松的育苗技术吗?谢谢各位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8/12/28 20:32:02

红松播种育苗的技术

1.适宜播种时间的确定

红松育苗要适期早播。适期早播主要是充分利用早春温、湿度条件,促使红松种子播种后提早萌发出土,因而提早木质化,使红松幼苗在炎热季节到来之前生育键壮,增强对日灼和病虫害的抵抗力。在东北,大部分地区以春播为主。当气温上升到15以上,地表5厘米深处温度达到8以上时,是红松最佳种期。因此,辽宁地区在4月中、下旬播种最佳。

播种有两种方式,即条播和撒播。条播种子发芽出土整齐,苗木通风透光好,除草松土方便;撒播苗木营养面积大,作业简单易行,苗木郁闭后杂草少,除草松土不方便。

2.适宜播种量的确定

播种量的大小不仅关系到苗木出的是否整齐,而且也影响到苗木的生长,播种量大浪费种子,播种量小浪费土地,因此,选择最佳的播种量对于播种至关重要的。平地苗圃播种量主要按照培育的苗木年限来确定合理的播种量,培育2年生播种苗时播种量一般为平方米0.5公斤的苗木生长情况最好,即每亩播种量为200公斤。培育3年生留床苗时播种量为平方米0.44公斤时苗木生长最好,即每亩播种量为175公斤。山地苗圃播种每亩播种量为150公斤时对苗木的生长最有利,苗木质量好,产量高。

3.播种后覆盖物的选择

播种后,为保持床面湿润,缩小昼夜温差变幅,为种子发芽出土假造良好条件,对苗床要进行覆盖。关于覆盖材料,目前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材料有沙、土和新鲜锯末子。

用河沙覆盖,盖的均匀,工效高,透水性强,浇水后苗床不起硬盖,苗木出土整齐,生长健壮,但在高温天气易灼伤苗木;用土覆盖,作到就地取材,成本低,苗床温差变化小,保持地表湿润,高温天气不易灼伤苗木,但浇水后地表易起硬盖,影响苗木出土;用新鲜锯末子覆盖,从保温、保湿和缩小昼夜温差变幅来看,好于沙、土两种覆盖材料,对种子发芽出土极为有利。

选用覆盖材料要因地制宜,如果苗圃地湿度大,温度低,取材方便可用河沙覆盖;昼夜温差变幅大,易引起日灼害或播种后风大、风濒的地方宜选用土或沙土混合物覆盖;56月份大气相对湿度低的地方,以选用锯末子覆盖为好。

覆盖物的厚度一般为1.82.0厘米,覆盖锯末子厚度为2.03.0厘米

4.播种的作业程序

按播种作业程序进行播种,对于加快播种速度,提高作业质量和减少用工,节省物料都有重要意义。

播种作业从做床开始,到播种后种子覆盖、镇压结束。如果播种前天气比较干旱,床面上的土块不易打碎,可于播种前一天浇足底水,每二天播种(平整床面时土块易碎)。床面整平后种子出窖,如果种子没裂嘴或裂嘴的种子不足40%,在背风向阳的地方进行翻拌、晾晒,并根据种子湿度情况的要求,随时洒入少量水以保持种子湿润,待裂嘴种子达到50%时即可播种。先把整平的床面搂出麻面,根据计划播种量,取出每床应播的种子量。撒种时,开始要少撒,一床撒到头,把剩下的种子继续往该床撒第二遍、第三遍,一直到种子撒完为止。撒种时,防止一床的种子没有撒完一床就将种子用了的现象,床的边缘适当多撒些。

撒完种,立即用木磙进行镇压,把种子压入土中。压后在床面上铺两条拉紧的草绳,绳间距5060厘米,而后把覆盖物均匀地撒到床面上,用木制平耙把覆盖物刮平,覆盖物以稍露草绳为度(覆盖锯末子除外)。移走草绳后,再次用木磙镇压即可。

山地播种时,播种前不做床,将地整平即可。播种时先区划出床面和步道,然后将种子撒在床面,撒种方法同平地播种。撒完种子立即用木磙镇压,镇压后直接用步道的土覆盖。覆盖方法是先用锹把步道的土铲松,把土块打碎,然后均匀的撒在床面上,覆土厚度为22.5厘米。最后再用木磙镇压一遍即可。

5.播种苗的管理

对于平地苗圃播种后,要保持床面湿润,因此,需要进行浇水,浇水时间和次数要根据天气、土壤和苗木情况而定。在出苗期和生长初期的前半期(5月末以前)苗木生长主要靠胚乳中的营养,这一时期苗木需水量不大,浇水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一般一天浇两次水,在810时,1517时各浇一次。

生长初期的后半期和速生期前半期,部分幼苗已经脱壳,子叶放开,需水量增大。这一时期如果水分供应不足,容易出现蹲苗和日灼害。为此,浇水量要加大,一般一天浇一次水。幼苗生长后期要停止浇水,以利木质化。雨季到来一般要停止浇水,同时要作好排涝工作。

为了防止鸟类啄食种子和损害幼苗,在播种后直至幼苗出土脱壳之前,需设专人看鸟。

除草松土能保持改善土壤透气性,保持地力和促进幼苗生长。除草应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进行。目前生产上应用化学除草剂的效果也很好,可节省人工,经济实用(除草剂的使用应根据所用除草剂的种类确定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对于山地苗圃播种后的管理,由于山地苗圃不需要浇水。因此,主要是防止鸟类啄食和鼠类偷食种子,防止鸟害的办法同平地苗圃一样,设专人看护,防止鼠害的办法就是用灭鼠药或用灭鼠夹子、拍子进行捕杀。

除草松土同平地苗圃一样。一年除草68次。

6.怎么追肥

红松育苗的追肥次数和追肥量大小要依据苗圃地肥力和苗木生长情况而定。红松当年生苗,出苗期的生长靠胚乳的养分,生长初期主要养分来源也是胚乳。当年生苗生长量小,所需养分也少,所以一年生苗基本不追肥。

对于二、三年生苗可追施硫酸铵。一般1年追23次。第一次在5月上旬,第二次在第一次追肥后的1520天,第三次在7月末以前。每次每亩追施硫酸铵10公斤,追肥后结合浇水进行洗苗,洗净幼苗上的硫酸铵,以防幼苗受害。

二、三年生苗也可以追施二铵,由于二铵肥效较长,因此一般一年追一次即可。在5月初追肥,每亩追施二铵1015公斤,追肥时,把二铵均匀地撒在床面上即可。施肥后不浇水,也不用洗苗。

7.播种苗保留多大密度好

为培育出优质壮苗,留植培育苗木要掌握适宜的留苗密度,一般认为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年播种苗每平方米留苗700株左右,二年生苗每平方米留苗500株左右,三年生苗每平方米留苗300株左右为宜,三年生苗每亩大约产苗12万株。

8.如何越冬防寒

红松一年生苗越冬需要进行防寒,二年生以上的苗木可不防寒。早春时节幼嫩的红松苗地上部分开始萌动,幼苗根系分布的土层尚未解冻,根系不能吸收水分,地上部分大量失水,造成生理干旱,轻者苗叶变黄,重者全株死亡,所以一年生苗越冬需要防寒。

防寒可采用覆盖的方法,覆盖物有土、草帘、稻草等,覆盖效果比较好的是用土覆盖,取材方便、经济、安全可靠,效果最佳。其方法是,于土壤结冻前23天覆盖,先把步道或垄沟的土抡起,拍碎土块,轻轻地覆到床面上,覆土厚度以不露苗叶为度。撤土时间,应在土壤解冻1015厘米深时进行。把土轻轻地扒到步道上或垄沟内,扒完土后要对苗木浇一次水,以防止扒土时造成苗木根部通风而死亡。扒土过早,扒后露出的苗叶是绿色,几天后苗木就会变成棕褐色,影响苗木生长与成活,因此为了使苗木不受损失,要严格掌握扒土时间。

 

 

 

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华北落叶松人工育苗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华北落叶松圃地播种育苗、容器育苗、扦插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LY/T 10000 容器育苗技术

DB13/T6132005 苗木质量分级 华北落叶松

3 育苗区划

3.1 冀北坝上地区和冀北山区为主要育苗区。

3.2 冀西北山地、冀东山地和其它适应地区可适当育苗。

4 圃地播种育苗

4.1 育苗地选择与苗圃的建立

4.1.1 育苗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地下水位较低、灌溉方便、中性或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做圃地。土壤PH值宜在6.57.0之间,土壤含盐量控制在0.1 %以下。不宜选择盐碱地、重粘土地、涝洼地和地下害虫严重的土地作圃地。

4.1.2 苗圃的建立

根据育苗地建立固定苗圃或临时苗圃。参照GB 6001 育苗技术规程1 章有关条款。

  根据生产规划和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区划。

根据区划设计和生产需要,建设和备置一定的必需设施、设备。

培育华北落叶松的苗圃不宜用杨榆做防风林。

4.2 育苗计划和作业设计

育苗前应根据造林任务做好育苗计划,内容包括育苗面积、总产苗量、苗木规格等。

由苗圃业务负责人组织技术、财务人员共同编制作业设计。明确育苗技术措施、圃地安排、种子、农药、物料、肥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苗木成本等。

4.3 土壤管理

4.3.1 整地

参照GB 6001 育苗技术规程3.1 整地有关条款。宜适当深耕。

4.3.2 土壤消毒和杀虫

参照GB6001 育苗技术规程3.2.1 有关条款及附录A

4.3.3 土壤改良及施基肥

参照GB 6001 育苗技术规程3.2.2 有关条款。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施用。肥力中等的土壤每hm2施入腐熟有机肥75000 kg150000 kg,并施入过磷酸钙300 kg375 kg

4.3.4 接种菌根菌

落叶松菌根菌存在于老苗圃落叶松育苗地和落叶松林地中。接种菌根菌主要通过客土完成,在菌根菌接种过程中应避免其受高温和阳光照射而死亡,施用后适量浇水,使之保持一定的湿度。

4.3.5 做床

华北落叶松育苗以床作为主。苗床的布设以保证苗木行以南北方向、受光均匀为宜。播种苗应以高床为主,移植苗可做高床、亦可做低床。高床:床面高出步道10 cm20 cm,床面宽100 ㎝~120 ㎝,步道宽30 cm,苗床的长短根据面积大小、地形和灌溉方式来确定。低床:床面低于步道10 ㎝~15 cm,步道宽30 cm,长、宽5 m10 m,每排床之间要留出排水沟。苗床成型后,用耙子细搂平整,播种前浇足底水,以接墒为准,为播种作准备;高床做好后应浇水沉床。

4.4 种子选择及处理

4.4.1 种子选择

最好选择本地区优良母树林、种子园的种子。如果本地确实不能满足,可选择与育苗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相同或相似地区生产的优良种子。种子质量应达到GB7908 林木种子规定的Ⅰ、Ⅱ级。

4.4.2 种实调制与分级

包括脱粒、精选、干燥和分级。采用露天晾晒的方法使种子脱落;采用风选、筛选或使用选种专用振动筛进行精选,去除虫蛀、霉烂、杂质部分及劣质种子;将去除杂质后的种子进行晾晒干燥,干燥到种子安全含水量7 %~9 %即可;根据GB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规定进行分级。

4.4.3 种子消毒

在冬藏或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种子消毒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参照GB6001 育苗技术规程附录B

4.4.4 种子冬藏

4.4.4.1 沙藏

选择背风朝阳的地方挖种子贮藏坑,坑深1.5 m,长宽根据地势和种子量确定,一般在一月份进行沙藏。沙藏时,先将种子坑底垫湿沙10 cm15 cm,将已消过毒的种子与优质纯净的湿沙混合,种子与沙的比例为13,混合后的湿度以用手握成团不出水、松手能立即撒开为宜。把混沙种子放于种子贮藏坑中,搂平后上部盖20 cm 以上细湿沙,在种子坑内每平方米竖3 个~4 个直径4 cm 左右的草把做通气孔,用稻草或麦秸均可,草把长度高于种子堆厚度,以利于通气。要用铁丝网封顶,以防鼠害。待种子坑内冻实再盖上30 cm厚的草帘遮荫。

4.4.4.2 雪藏

将已消毒处理的种子按13的比例与雪混合均匀,放入铺好15 cm 厚积雪的坑内,在距坑沿40 cm处放入20 cm 厚的雪踏实,上面盖好覆盖物,其他与沙藏相同。

4.4.5 种子催芽

种子催芽一般在播种前5 d7 d进行。将冬藏的种子去除沙、雪,置于催芽温棚内催芽。催芽前在温棚内地表垫马粪15 cm20 cm,马粪上部铺苇席或草帘,将种子均匀摊放在苇席或草帘上,种子厚度为10 cm20 cm,并经常翻动种子,一般每隔1 h2 h翻动一次。棚内的温度保持在25 ℃~30 ℃,种子堆的温度保持在25 ℃~28 ℃;保证种子湿润,当种子表面露干时,用20 ℃~25 ℃温水加湿;棚内温度过高时,可通过通风、淋水等措施降温。夜间将种子堆起,白天摊开,当种子有30 %左右胚根萌发露白、多数种子扭嘴时即可播种。

4.5 播种

4.5.1 播种时间

华北落叶松多采用春季播种。土壤化冻后,日平均气温12 ℃左右,土壤5 cm深处温度稳定在8 ℃左右时,再根据风、寒、冻等天气情况确定播种时间,适时早播。河北省坝下地区一般为5 月上中旬,坝上地区一般为5 月中下旬。

4.5.2 播种量

播种前宜对每批次种子做发芽试验,得出发芽率。根据计划产苗量、种子千粒重、净度、发芽率及损耗系数得出播种量。采用GB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2 章规定的Ⅰ、Ⅱ级华北落叶松种子,一般每hm2135 kg165 kg

4.5.3 播种方法

采用苗床直播法,直播以条播为宜,播幅10 cm,开深0.5 cm左右的沟,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播种沟内,然后及时镇压、覆沙土,覆土厚度一般为0.3 cm0.5 cm,覆土后再轻轻镇压。播种后立即浇水,使种子处于湿土层,以防芽干。及时覆盖透光系数为30%苇帘。

4.6 圃地播种苗类型

从播种到出圃一般为2 年,为20 11 苗。无论坝上坝下地区均适用留床,也可视情况换床移苗;换床后苗木侧根发达,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4.7 苗期管理

4.7.1 一年生苗木管理

4.7.1.1 出苗期管理

出苗期是指从播种到幼苗出土,地上部分脱掉种皮,地下生出侧根时为止,一般15 d20 d。出苗期的主要管理措施是:保持种子层土壤的湿度、提高地温、防止冻害、注意防鸟。

水要少浇勤浇,床面似干非干,浇水在上午900前、下午400后进行,一般每天浇水3 次~5 次,大风天可适当增加次数。

注意在保持种子层湿润的前提下提高地温,当幼苗出土达到70 %时,适当增加光照,遮荫时间一般在10001500点,以促壮苗。待幼苗适应几天,可将苇帘撤掉。

防止冻害,注意防鸟,重点是早晨和傍晚。

4.7.1.2 幼苗期管理

幼苗期是苗木幼嫩时期。从幼苗地上部分脱掉种皮,地下生出侧根时开始,到幼苗的高生长量大幅度上升时为止。一般为40 d左右。幼苗期的主要管理措施是:适当浇水、严防日灼、防治病虫害、追肥、松土除草、间苗等。

适当浇水:减少浇水的次数,增加每次浇水的数量,进行蹲苗,促进苗木根系生长。一般每天浇水3 次左右。雨后苗茎易“穿土裤”,天晴后在高温来临之前及时喷水冲洗干净,以免幼苗因“土裤”受到高温伤害。

严防日灼:当地表温度超过36 ℃ 时要及时对床面喷水降温。

防治病虫害:对病虫害采取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原则。华北落叶松苗容易感染猝倒病、根腐病,未发病时积极进行药物预防,发现病状及时救治。可使用0.1 %~0.3 %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施,30 min后用清水冲洗,每7 d10 d一次,连喷3 次;或用0.2 %~1 %硫酸亚铁溶液喷施,10 min后冲洗,10 d15 d一次,连续使用两次;或用1 %的波尔多液叶面喷施,7 d一次,连喷三次。

追肥:从华北落叶松长出两轮针叶开始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6 d10 d一次,追肥的原则是少量多次,追肥量逐次递增。

松土除草:在苗木长出两轮针叶后,进行第一次松土,用松土耙搂破表土0.3 cm0.5 cm ,随着苗木生长松土深度由浅入深到2 cm,播种苗当年松土3 次~5 次,可结合人工除草进行,除草的原则是除早、除小、除了。

间苗:出苗后40 d、苗木生长稳定后,进行初次间苗,拔去过密的弱苗及并生苗,第一次间苗后留苗株数要比计划产苗量多25 %~30 %。

4.7.1.3 速生期管理

速生期是从苗木高生长大幅度上升时开始,到高生长大幅度下降时为止。华北落叶松的速生期大约为60 d 左右,在冀北坝上地区9 月初结束,在冀北地区9 月上中旬结束。速生期的主要管理措施是:追肥、浇水、松土锄草、间苗等。

追肥:追施速效氮肥3 次~5 次,第一次追肥在落叶松幼苗长出两轮针叶,约在6 月上中旬,如使用硫酸铵,由最初的45 kg/hm260 kg/hm2 逐渐增至90 kg/hm2105 kg/hm2,每隔6 d10 d施肥一次。

浇水:速生期浇水应掌握多量少次的原则,3 d5 d 浇一次透水,使床面表层土壤(20 cm左右)经常保持适宜的含水量。

松土除草:松土要先浅后深(从0.3 cm0.5 cm2 cm),不能伤苗根。除草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

间苗:苗木进入速生期以后,应及早进行第二次间苗,第二次间苗后留苗株数要比计划产苗量多15 %~20 %。

4.7.1.4 苗木硬化期管理

苗木硬化期又称生长后期,是苗木地上、地下充分木质化,进入休眠的时期。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时开始,到苗木直径和根系生长停止时为止。时间大约为30 d左右。硬化期的主要管理措施是:控制施用氮肥和浇水,追施磷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防止贪青徒长,提高苗木对低温和干旱的抗性;在上冻前灌足底水,做好苗木越冬工作。

8 月中旬以后,开始叶面喷施0.4 %~0.8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 hm2 用量7.5 kg15 kg ,要在无风天气喷施,并避开中午前后炎热时间,间隔5 d7 d,共喷2 次~3 次。

4.7.2 二年生苗木管理

4.7.2.1 留床苗管理

坝下和坝上地区均适用留床。

翌春待土壤5 cm10 cm 土层化冻后,视床面的墒情浇水保墒。

坝下地区,可以在4 月上旬待床面土层化冻20 cm时切断主根,切根深度20 cm,及时踩实、浇水,防止透风。坝上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切根或不切根。

坝下地区5 月上旬、坝上地区5 月中下旬,对苗木进行打杈,及时将侧芽打去,以调节苗床通风透光条件,培育独径苗,要求不伤苗根、顶芽、皮径。打杈时间不宜过晚,尽量在苗木木质化前完成。

适时进行水肥管理。留床苗追肥时间比播种苗早20 d左右,追肥量是播种苗的2 倍~3 倍。

及时松土除草,防治病虫害。

4.7.2.2 换床苗

坝下地区视情况换床移苗,换床后苗木侧根发达,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整地、移植工作均在春季进行。结合整地,增施基肥。一般在苗木萌动前、切根后移植为好,采用大小行移栽,小行距10 cm,大行距20 cm,株距5 cm。做到随掘苗随移植,在有条件的地方栽前最好用生根粉处理根系,移栽后应及时浇水。

其它管理同留床苗。

4.8 灾害防除

参照GB 6001 育苗技术规程10 章灾害防除有关条款。

4.9 起苗、包装、运输和贮藏

参照DB13/T6132005 苗木质量分级 华北落叶松8 章有关条款。

4.10 苗圃档案

参照GB 6001 育苗技术规程13 章有关条款。

5 容器苗培育

5.1 育苗容器及技术要求

5.1.1 育苗容器选择

选择有利于苗木生长、制作材料来源广、加工容易、成本低廉、无污染、易降解、操作使用方便、保水性能好、搬运不易破碎的容器。

5.1.2 塑料薄膜容器

用塑料薄膜专门制成的圆柱、圆锥形塑料钵或简易塑料薄膜袋,底部留有小孔。

5.2 容器规格

培育华北落叶松2 年生容器苗一般采用直径5 cm8 cm 、高12 cm15 cm的容器。

5.3 育苗基质及处理

可以使用的育苗基质有腐殖质土、黄心土、土杂堆肥、苗圃或林地菌根土、山地草皮土、泥炭土、火烧土等。将育苗基质粉碎或过筛,拣净草根石块,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然后对营养基质进行消毒。

基质成分比例及基质消毒参照LY/T 10000 容器育苗技术附录B和附录C

5.4 育苗地条件

本着“就近造林,就近育苗、就近取土”的原则,先选择距造林地近、运输方便、有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

育苗地要平坦、排水良好、阳光充足。不宜选用低洼积水和风口处。

5.5 整地作床

育苗地要清除杂草、石块等,平整土地,作低床:苗床宽100 cm120 cm,步道宽30 cm40 cm,床面低于步道15 ㎝~20 cm,床长依地形而定。

育苗地周围要挖排水沟,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

5.6 装填基质

基质要在装填前湿润,含水量10 %~15 %。基质必须装实,基质装至离容器上缘0.5 cm1 cm 处。

5.7 摆放容器

将装好基质的容器整齐地摆放到苗床上,容器上口要平整一致,苗床周围用土培好,容器间空隙用细土填实。

5.8 播种

一般春季播种,播种时间与圃地播种苗相同。选用良种或种子品质达到GB 7908 规定的Ⅱ级以上的种子。播种前种子要经过精选、检验、消毒和催芽。充分湿润基质,每个容器播4 粒~6 粒,播后覆盖 0.3 cm0.5 cm的沙土或腐殖质土,用喷雾器向表面喷一次水。

5.9 移植

移植分芽苗移植、幼苗移植,移植方法参照LY/T 10000 容器育苗技术5.5 有关条款。

5.10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参照LY/T 10000 容器育苗技术5.6 章及大田育苗有关技术进行。

5.11 容器苗出圃

出圃规格参照LY/T 10000 容器育苗技术6 章有关规定。

5.12 建立容器育苗技术管理档案

参照LY/T 10000 容器育苗技术7 章有关规定。

6 扦插育苗

6.1 扦插育苗方式

华北落叶松扦插育苗宜采用自控喷雾扦插技术,分为平床扦插和容器直插两种方式。

6.2 扦插设备及插床建设

6.2.1 扦插设备

雾插设备由“双长臂自压式旋转扫描装置”和“SL-Z型叶湿自控仪”配套组装而成,实施自动喷雾控制。

6.2.2 插床建设

圆型插床,直径12 m,插床四周用砖砌高35 cm 墙档(墙宽为横砖宽,水泥勾缝),基部留排水孔。床内自下而上铺卵石15 cm,粗沙3 cm5 cm,扦插基质15 cm,扦插基质为细沙或蛭石。

容器直插,可选择直径5 cm8 cm 、高12 cm15 cm的塑料薄膜容器,装扦插基质略低于容器口,把容器摆好到插床上。

6.3 搭遮荫棚

55 %~75 %的遮荫网将插床全部遮盖,荫棚直径14 m,呈蒙古包状,中心最高点2.1 m,插床周围设固定木桩架固定。

6.4 基质消毒

插前把基质喷透水,然后用0.15 %高锰酸钾溶液喷淋,彻底消毒,直至插床出水口流出红色高锰酸钾液为止,再用清水喷淋至出水口流出清水后即可扦插。

6.5 插穗的准备

在母树上选1.5 y2.5 y生Ⅰ级侧枝的半木质化嫩梢作插穗为宜。在新梢抽出长达15 cm20 cm时,早晚或阴天采条。将发育充实的半木质化嫩梢剪取13 cm左右的段,剪口向下放在盛有清水约5 cm深的桶内,随采随插。临时存放插条应置于阴凉处,插前剪取枝条梢段10 cm作插穗,对插穗剪口用100 ppm200 ppmABT生根粉溶液进行速蘸处理,时间3 S5 S,浸水深度1.5 cm2 cm

6.6 扦插

先用带有4 cm左右深度标记的硬物在基质上扎孔,孔直径0.6 cm0.8 cm,然后放入经生根粉处理过的插穗,插穗周围要按实,株行距2 cm×6 cm,密度800 /m2

容器直插直接在容器中心扦插,边插边进行人工喷雾。

6.7 插后管理

6.7.1 当年管理

扦插完毕后用1500 ppm退菌特溶液喷洒床面消毒,每平方米0.4 kg,此后每7 d消毒一次。扦插10 d后,每10 d喷施一次营养液,生根前期喷0.54 mg/kg三十烷醇液,后期须喷0.8 KH2PO4 溶液,喷后2 h3 h内禁止喷雾。喷施营养液要在傍晚进行。插后30 d内要将5 cm深处基质温度控制在30 ℃以下,并高于床面温度2 ℃~3 ℃。30 d后,要逐渐调节减少喷雾次数和喷雾量。

6.7.2 扦插苗的越冬管理

平床扦插苗越冬,在上冻前清除落叶,用洗净细河沙粒(直径小于1 mm )覆于床上,覆沙厚度15 cm左右,以完全盖上苗为宜。沿床周围用土把排水孔封住,扦插苗即可安全越冬。

容器直插苗可以放在越冬沟内越冬。

6.7.3 第二年管理

越冬后第二年管理参照4.6.3 进行。

6.8 起苗、包装、运输和贮藏

参照DB13/T6132005 苗木质量分级 华北落叶松8 章有关条款。

6.9 建立扦插育苗技术档案

参照GB 6001 育苗技术规程13 章有关条款。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8/12/28 20:32:57

http://www.baidu.com/s?wd=%C2%E4%D2%B6%CB%C9%D3%FD%C3%E7%BC%BC%CA%F5(落叶松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