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雨田1968     提问时间: 2008/5/3 22:22:32
问题:
 
张连翔老师您好:的确危害面大都出现在南面(向阳的一面),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急切您的指导,谢谢.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8/5/4 8:09:52

杨树溃疡病:   别名:杨树水泡型溃疡病   主要形态特征:症状,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原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水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直径0.5-2.0cm,泡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并把病斑周围染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有的病斑翌年会继续扩大;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针头状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和未成熟的子实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四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7-8月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9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此时病菌来源于当年春季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10月以后停止。春季气温10度以上,相对湿度60%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24-28度时最适宜发病。病菌从伤口或皮孔进入,潜育期约一个月。从发病到形成分生孢子期需要2-3个月,秋季在病斑上形成囊腔和子囊孢子。潜伏侵染是杨树溃疡病的重要特点,当树势衰弱时,有利于发生病害。当年在健壮的树上发病的病斑,翌年有些可以自然愈合。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防治要点:1加强苗木栽培管理,秋季(9月初)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的甲基拖布津200倍液普遍喷雾一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 2早春苗木出圃后,立即在清水里浸泡24小时;尽量减少运输和假植时间,栽后及时灌水,提高苗木生长势。   3发病高峰前(4月初),用70%的甲基拖布津或2.12%的843康复剂100倍液、菌毒清300倍液涂干。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8/5/5 5:22:52

呵呵,我猜对了吗?

发病的注意防治。重要的是要做好预防——冬季来临前,做好树干涂白工作。

 

附:白涂剂的配制    

白涂剂是用生石灰等配制而成的树干涂刷剂。它可减轻树木因冻害和日灼而发生的损伤,并能遮盖伤口,避免病菌侵入。若适当加入杀虫剂或杀菌剂,则兼有防止病源、害虫在树干上越冬的作用。     

白涂剂的涂刷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为避免树木遭受日灼,也可在6月进行。涂刷高度依树木大小而定,通常距地面1.2至2米。白涂剂的配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石硫合剂的渣滓,加等量生石灰和适量的水制成。这种方法简单、经济,但粘着力弱,易脱落。     

二、生石灰10斤,石硫合剂原液2斤,食盐2斤,动物油2两,水36斤。先将生石灰和食盐分别用热水化开,然后两液混合搅匀,再加入动物油和石硫合剂即成。     

三、生石灰5斤,食盐2.5斤,硫磺粉1.5斤,动物油2两,大豆粉1两,水36斤。先将生石灰和食盐分别用热水化开,而后混合搅匀,再加入动物油硫合剂即成。     

四、生石灰12斤,食盐2斤,大豆粘着剂半斤,水36斤。先将生石灰化开,制成石灰乳,然后加入大豆粘着剂。大豆粘着剂亦可用豆浆代替。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8/5/5 21:56:51

我认为不是日灼,还是溃疡病。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8/5/7 9:40:29

您好,杨树溃疡病又名水泡型溃疡病。遍及全省。受害树种有三倍体毛白杨、加杨、柳树、核桃树等,对大苗和幼树为害严重,造成大片幼林枯死。
  症状  危害主干和枝梢。早春及晚秋,树皮上出现近园形水渍状和水泡状病斑,病斑直径约1cm,严重时流出褐水,以后病斑下陷。病斑内部坏死范围扩大,当病斑在皮下连接包围树干时,上部即枯死。来年在枯死的树皮上出现轮生或散生小黑点(子座)。
  病原  该病由子囊菌亚门的茶  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ibis(Tode) Gross.et Duss]所致。无性型为半知菌亚门的聚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aria Sacc]。
  发病规律  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5月中旬后病害逐渐缓慢,至6月初基本停止,10月份病虫害又有发展。据观察病菌在12月上旬侵入寄主,并潜伏于寄主体内,在寄主生理失调时表现出症状。杨树皮膨胀度大于80%时不易感染溃疡病,小于75%时易感染溃疡病,小于75%时发病严重。该菌的生长温度为13-(25--30)—380C,在PH值为3.5-9时均能生长,其中以PH值为6时生长发育良好。观察表明,在起苗、运输、栽植等生产过程中,创伤苗木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 
  1、适地适树;随起随栽;严禁假植期过长;缩短运输期。
  2、在起苗、运输、假植、栽植等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树干创伤。
  3、栽植后及时浇透水,保证栽植苗成活,减少病害。
  4、重视苗木来源,严格检疫,清除病枝干。
  5、药物防治以秋防为主,与春、秋防治相结合。40%福美砷5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200倍液及30石硫合剂、10倍碱液等均有较好效果。
  6、注意选用抗病树种。白杨派、黑杨派、意大利214杨、毛白杨、中林46等树种抗病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