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真菌性溃疡病的防治
症状特点:该病危害杨树的枝干,且以刚移栽的幼树发病为重。病斑有两种类型。①水疱型:此为该病害的最常见症状,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cm,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色液体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直径0.5~2.0cm,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并把病斑周围染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②枯斑型: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渍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湿润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主干中下部,严重时扩展到干上部及枝条。受害最重的是新定植的幼树,不仅发病株率高,病斑总面积所占干表面积的比例也较大。
药剂防治:(a)加强苗木栽培管理,秋季(9月初)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的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普遍喷洒1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b)苗木定植前(或已定植,但需在发病高峰前即4月初),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2.12%的843康复剂100倍液、菌毒清300倍液)喷洒或涂干。